[摘要] 實習基地建設是校企合作重要方式,對商務英語專業來說尤其如此。校外商務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有效地解決商務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減輕就業壓力。以市場為導向的實習基地建設模式可以為商務英語專業提供有益啟示。
[關鍵詞] 實習基地 商務英語專業 模式
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原有單一的專才教育模式面臨新的挑戰,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商務英語專業的開展適應了這一趨勢,其目標為培養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熟悉商務法律、法規,掌握國際商務活動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運用英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和企業管理等各類商務活動的實際工作能力,適應現代各類經貿活動要求的復合型高級商貿英語人才。這要求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目標而安排。
商務英語作為高校的新興專業,在社會經濟宏觀發展背景下在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綜觀當前商務英語教學現狀及學生就業來說,形式不容樂觀。就其主要原因,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校所學內容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一踏入社會往往無所適從;企業也要花費大量時間或者費用來重新培訓自己的員工,造成高校與社會的脫鉤,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而伴隨這種情況的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大量學生就業情況不佳。從需求角度,工作崗位的緩慢增長與大學生迅速增加形成反差;從供給角度看,失業是大學生不愿降低保留工資結果,或就業能力不足;從供給匹配角度看,其主要問題在于就業信息不對稱,缺乏大學生就業執導體系等。大學生就業難與高校和求職者的反應速度和能力有關,戶口制度與就業協議制度,大學生就業服務、就業激勵措施也有不利影響(曾湘,2004)。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從教學實踐環節進行反思,教學活動中‘有效實踐環節’的缺失要為學生求職失敗負一定的責任。在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應該注重“技能本位”、“服務實踐”的教學原則,注重實踐教學,尤其是實習基地的建設。
一、實習基地建設意義及現狀
專業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是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生產實踐的橋梁,也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是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是實現辦學目標的重要前提,也是學校與社會實現互動的必要條件,實習基地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專業學生能否把校內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能否活學活用。這對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商務英語專業目標就是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復合型高級商貿英語人才。
但綜觀目前現狀,高校并沒有完全與市場企企業完全協調統一,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所培養的人才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而且雙方之間出現了脫節,即高校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內容以及實踐教學等都跟不上市場發展的腳步,沒有充分了解其發展動向,對于學生的就業沒有做到很好的統籌安排,任其自己在社會上找工作,造成了高校學生就業情況不佳,其中實習基地建設情況起了很大的影響。目前高校英語專業學生實習工作特點可歸納如下:
1.實習基地主要是以中小學為主。英語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可以為英語教師、翻譯、導游、外貿職員、文秘等,如果實習基地選擇過于單一,無形之中約束了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其擇業起到不利影響。且在中小學實習主要是以講課為主,而商務英語專業的方向卻主要商務活動,因而沒有實現其培養目標。
2.實習活動大而散,對專業之別未做清晰劃分。英語專業實習過程中經常是不分專業情況,而以班級來劃分實習基地的人數,使本來就稀少的校外企業實習基地未能物盡其用。教師專業的學生不能鍛練課堂教學技能,而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又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本領。
3.實訓教材建設滯后、實習項目少,“雙師型”教師隊伍人員嚴重不足,教師實習指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教師專業化核心目標是培養專業理論水平高,教育技能強的教師(陳學峰,2007)。
4.高校行政部門還沒有對實習基地建設足夠重視。學生乃學校之本,所培養學生的質量及學生的就業情況是衡量學校的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高校的就業部門應該主動走入社會,為學生牽線搭橋來實現校企的雙向共贏。而不能是把自己僅僅看成是一個培訓機構,把學生單向地推向社會。
二、實習基地建設過程探討
高校目前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內容方法及課程設置,實習基地建設相對滯后要求對目前的現狀做深刻反思,探求更加實用、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專業學生的實習質量。
1.加強校內實踐教學,模擬商務活動。因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必備條件。硬件是基礎。學校領導應深刻地認識到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應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加大投資力度。學校要依據所設專業的實際需要,全面規劃,逐步實施。實訓基地建設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認識和動作技能的舊模式,建立有利于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模式。盡可能與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相一致,形成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
2.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找好自己的定位。即專業發展應該有長期規劃,服務目標應該明確而且穩定。堅持以點帶面的原則,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雄厚的技術實力,領先的技術設備及工藝,足夠的生產任務,滿足專業學生實習需要(張天華,2007)。與相關企業單位保持良好關系,并與其達成相關的協議。建立對口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際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學習。企業可以擁有高素質的人才,為其節省大量的培訓成本;而高校可以解決學生就業的壓力,提高辦學效率。
3.保證雙方互惠共贏。實習基地的建設應該最大限度地為雙方帶來實在的利益,這是雙方持續合作的基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實習一方面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提高其企業技術及管理水平;而專業學生又可以在實踐中發揮自己所學理論知識。這必須建立在高水平的合作基礎上,即高校應該提供項目及技術服務,利用校企資源共同進行人才培養來吸引企業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4.確保實習制度完備。作為高校的管理部門應該重視對專業學生就業的重要意義,這直接關系到學校在外的影響力。為此高校應該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及項目支持,主動地投入市場來尋找機遇,促進學生實習基地建設。同時把企業先進管理理念引入學校課堂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
三、對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及課程設置啟示
實習基地的建設是高校中心工作之一,對商務英語專業來說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因為目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仍然存在著教學基本建設薄弱,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亟待加強的問題。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商務英語教學有眾多啟示:
1.課程設置更為合理。商貿企業需要的是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熟練的運用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商務人才。我們應從企業用人需要出發,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掌握各個單項技能的基礎上,再通過綜合實訓進行鞏固提高。為此,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應該充分反映市場需要,并開設市場營銷,商務談判,外貿函電,進出口業務與單證,國際結算等課程,然后再進行進出口貿易的綜合實訓,相互融通,提高綜合技能。
2.加強又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派指導教師到企業指導,加強教師實踐能力鍛煉,豐富教師閱歷,這會讓商務英語學生能掌握最新的企業管理理念及相關的技術,更快地適應企業的需要。同時又可以邀請商貿企業有關人員在高校做講座,聘其為商務英語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請其參與相關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的制定,讓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對所應該具有的素質技能有感性的認識。
3.校際與校內之間合作。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來說,英語是商務溝通的工具,并不是目的,這是與其他方向英語專業學生的差異。如果本專業師資不足,可以加強校內或者校際英語學院與商務學院之間合作,發揮各自長處,互通有無,來培養高素質的商務英語學生。
4.加大對實習基地建設投資及指導力度。高校行政部門及廣大商務英語學生應該意識到在商貿企業實習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寶貴的時機,獲取相關的商務經驗,為未來的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校也應該做好指導工作、調研及專業學生的信息回饋工作,做到充分以市場為指導,建立職前職后聯運機制,互通信息,相互協調(余明遠,2004),來提高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四、總結
商務英語專業因其本身的商務性質決定了它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來不斷調整自己,滿足市場需要。商務企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在效的結合商務理論知識與在崗實踐,有效解決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就業壓力。本文對這種實習模式的探討可以為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示。這種實習基地建設模式可以有效地配合課堂教學,真正培養大量有用的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學峰:教師專業化背景下教師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三重意義[J].教育與職業,2007(11)P64
[2]余明遠:關于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的幾點思考[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3)P99
[3]張天華:調職院校實習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7(4)
[4]曾湘: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