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旨在通過英語詞語演變、發展來釋其義,并指出在特定的語境、文化背景及其它相關因素的條件下,如何使自己的言語得體。
[關鍵詞] 詞語 語境 言語得體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間商務交流、商務談判、商務會議與日俱增。而在國際間商務交際活動中,“如何使自己的言語得體”可謂是一個大話題。我們在與外國商人交往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面對眾多的詞語,搞不清哪些詞唐突無理,令人難看,一些與人們的偏見有關的詞尤為棘手。本文旨在通過幾個英語詞語的演變、發展來釋其義,使人窺其一斑而有所收益。
一、敏感詞的得體使用
“gay”是形容詞,原義是“lovely”(快樂的)和“colourful”(艷麗的)。至今,上了年紀的人還是這樣認為。20世紀60年代,同性戀者首次使用“gay”一詞來稱呼他們自己,現在“gay”一詞已廣為接受。“a gay man”(一同性戀者)或“gay men”(同性戀者們)是指男性同性戀最常用的詞。如果使用“homosexual”一詞來指同性戀者,有些人就會認為用詞不當,理由是該詞是醫學刊物使用的臨床術語,即:同性行為視為病態需要治療時的用語。
任何語言都有一些令對方不快的詞語。“queer”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原義是“strange”(奇怪的)或“peculiar”(特殊的)。但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性行為,那就非常無禮了,飽含譴責嘲諷。可是英國倫敦的一個20多歲的年輕同性戀者說,他不常使用“gay”這個詞,他喜歡那些不太恭敬的詞。在這些詞中,他最喜歡的就是“queer”,原因就在該詞具有反抗性。同性戀權利活動家皮得·塔切爾說,他最喜歡人們用“a gay man”來形容他,盡管他有時會使用“queer”,其目的是想嚇唬嚇唬對方,勇敢地正視人們的偏見,并向他們發起挑戰。他說:“使用‘I am queer’來告知對方‘我是同性戀’,這是一種自我肯定,會使對方震驚尷尬。持有偏見的人可不愿意你面對面地使用他們罵我們的詞“queer”。我們卻偏要這么做。”
由此可見,詞義或詞義范圍取決于使用該詞的人及其表達方式。明智的方法就是選擇對方本人使用的詞。
如何稱呼老年人才算得體呢?英國廣播公司的肖恩·基根曾就此問題做過采訪。接受基根采訪的一位倫敦工人說:“pensioner(領養老金的人)是最常用的詞,我喜歡別人稱我‘senior citizen’(已屆退休年齡的公民),討厭‘old man’或‘old woman’,這兩個詞聽起來可怕極了”。另一位接受基根采訪的老年醫學兼職講師,彼得·謝伊不同意上述看法。他認為“old” 一詞本身并不含有污辱人的含義,特別是當說話人語氣愉快友好時,如“How are you, old man?”(你好嗎,老兄?)這樣稱呼令人高興。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old man”甚至“old boy”常常被用做愛稱,對一些受過教育,或者是中上層階層的人尤為如此。
根據彼得·謝伊的說法,稱呼老年人的正確方法是“older people”或者“old——aged pensioner”或者“pensioner”現在有些過時了。有些人甚至認為該詞涉及到了個人的經濟狀況,很不禮貌。如果說,“Someone is retired”,(某人退休了)可以提供這個人的就業情況,但動詞“to retire”會使人產生否定的聯想。如:One retires to bed.(某人睡覺去了);“One retires away from life.”(某人遁逃了)。彼得指出:中性詞“the third age”用于老年人最好,這個詞已開始流行起來。第一年齡(the first age)——受教育年齡;第二年齡(the second age)——工作年齡;第三年齡——生活自由、活躍、沒有專職工作的年齡。
顯然,年齡、職業、階層以及公眾的看法皆有助于決定人們所喜歡的稱謂。但對黑人的稱呼,除考慮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到種族,階級等政治問題。“black”一詞和“gay”一詞一樣,首先有爭取平等權利的黑人政治活動家們所采用。20世紀60年代“I’m black and I am proud。”(我是黑人,我很自豪)是黑人們的戰斗口號。現在,該詞使用頻率最高。在某種意義上講,指非洲黑人毫無褒貶色彩,有時,英美白人還會把亞裔叫做“black”。
“people of colour”是一比較新的表達方式,在美國尤為流行。當一個人的母親是白人,其父是黑人時,這個人已無法從人體特征上用 “black” 來描述,也就是說,單靠“white”(白)或 “black”(黑)已不能說明種族了,“person of colour”(有色人種)就出現了。這個人也許會用“mixed race”稱呼自己,在某些圈子里,他亦可把自己叫做“black British”(英國黑人),或“Afro Caribbean”(加勒比海黑人)。但最能使人接受的是“black”。創造“黑人廣播公司”的沙雷特·菲迪佩告戒人們:即使使用“black”一詞也需要格外小心。人們常把白人叫“white people”,稱黑人“blacks”,豈不知丟掉了“people”,也是對黑人的大不敬。正確的稱呼是“black people”。
“nigger”和“Negro”, 均為貶意詞。“nigger”貶意最強, “Negro”位居其后。兩詞詞形相似,加之“Negro”一詞很容易使人想起白人視黑人豬狗不如的奴隸制時代,故兩詞要慎用。
“colored people”雖屬委婉說法,但也會冒犯對方。不要把該詞與“people of color”混淆起來。
二、俚語的恰當使用
近年來,俚語在商務中的使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俚語的生動幽默、富于色彩,可以大大增強語言的表達能力,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正如著名詞典學家Bradley 所指出:“幾乎沒有人滿足于總是把事情說得明明白白;司空見慣的詞似乎常常由于熟悉而失去力量,要是換上一個生動逼真或者怪誕可笑的隱喻, 平鋪直敘的枯燥語言就會變得趣味盎然。”俚語是一種不拘禮節的非正式語言,它能夠給交際雙方帶來熟悉隨便的氣氛,
在商務洽談中,人們除了用negotiate表示“洽談”外,還可用batter, hammer out a deal, wheel and deal 等來表示。 當雙方談到價格時, 除了用“knock down the price”來表示“壓低價格”外, 還可用come down,dicker 來表示。為了方便使用和標新立異, 有些俚語則把原詞截短或把一個短語縮為一個詞,如: E-mail(electronic mail)“電子郵件”,FedEx (Federal Express) “快遞”, biz (business)“生意”, ad(advertisement)“廣告”,fax(facsimile)“傳真”,informercial(information+ commercial) 商業信息片, 指“帶有介紹信息且兼有廣告作用的電視片”。在公司里,職員通常稱呼他們的主管或經理為chief, boss 或head,為了別具一格而又造出big shot, big wheel;有時還會將男性老板稱為Mr.Big,將女性老板稱為Queen Bee。解雇某人用dismiss已有些過時,而give someone the gate,give someone the air更為時尚。
俚語新穎時髦, 不拘一格,出自大眾之口, 跳出了規范語言的框框, 使人們可以暢所欲言,擺脫沉悶單調的文體。
三、結論
言語得體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特定環境、特定時期得體的言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環境的變更而過時。19世紀小說中描述夫婦對話時的稱謂是非常正式的,“XX太太”(Mrs. X X),“XX先生”(Mr. X X)。有孩子的夫婦則稱對方為“mother”、“father”,這些都有些過時了。夫婦間最常見的愛稱是“darling、sweetheart、pet、dear和lover”。而目前在夫婦、情人間最流行的是互稱“partner”,以示雙方間的平等關系。
英國人在外人面前談論自己的伴侶時,男女也有別。婦女習慣稱伴侶是:my old man, my hubby, my better half, my other half;男性則喜歡稱妻子是:the wife而不是“my wife”,更有甚者,有些人還延用倫敦老同韻俚語稱妻子是:the old lady her Indoors, the trouble and strife(引起麻煩和爭吵的人)。
實際上,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自然不會例外,經歷著從無到有,從興到亡的歷程。1939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展示出第一臺電視機,TV一詞也就步入了我們的詞典。到了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又在嘗試著利用交互技術(interactive technology),把電視機變成多媒體機器(a multimedia machine)。而進入21世紀后,網絡技術(internet technology)使人們從小到房間內大到全球范圍分享信息,處理業務和相互交流。
總之,我們要做到語言得體、不犯忌、不落伍就必須不斷學習,既要入國問禁,還要入鄉隨俗。
參考文獻:
[1]Brown,P. S. Levinson. Universals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on in E.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1978
[2]Bradley.The Making of English [M].London: Macmillan,1975, 1742175
[3]Barnhart.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 [Z].New York: Longman, 1961
[4]陳鑫源:大學英語文化背景辭典[Z].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0
[5]陳潔:商務英語中的俚語和行話舉偶[J].國際商務研究, 199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