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陜西省利用國際直接投資的情況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及經濟增長理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陜西省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提出了陜西省擴大引資充分利用外資的建議。本文認為,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陜西省資金的不足,促進了經濟的增長,但同時跨國公司及外商的投資在資本和就業方面存在著的“擠出”效應。
[關鍵詞] 國際直接投資 陜西 經濟增長
一、引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陜西省利用國際直接投資工作發展迅速,成效顯著,形成了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為主,借用國外貸款和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為輔,多種渠道并存,多種形式并舉的利用國際直接投資格局。截止到2006年6月底,陜西省累計 簽訂合同項目4111個,合同外商直接投資93.1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7.79億美元。
為了進一步提高陜西利用國際直接投資的質量并改善投資結構成,本文運用經濟學實證分析的方法,將對陜西利用FDI的現狀、國際直接投資對陜西經濟增長的影響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對陜西省充分利用FDI的建議。
二、文獻回顧
國際直接投資流入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首先體現在給東道國帶來的整體經濟福利效應。英國的經濟學家麥克杜格爾(Macdougall)在《國外私人投資的收益和成本:理論探討》(1960年)一文中,系統探討了國際投資對母國、東道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福利的影響。其認為:從總體上講,國際投資對母國、東道國和整個世界經濟福利的改善都是有利的。不過麥克杜格爾只是泛泛指出FDI的流入不僅可以提高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可以改善東道國的國民經濟福利,但沒有說明FDI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善國民經濟福利。伯仁斯坦(E. Borensztein)和格力格瑞諾(J. Gregorio)用20年間69個發展中國家吸收發達國家投資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提出FDI是技術轉讓的重要渠道,FDI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比內資大,但前提條件是東道國有吸收先進技術的能力。
關于國際直接投資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桑秀國對FDI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計量分析得出FDI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FDI主要是通過技術進步的方式促進東道國的經濟增長。李志軍,瞿北秦將實際利用外資額占GDP的比重定義為外資依存度,計算得出陜西與全國的外資依存度變化趨勢相一致,但卻明顯低于全國的情況,說明陜西的利用外資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較之全國平均水平尚有一定差距。袁輝,徐玲利用1984年~2003年陜西省FDI進出口額之間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陜西省FDI每增長1個百分點,進出口額增長0.745個百分點。
三、陜西省利用FDI的基本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共有69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商對陜投資,形成了以港、臺地區和美、日、歐、新加坡、維爾京島等國家(地區)為主的多元化投資格局。
1.國際直接投資來源結構
亞洲是陜西省吸引外資的重點地區。表1所示,以合同外資金額排位,前十位的合同外資額為89167萬美元,占所有國家和地區對陜投資合同外資總額的94.9%;實際利用這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額為40931萬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94.4% ,其中實際利用港澳臺資金達11746萬美元,占前十位總數的27.1%。
數據來源:根據《陜西統計年鑒2007》整理。
2.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
制造業依然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第三產業投資呈現增加趨勢。2000年以來,總體上呈現第一產業的投資下降,從2000年以前所占比重約6%下降到2005年的5%以下;第二產業仍然是投資的重點。隨著第三產業的投資呈現增加趨勢,第二產業的比重也稍有下降,平均值在65%以下,而第三產業上升到30%以上。
3.國際直接投資的地域分布
目前,由于陜西省各地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國際投資地域分布極不平衡。85%以上的項目集中在關中“一線兩帶”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和楊凌示范區,總體來看,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在西安的外商投資項目占全省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項目數占全省的70%;二是關中的“一線兩帶”所占比重上升達85%;三是陜南和陜北的吸引外資所占全省的比重較低,小于15%。
4.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趨勢
從單個項目平均合同外資金額指標來講,陜西省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從單個項目平均合同外資金額指標來講,陜西省國際直接投資規模總體處于上升趨勢。截至2004年底,富士通、NEC、日立,美國的聯合技術、強生、德國的西門子,瑞典沃爾沃等29家已在陜投資,共設立了33家企業,項目總投資額5.8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額為2.03億美元,項目平均合同外資規模為634萬美元,比陜西全部項目平均外資規模高出200多萬美元。其中麥德龍、漢高、豐業銀行等9家為近五年對投資的企業,四年引進的500強企業占500強對隊投資總數的31%,9個項目投資總額為2.1億美元,項目平均規模為2333萬美元,顯著高于2000年以前引進的20家500強項目平均規模為613億美元的水平,說明500強對陜西投資的力度正在加大。
四、FDI對陜西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1.陜西省FDI對GDP的影響
注:X:FDI以左方縱坐標表示,單位為萬美元,Y:GDP以右方縱坐標表示,單位為億元。根據《陜西統計年鑒2006》整理。
由圖1可以看出1992年到1998年,外商在陜西投資發展趨勢穩步上升;1992年,陜西省引進外資較少;1993年外商投資出現明顯上升跡象,且幅度較大。1994年~1996年FDI成臺階式增長到1997年突然升至頂峰;1998年回落;1999年又開始穩步提升。
2.陜西省FDI對進出口貿易額的影響
陜西省FDI與進出口總額(T)的增長態勢較為相似,對外貿易形勢穩定時,FDI增長迅速,如1993年~1997年和1998年~2006年。當然特殊年份的突變值的出現偏離了進出口額的發展趨勢。但總體上陜西省外商直接投資FDI與進出口總額T變化趨勢較為一致。
外商投資企業擴大了陜西對外貿易的總額,外資企業出口總額占陜西省的出口比重總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統計結果顯示,1993年占3.19%,1995年占4.03%,1999年7.82%,2000年占8.86%,2005年占16.95%。
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和擴大對外貿易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外商直接投資改善了省內相關企業的營銷狀況,增加最終產品的貿易并且帶動了出口,提高了進出口產品的結構。另外,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對陜西省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促進了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我們利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3對1992年~2004年陜西省FDI與陜西省進出口貿易額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回歸分析。為提高擬合優度,對陜西省進出口貿易額(Y)與陜西省FDI(X)取自然對數。對兩者自然對數的運算結果如下:
LnY=3.759+0.401LnX(0.34)(0.09)
R2=0.570Adj-R2=0.531
T檢驗值符合要求。
由此看出,陜西省FDI每增長1個百分點,進出口額增長0.401個百分點。但模型擬合優度較低,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癥結在于所得到的數據資料。
假設剔除掉突變值后再進行回歸分析(剔除掉的突變值年份為:1992和1997年,剩下10個運算量),對兩者自然對數整理上表結果:
LnY=1.719+ 0.809LnX (0.80)(0.18)
R2=0.712Adj-R2=0.677
T檢驗值符合要求。
由此也驗證了陜西省FDI與陜西省進出口貿易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因此,陜西省FDI與進出口貿易之間應該存在較為密切的關系。陜西省FDI每增長1個百分點,進出口額增長0.809個百分點。
3.FDI對陜西省資本形成的影響
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全省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47.79億美元。這些資金極大地彌補了陜西省經濟建設資金的缺口。特別是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占陜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平均達到5.36%。
外商直接投資對資本形成的效應,還表現在對資本供給與外匯收支產生的間接效應,這種間接效應主要體現為產業連鎖效應和示范與牽動效應。另一方面,FDI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不是“天上掉餡餅”,外商的直接投資在資本形成方面會產生負效應,外商直接投資從長期看(或從總體上)已經出現擠出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即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已經出現了負效應。
陜西省的外商直接投資情況,也存在著FDI的進入“擠出”了省內投資的情況。這是因為在陜西省的FDI主要進入了一些競爭性行業和市場化行業,這樣的資金流入減少或取代了省內資本將進行的投資。另外,一些外資企業資本密集型的投資活動會連帶或致使陜西當地的企業將資金也轉向類似的產業,從而使本省的其他產業的發展資金更加匾乏。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國際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理論,對陜西省利用國際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分析,計算出外商直接投資促進了陜西省經濟的發展,而且兩者正相關,然后具體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資本、對外貿易等方面的效果。
本文認為,針對陜西經濟的二元結構特點,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戰略目標出發,不斷提高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要充分認識完善投資環境是吸引外資的最基本條件,是擴大開放的“生命線”,因此不論是硬環境還是軟環境,都要從與國際接軌的視野出發加以改善和優化,提高競爭力,降低外商投資的運價成本,特別是強化服務意識,減少隱性成本,并注意改善陜南、陜北以及關中等其他城市的投資環境,使全省經濟整體協調發展。同時,陜西省引資戰略應以西部打開發和加入WTO為背景,利用特色進行招商。
參考文獻:
[1]陜西統計年鑒2007
[2]胡乃武金碚:國外經濟增長理論比較研究[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3]桑秀國:利用外資與經濟增長——一個基于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模型及對中國數據的驗證[J].國民經濟管理.2002.(12)25~26
[4]袁輝 徐玲:陜西省外商直接投資(FDI)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的實證分析[J].2006.(10)100~126
[5]李志軍翟北秦:陜西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及啟示[J].利用外資.2005.(7)34~37
[6]中國統計年鑒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