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旅游廣告是向旅游者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產品魅力、開拓旅游市場的重要途徑,但其宣傳效果會因具體實施廣告的媒體、時間、方式等多種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文以長沙市民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和訪問座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實證研究,試圖考察公眾對當前旅游廣告的認知狀況,探究不同媒體旅游廣告的實際宣傳效果。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對旅游廣告媒體選擇、廣告制作、營銷方式等問題提出策略建議,從而為旅游企業、政府及旅游地進行廣告宣傳提供思路。
[關鍵詞] 旅游廣告 認知度 建議
旅游廣告是由旅游目的地國家或地區、旅游組織或旅游企業出面,用付費的方式選擇和制作有關旅游方面的信息,并由媒介發布出去,以擴大影響和知名度,樹立旅游目的地國家、地區和旅游企業的形象,以達到促銷目的的一種廣告形式。
伴隨著中國旅游業和廣告業的發展,中國旅游廣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旅游廣告的進程與快速發展的旅游市場并不相匹配,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領域,它都相對薄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使旅游廣告有效聚斂公眾注意力,并在旅游業發揮重要作用?就有必要了解當前受眾對旅游廣告的態度與認知狀況,分析不同類型的旅游廣告宣傳效果,以便對癥下藥。基于此,本文以長沙市民為調查對象,就公眾對旅游廣告的認知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在調研結果的基礎上,針對媒體選擇、廣告制作、發布策略等方面給出建議。
一、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共設30道題,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及開放式問題。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受訪者的個人基本資料、對旅游廣告的總體認知情況、對不同媒體旅游廣告的評價三部分。問卷發放時間選擇在2007年6月的一個周末,調查地點為長沙市烈士公園、五一廣場、黃興南路步行街等人流量較大、本地市民常去的戶外休閑場所。
1.受訪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回收率98.3%,其中有效問卷583份,占發放問卷的97.2%、收回問卷的98.8%。
受訪者性別結構:男48.2%、女51.8%;年齡結構:18歲以下5.8%、18~25歲23.6%、26~35歲50.2%、36~45歲9.7%、46~55歲5.8%、55歲以上4.9%;學歷層次:初中及以下3.9%、高中、中專24.5%、大專、本科65.5%、研究生以上6.1%;月收入情況:800元以下13.9%、800元~1500元21.5%、1501元~3000元52.6%、3001元~45000元7.6%、4500元以上4.3%。
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男女比例適中,年齡以中青年為主,受教育程度偏高。而在月收入方面以中等收入者為主,且基本符合湖南統計信息網發布的長沙市2006年人口平均年收入為24615元的狀況,因此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受眾對旅游廣告的總體認知
(1)旅游廣告是受眾獲取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
調查顯示,有62.3%的被調查者通過旅游廣告獲取旅游信息。尤其是,對一些新興旅游目的地,公眾往往是通過媒體廣告渠道知曉,如山東榮城、江西三清山等。這說明旅游廣告已成為傳遞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2)電視仍是受眾關注旅游廣告的主要媒體
當前,電視、報紙仍是受眾關注到的旅游廣告的主渠道。分別有58.3%、38.9%的被調查者從這兩大媒體上看到旅游廣告。作為新媒體,網絡廣告也逐漸成為受眾獲知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有32.3%的被調查者表示,在互聯網上看到過旅游廣告。再次,為戶外廣告。受眾注意到的雜志和廣播類旅游廣告則相對較少,分別為10.2%和3.5%。
(3)超半數受眾經常或較經常看到旅游廣告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經常看到”和“比較經常看到”旅游廣告,其比率分別為22.1%和29.2%。但也有38%的被調查者表示,看到旅游廣告的次數“不太多”;選擇“很少”和“從沒看到”旅游廣告的被訪者僅為10.4%和0.3%。這說明,旅游廣告的投入已見到一定效果,但相比房地產、藥品、汽車等行業,旅游產品的廣告投入仍有限。
(4)景區廣告占據旅游廣告主流
在問及“您看過哪些旅游企業和部門的廣告”時,選擇“旅游景區”的被調查者占到54.6%;其次分別是旅行社(38.3%)、旅游城市(34.3%)、旅游網站(18.9%)、旅游節慶活動(16.8%)、飯店(9.0%)。此外,這些廣告主在媒體選擇、及廣告內容方面各不相同。
(5)受眾對旅游廣告的依賴度不高
旅游廣告對公眾旅游決策的影響力有限。選擇“影響不大,僅供參考”的被調查者占絕大多數,為69.7%。但樂觀的是,仍有23.5%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廣告對其決策有較大作用。認為“起決定性作用”和“沒任何影響”的比率均較低,不足5個百分點。此外,調查顯示受眾對廣告的依賴度與受眾的年齡、學歷無太大關聯。
(6)受眾對旅游廣告的信任度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受眾對旅游廣告信任度較為中庸,超過半數(52.5%)的被調查者認為其廣告內容值得信任的程度“一般”。有14.9%的被訪者“比較信任”旅游廣告。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訪者“不信任”或“不怎么信任”旅游廣告。這與廣告行業給公眾的整體印象有關。
總體來看,旅游廣告對推廣旅游產品及服務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公眾并不會輕易受廣告的影響,旅游廣告的誠信度仍有待加強。
3.受眾對不同媒體旅游廣告的認知
(1)電視旅游廣告
如上所述,電視是公眾獲取旅游廣告信息最重要的媒體。調查顯示,公眾對電視旅游廣告的好感度明顯高于其他品類廣告,如71%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廣告比其他產品廣告好看。主要是原因有:廣告畫面美、推銷意圖不明顯、播放時間和頻率適中,不容易讓人厭煩”等。當被問及“對電視旅游廣告的效果評價”時,有30.6%的被調查者表示“看過就有想去的沖動”。還有42.4%表示,“還不錯,有點興趣”。由此可見,電視旅游廣告較易激發公眾的旅游動機。不過,認為對電視旅游廣告 “沒什么興趣”的也占到了四分之一(25.4%)。表示“非常反感”的則不足1%。
在電視廣告內容方面,受眾對大連、黃山、烏鎮的電視旅游廣告印象較深,原因是:大連的宣傳片畫面“很時尚、很有動感”;黃山的廣告語——“感受黃山天下無山”,朗朗上口,廣告畫面讓人過目不忘;烏鎮則邀請實力派藝人劉若英作形象代言人出現在宣傳片中,相反,泰山旅游形象廣告在央視已播出一段時間,但在調查中,無人提及。可見,旅游廣告本身的質量與宣傳效果密切相關。
(2)報紙旅游廣告
報紙是公眾獲取旅游信息的第二媒體。調查顯示,長沙市民閱報首選地方性報紙,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長沙晚報》(占被調查者的25.3%)、《瀟湘晨報》(22.2%)、《三湘都市報》(8.6%),這反映出人們更為關注發生在周邊、貼近自己日常生活的事情。
在報紙旅游廣告關注度方面,53.3%的被調查者平時極少閱讀旅游廣告;37.4%的被調查者在“有出游計劃的時候才會去瀏覽”;至于“每次都看”和“從不看”的均為少數,分別占總數的5.2%和4.1%。總的說來,當前受眾對報紙旅游廣告的關注度不高,宣傳效果遠不及電視。
究其原因,一方面,人們閱讀報紙往往有更多的主動性,可以有選擇性地關注新聞、經濟、體育、娛樂等欄目,對缺少創意以及與自己無關的廣告信息常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當前報紙旅游廣告的創作手法單調、貧乏,很難吸引受眾眼球。以發布頻次較高的旅行社線路廣告為例,此類廣告大多擠在分類廣告中,版面小、位置偏,加之廣告表現手法單一,關注度低也就不足為奇。但仍需指出的是,當人們選擇旅游線路時,則會主動需求旅游廣告信息,因此報紙旅游廣告仍不可或缺。
(3)網絡旅游廣告
網絡媒體方興未艾,其是現代消費者獲取信息的一個新興渠道。調查顯示,長沙市民瀏覽最多的網站,分別是百度(27.1%)、新浪(17.3%)、網易(9.8%),而旅游類網站無一入選。
不同年齡的受眾對網絡旅游廣告的關注度差異顯著。據調查,78.6%的被訪者在網絡上看到過旅游廣告,而點擊進入查看詳情的被調查者占到63.7%。當被問及點擊的原因時,選擇“出游之前搜集旅游信息”的被訪者最多,占點擊人群的54.3%。
由于網絡廣告互動、海量、無地域限制的信息特征,以及其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旅游廣告投資者。此外,主動點擊網絡廣告的人群往往是有出游計劃的潛在旅游者,因此,這也是以散客、商務或政務游客為目標市場的旅游企業,應高度重視網絡新媒體的重要因素。
(4)雜志旅游廣告
雜志作為小眾媒體,其旅游廣告量較低。15.4%的被調查者有經常閱讀雜志的習慣。其所閱讀的雜志種類比較單一,以家庭、健康類雜志居多。從整個調查的情況看,僅有10.2%的被訪者表示在雜志上看到過旅游廣告,而這些廣告的內容主要是航空公司、旅游景區、飯店等企業的形象廣告。
由于雜志能提供較好的視覺效果、且宜于保存,因此可考慮在航空類、旅游類、商務休閑類雜志上刊登旅游形象廣告。但受雜志發行頻率較低,傳播范圍有限、信息易滯后的限制,時效性較強、信息更新較快的旅游產品(如旅游線路、旅游節慶活動等)不宜選擇雜志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體。
(5)戶外旅游廣告
27.5%的被調查者在長沙街頭看到過戶外旅游廣告。當被問及“您在長沙街頭看到過哪些戶外旅游廣告”時,被提及較多的旅游廣告景區有張家界、韶山、金洞漂流、天沐溫泉、江埡溫泉等。
由于當前長沙戶外旅游廣告的數量仍較少,市民能記住一些景區,說明戶外廣告效果較為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在調查地點——長沙烈士公園正門對面的戶外廣告牌幾乎無人注意,被訪者無一提及。究其原因,該廣告牌鄰街建筑物的第三層墻面上,面積較小,畫面沖擊力平平,因此很難博得受眾的青睞。
二、結論與建議
旅游企業在發布廣告時,應充分考慮不同媒體在廣告宣傳上的優劣勢,并應注重各種媒體的組合應用,以盡可能向受眾提供立體化、多元化的信息。如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旅游地應盡量借助電視媒體平臺,有針對性的選擇頻道;以散客、商務或政務游客為目標市場的旅游企業,應高度重視網絡這一新媒體;而對于目標市場明確、時效性較強的旅游產品,如旅游線路、旅游節慶活動等,則可利用地方性報紙發布旅游信息。
針對旅游推廣的目的和內容,策略性規劃廣告發布的時間和頻度。對于新開發的旅游產品、旅游線路、節慶活動,以及季節性明顯的旅游產品(如溫泉、漂流)在旺季到來前的一段時間,可采取集中投放策略;而城市或地區形象廣告,則可采用間歇式投放策略。但在廣告形式上應力求變化,使受眾保留新鮮感。
由于公眾對新聞類欄目關注度高,應充分利用事件、新聞報道等多種形式傳播旅游信息,有意制造“事件”,或在創意及表現手段方面賦予廣告新聞價值,以達到媒體主動關注和自覺傳播的效果。
旅游廣告力求制作精良,富有特色和創意。隨著旅游廣告投放的大幅度增長,單純以景制勝的廣告已很難打動消費者。因此,旅游廣告不但要注重廣告本身質量,力求突出目的地的優勢資源和個性特征外,還應加強創意功力,使之從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
瑯瑯上口的廣告語,對一則旅游廣告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外,名人廣告依然具有較好的宣傳效果,但所請名人的個人氣質應與宣傳地的地脈特征相吻合。但在拍攝廣告時,要明確名人與廣告內容的主次關系,以免發生“買櫝還珠”的現象。
參考文獻:
[1]林南枝:旅游市場學(修訂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191
[2]楊曉佳蔡曉梅:旅游廣告在旅游產品推廣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5,(15)
[3]邱潔威:中國旅游廣告發展芻議[J].思想戰線,2003,(5)
[4]鄭炎 張慧:對中國旅游廣告的幾點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