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貿英文信函力求措辭準確清楚,絕不可含糊其辭。因此,外貿信函中的模糊語也必須準確無誤地表達所要傳遞的信息。在關聯理論指導下,本文首先解釋了外貿英文信函中的語言模糊現象,然后以真實的外貿信函為語料,探討了寫信人如何使用模糊語言明示話語信息,準確表達交際意圖。
[關鍵詞] 外貿英文信函 模糊語言 關聯理論 明示
一、引言
人們對模糊語(vagueness)的系統研究由來已久。目前國內外對語言模糊現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模糊語義的研究上。近幾年來,語言學界還有一部分學者對模糊語的語用功能進行了研究。但無論是模糊語義學還是模糊語用學,模糊語言的研究很少來自于真實的語料。英國語言學家Channel (2000) 認為對于模糊語言的研究應立足于實際語言材料,而不應是一些脫離語境的句子。語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際,所以僅僅對語言現象作靜態研究是不夠的,還要對言語交際中使用的活的語言作動態研究。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以真實的外貿英文信函為語料,在關聯理論指導下,研究人們在外貿信函寫作中如何順應不同的語境因素對模糊語言進行調控,明示其交際意圖,實現一定的交際功能。
二、關聯理論對外貿英文信函中模糊語的解釋力
一般說來,作為正式書面語體的外貿英文信函力求做到清楚、明白、具體而準確,這是外貿信函寫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國際貿易交往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能表達“精確”。有時在沒有確切的事實或為了“外交”和“策略”,有意使用“模糊”一點的語言來達到某種于語用的目的,以促使外貿業務的順利進行。在外貿信函中寫信人為什么以及如何選用模糊語來完成特定的交際目的,下面我們用關聯理論的交際觀對它進行解釋。
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為模糊語言現象提供了一種令人信服的解釋和描述。關聯理論認為模糊語(vagueness)出現在隨意言談(loose talk)中, 是自然語言的一部分。模糊語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如何合理使用模糊語完成交際任務提高交際效果。關聯理論的交際觀把言語交際看成是一個明示與推理(ostensive inferential)的認知過程,認知的實現在于它本身所體現出來的關聯性。因此,關聯理論框架下的言語交際活動是一個有目的、由說話人明示和聽話人推理的動態過程。關聯理論肯定了交際者的明示行為后面一般都有意圖,并把這種意圖分成信息意圖(informative intention)和交際意圖 (communicative intention)。信息意圖傳達的是話語的字面意義;交際意圖傳達的是話語背后的意思。事實上,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不僅僅向聽話人傳達一些話面信息,更多是向聽話人表達自己的交際意圖。根據關聯的交際原則,每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即話語理解中對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獲得的足夠的語境效果。為了實現最佳關聯,更好地引導聽話人去思維,說話人必須學會表達容易讓人理解的交際意圖,以達到交際目的。
在外貿信函交往中,寫信人之所以選用模糊語言, 是因為模糊語是具有最佳關聯的明示, 能讓聽話人推導出使用精確語言所不能達到的交際效果(如表示禮貌、實現自我保護或增強語言表達的靈活性等等)。例如:
Inquiries regarding our new product, the Deer Mountain Bike, have been coming in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 Reports from users confirm what we knew before it was put on the market - that it is the best mountain bike available. Enclosed is our brochure.
寫信人想要閱信人從話語中提取的信息是我方產品很受歡迎,但又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銷售渠道,雖然用“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將信息模糊化處理,但卻向閱件人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圖,使對方在理解這句話時不必付出額外的努力,就能產生說話人所期待的表明自己產品暢銷的語境效果。
此外,模糊語的選擇應該由“表達的相似性關系”(resemblance relations among representation)來決定。關聯理論認為, 人類的所有話語都是言者對自己的思想所代表的內容的描述(description)或釋意(interpretation)。描述性話語表達命題的真值條件,而釋意性話語表達內容的相似性。Sperber和Wilson認為使用模糊語“涉及語言使用的‘釋意性’而非‘闡述性’取向”(involve ‘interpretive’ rather than‘descript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use)。“表達的相似性關系”就是人們在交際中所說的內容和所希望表達的意思之間的相似之處,通常被稱作 “釋意相似”(interpretive resemblance)。作為交際者,他的言語必須與思想是釋意相似,這樣,他的言語才能算是“忠實地表達了他的思想”(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his thoughts)。那么聽話人又是如何獲得與說話人所希望表達意義一致的命題,達到“釋意相似”呢?根據關聯理論,聽話人依靠交際行為的關聯性,不斷地推導,從而獲得說話人所期待的意義。 為了減少話語理解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說話人必須讓聽話人取得足夠的關聯。Blackmore (1987)曾提出關聯的語義限制,即通過分析某些情態指示語、話語小品或話語聯系語等揭示明示行為的“施意” (meaning something)目的,對聽話人在尋找關聯、理解話語時進行的種種假設,在數量上加以限制,從而收窄范圍,以便容易理解。因此在外貿信函中使用一些模糊的詞如:“acceptable”(可接受的)、“some discount”(一點折扣)、“in urgent need”(急需)等,有助給閱信人提供明示交際活動的關聯性,減少理解時付出的努力,達到最佳關聯。在外貿信函中,寫信人如何合理使用模糊語言來明示自己的交際意圖,使收件人更容易理解話語提供的信息從而推導出寫信人的意圖,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三、真實外貿英文信函中模糊語的明示性
外貿信函往來的主要目的是傳遞信息、交流事務或請求回復。要達到這些目的,寫信人不能總是單刀直入,有時應該講究說話技巧,使用更圓通的模糊語言。但由于外貿業務的特殊性,外貿信函中的模糊語言不應該用來增加收件人理解上的負擔,而應該澄清事實消除困惑,從而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為了說明在真實語境中,寫信人是如何使用模糊語言增加話語的準確性和理解的明白性,明示其交際意圖從而順利地完成交際任務,我們從一家外貿公司的國外來信中隨機抽取50封作為研究對象。
1.明示寫信人傳達的信息
當無法提供準確信息時,寫信人會運用模糊語言來增加語言表達的靈活性。但作為國際貿易活動中正式的交流工具,外貿信函中語言的模糊性不能阻礙閱信人對信函意思的理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爭議。
(1)數量信息
外貿信函是國際貿易中的憑證性文件,關系到雙方的切身利益,其提供的數據應盡量具體準確。但實際上,貿易雙方并不能總是將數字精確化。Dumont Lannon在“Business Communications”中指出,在不需要或不可能獲得具體數據時,或是讓對方樂于接受時,我們使用模糊語義會更有外交性和策略性。但由于外貿信函語言準確性原則,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模糊數字不能完全的模糊,要有限定,這樣才能讓對方無須猜測就能得到明確的數字信息。
①The Gaylord box will hold approximately 13,000 meters of wire. While this is more than you will need to make the samples, we think that it will be useful for A to get used to handing the wire in Gaylord boxes (since that is what we will use for production).(為了保守商業機密,例句中的出口商與進口商的公司名稱分別用A和B代替,以下同。)
②We are planning to have the purchase order quantity of 750,000 meters (2,460,600 feet) ready for shipment from Waynesboro by March 4, 2006. The quantity may vary a little as we cannot produce to the exact number of feet but it will be close.
例①和②中,由于寫信人無法確定準確數量而分別策略性地使用了approximately,may vary a little將精確的數值變得模糊。其中approximately(接近)在表示數量時模糊度很大,最高限量為13,000米,但最低限量卻無法作出精確的界定。正因如此,寫信人明確表示最低限量也會多于實際需求,并對由于產品包裝上的原因造成數量模糊進行了清楚的解釋,使閱信人無需猜測就了解到數量信息。同樣,例②中,由于不能確定裝運數量,寫信人用a little和close將數字模糊化,但這兩詞卻明白地傳遞了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略微偏差,足以讓對方理解和接受。
(2)時間信息
在外貿信函所提供的信息盡量要精確,但并不是越精確越好,越具體越好。當寫信人無法掌握精確時間情況下或精確時間對閱信人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時,可采用模糊時間。
③As I told you this is the best proposal B can make and would like to have your answer on these points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no later than tomorrow afternoon.
④I have asked the factory to send you the wire in the Gaylord box and we will send you the details of the shipment as soon as it is available.
由于外貿環節的復雜性,所涉及的時間并不是貿易雙方能完全控制的,所以“as soon as possible”這個時間模糊語是外貿信函中常見的用語,到底是多少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所以例②對這個不明確的時間進行限定,要求對方越快越好,但不能遲于明天下午。當“as soon as”無法界定時,如例④,寫信人應明示造成模糊的原因,使對方覺得自已的話語誠懇得體、容易接受。
(3)其他信息
在業務交往中,除會出現數量和時間上的不確定,還會遇到不便直說、不好明說的情況,這時只有采取有意使用模糊語言的表達策略,把輸出的信息模糊化。例⑤中的it appears讓本來準確的信息模糊起來,不僅沒有減少原話語傳遞的信息,反而讓對方明顯感受到對他的尊重和禮貌,
⑤Now based on our factories observations, it appears that a different 40 gsm non-woven was used for the internal layer.
2.明示寫信人的立場觀點
外貿業務涉及雙方的經濟利益,所以在交易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與矛盾。這時不宜過分直率地指責或反駁對方,而使用間接的言辭,用提建議、出主意的方式達到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滿足自己的要求的交際目的。第一人稱代詞(包括單復數)作主語進行陳述,在一定程度上即避免語言的絕對化和武斷性,又能讓閱信人通過分析推理準確的把握寫信人的意圖。 從下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寫信人所選用的態度外加語不一樣,命題的真值程度也會不同,想要表達的觀點立場也會有變化。
⑥ I thought that I was very clear previously, but I guess my message was not understood.
⑦ I think that the issue of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inted fleece is something that you need to discuss with Michael.
⑧ In our opinion the hand sewn tack stitches look better than these machine made ones. These look like burn marks and customers might consider them to be defects in the throw.
⑨ We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change from a 2 inch plain weave to a one inch plain weave will hurt the ability of the herringbone to pass the wash test. However, we would like you to make some samples so that we can verify this assumption.
附加在命題前面的這些態度外加語有精確話語信息的功能。從例⑥中的I guess 到例⑨中的we don’t believe,寫信人的觀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外加語I guess 提示對方“我們所說的話可能不完全的準確, 你們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但 believe一詞讓信息的精確度得到很大提高,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陳述的事實絕對真實,不容改變。”例⑦和⑧中I think和in our opinion意思相近,所陳述內容的真實程度介于guess 和believe之間。這些態度外加語的使用即緩和了語氣,又為閱信人提供某種信息方向,減少了信息處理時間。
3.明示閱信人做出回應
當寫信人要求對方完成一些任務 ,如果直接提出來是可以的,但作為閱信人,他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有種被強迫的感覺,相比之下,委婉模糊的表達則顯得更禮貌,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尊敬。在我們收集到的信函樣本中,寫信人通常使用if從句、問句和建議的方式要求對方作出回答或行動。
⑩If we can agree on these points A and B can immediately start to work up the standards for the wire pads and throws.
句⑩中的if從對方的角度充分地表達出自己要求閱信人做出行動,讓對方既能從理智上又能從情感上很快地接受寫信人的指示。
○11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start production before all of the fabric is complete so that you could ship some product sooner?
○12 I would suggest that you make it similar to the King size that you have done for the M1 and the M2.5.
用例○11 的問句方式或例○12的建議方式處理類似事件,也能使對方從語言表達上真切地感受到寫信人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模糊語言在外貿英文信函中的作用是獨特的。外貿信函的語言力求準確,不能太含糊,以免造成誤解與糾紛。所以,寫信人使用模糊語言的動機并不是隱藏信息,而是為了更明確地傳遞信息,讓閱信人處理信息的努力降到最小,所耗費的時間為最短而達到最佳的語境效果。為了幫助閱信以盡可能小的努力來理解模糊語的含義,寫信人應該盡可能增加模糊語的互明度。以上實例中模糊語言的使用都具備了明示作用,所以才達到了預期的交際效果。如果寫信人選擇的模糊語言不能明示他的交際意圖以及話語含義,這樣做會造成語言的含糊或導致歧義,影響交際效果。在外貿英文信函中確實存在著大量的模糊語言,但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明示交際目的,才能達到交際的最佳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Franken, N. Vagueness and approximation in relevance theory[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8, 1997:135~151
[3]Jucker A.H, Smith S.W, Ludge T. Interactive Aspects of Vagueness in Conversation[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3(35):1737~1769
[4]Raymond A Dumont John M Lannon. Business Communications[M].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5
[5]Sperber D.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Cognition (2nd Edition)[M]. London: Longman, 1995
[6]何兆熊等: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7]何自然:再論語用模糊[J].外國語, 2000(1):7~13
[8]林波王文斌:從認知交際看語用模糊[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8):6~10
[9]史煜:模糊語言語用分析[J].山東外語教學,2003(5):33~35
[10]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