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現狀
1.河北省經濟發展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年平均增長率超過9%,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奇跡。1978年時的GDP僅3624.1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僅379元人民幣,而到2006年時全國的GDP達到了183956.1億元人民幣,是1978年的50.76倍,人均GDP達到了14040元人民幣,是1978年的30.04倍。但河北省GDP占全國GDP的比重一直較低,一直在4%~6%之間徘徊。可以歸納出河北省經濟發展的現狀: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人均GDP較高,但與經濟發達省市相比,經濟總量相對較低。
2.河北省對外貿易發展概況
河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從統計數字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對外貿易總量上升,但占全國比重呈下降趨勢。1994年到2006年間河北省對外貿易增長的平均速度為17.65%,且一直呈繼續增長趨勢。盡管對外貿易總量呈不斷上升趨勢,但占全國比重不斷下降,2006年河北省進出口總值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1.05%,其中出口占全國的比重為1.32%,進口占全國的比重為0.71%,出口所占比重與1994年相比整體上進一步減少,在河北省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是落后于國家整體水平的。
(2)貿易結構趨于優化,但仍有待提高。1994年以來,河北省的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較大,出口工業制成品和進口初級產品的比重不斷上升。河北省出口的工業制成品中,1994年占出口總額的60.84%,到2006年上升到85.04%,雖然期間有升有降,但總的趨勢是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且工業制成品出口中,高附加值、高科技類產品所占份額不斷上升。從進口商品結構來看,自1994年以來,河北省的進口貿易中初級產品進口所占比重持續下降,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續上升,到現在二者所占比重大體相當。
(3)一般貿易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加工貿易發展緩慢。近年來,河北省加工貿易不斷發展,但發展較緩慢,且所占比重不斷下降。1994年河北省加工貿易比重為18.4%,在1997年到歷史最高值25%后,又繼續下降,到2006年僅占13.64%,而同期我國加工貿易比重為52.67%,河北省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一般貿易呈不斷上升趨勢,2006年河北省占到84.72%。2006年河北省出口中加工貿易比重有所上升,占總出口額的13.63%。
二、對外貿易對河北省經濟增長作用的測度
1.河北省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度
對外貿易的貢獻率是指對外貿易變量的增量與GDP增量的比率;對外貿易的拉動度則指對外貿易的貢獻率與GDP增長率的乘積,它表明在GDP的增長中有多少是由對外貿易貢獻的。公式為:對外貿易貢獻率=Δ對外貿易額 /ΔGDP×100%,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度=對外貿易貢獻率×經濟增長率×100%。根據有關統計數據計算了1994年~2005年對外貿易對河北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度,如圖1。
從圖中可以看出,對外貿易對河北省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度波動較大,雖然個別年度出現了負值,但總體具有正的趨勢。從1994年~2005年間河北省的外貿貢獻率來看,1997年的外貿貢獻率和進口貢獻率為負值,1998年的出口貢獻率為負值,1999年的出口貢獻率較低,這和當時的國際經濟形勢相符,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2000年之前外貿的貢獻率不高,2000年之后,特別是近年來外貿貢獻率增長很快,2005年達到了29.2%。從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平均拉動度來看,進出口對經濟增都有明顯的拉動作用,且出口的拉動作用大于進口。
2.河北省對外貿易額與GDP的相關性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進出口貿易對河北省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選用河北省的進出口額和GDP年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樣本區間為1994年~2006年。為了消除GDP和進出口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對二者分別取對數,并建立如下線性回歸方程:
lny=a1+b1lnx+μ1(1)
式中以y代表GDP作為被解釋變量,x代表出口額作為解釋變量,a1和b1為出口趨勢的截距和斜率,μ1為誤差項。
lny=a2+b2lnm+μ2(2)
式中y代表GDP作為被解釋變量,m代表進口額作為解釋變量,a2和b2為進口趨勢的截距和斜率,μ2為誤差項。
分別得回歸方程如下:lny=3.5134+0.8512lnx (1)
(0.6240) (9.5514)
R2=0.8924F=91.2285
lny=4.9877+0.7096lnm (2)
(13.4377) (9.6985)
R2=0.8953F=94.0603
通過所建立的回歸方程可以看出,方程的整體顯著性較強,擬合的效果較好,各項系數的值都通過了檢驗。因此,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是較好的,能夠很好地反映GDP和進出口總額之間的關系。從模型(1)來看,河北省的出口總額對于GDP有正的影響作用,且系數為0.8512,這表明從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的GDP與出口總額有著密切聯系。從模型(2)來看,河北省的進口總額對于GDP有正的影響作用,且系數為0.7096,這表明從1994年至2006年河北省GDP與進口總額也有著密切聯系。通過分析可知,河北省的進出口與經濟增長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對外貿易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出口的作用比進口明顯。
三、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中存在的問題
1.外貿依存度較低,對外貿易潛力未被充分發揮
河北省對外貿易依存度偏低,2006年河北省對外貿易依存度為12.89%,而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7%,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一些外貿發達城市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差距更大。盡管河北省外貿總量在全國排名比較靠前,近幾年連續保持在全國第10位,但從動態看,與第9位差額拉大,與11位差額縮小。從全國出口大市場中看,河北省出口劣勢非但沒有改變,且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2.貿易結構不夠合理,進口規模不高
近年來,河北省一直致力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從目前來看,河北省在某些產業,如:紡織服裝、皮革、皮毛、鋼鐵、化工等都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如容城的服裝業、南宮市的羊剪絨業、石家莊制藥和唐山鋼鐵等。河北省貿易結構也在不斷升級,但與全國平均水平和經濟發達省市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河北省工業制成品內部結構仍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工業制成品大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另外出口產業與非出口產業的產業關聯度不高,對產業升級的導向性不強。另外河北省的進口規模不高,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得不到發揮。
3.加工貿易發展緩慢,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
目前,河北省貿易方式仍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僅占13.645%,并且一般貿易的基礎是本國(地區)的產業優勢,它的發展要受到本地區產業發展的制約,而加工貿易不受此約束,可以在較短時期內得到迅猛發展。以河北目前的經濟實力而言,只有通過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借助加工貿易對其他產業的示范效應、外溢效應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本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才能實現本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
4.河北省產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
河北省出口的產品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有很高的比重,這類產業的進入門檻低,中小企業占據重要位置,這類企業由于規模小,出口競爭激烈,缺乏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和動力。以占出口比重第二大的紡織業為例,出口貿易中紗、坯布等初級產品所占比重較大,因此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比較弱。從長遠來看,出口企業只有理性拓展國際市場,實施品牌戰略,走高科技低能消耗之路,才能真正規避出口風險,減少貿易摩擦。
四、提高對外貿易對河北省經濟增長作用的建議
1.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
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扶植那些無污染、高附加值、多功能等市場發展潛力大的產品,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另外,在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時要充分利用外資,要加強對外資投向的宏觀引導和產業政策指導,使外商在河北省投資戰略目標與河北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協調一致,將外資引向一些基礎產業設施和設備亟待更新的產業和創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使外資在促進河北省產業結構升級和出口商品結構優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一方面,應及時淘汰那些在國際市場上萎縮、失去比較優勢的商品;另一方面,應積極將新技術、新材料向傳統產業或產品進行滲透,提高傳統產品的技術含量、質量和檔次。改變產品的需求彈性,維持這些比較優勢,并使其獲得競爭優勢。應繼續積極鼓勵機電產品的出口,結合河北省現有的行業水平,鼓勵發展重點機電出口聯系企業,從金融、財政、新產品開發、開拓國際市場、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爭取從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專項技術改造貸款中爭取更多的資金用以支持這些企業的發展。
3.注重進口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單純追求出口規模和貿易順差為目標的不平衡貿易政策,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出現,例如出口惡性競爭,低價競銷,粗放經營。世界市場需求的增長是平緩的,而中國出口的迅速擴大,必將經過激烈競爭。河北省單純站在促進本省經濟增長的角度上,也應重視發揮進口的作用。河北省應制定進口戰略,把進口與河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緊密結合起來,有秩序地進口那些河北省經濟建設急需的資源、原材料及先進的設備和適用技術進口,加快進口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4.采取措施,積極發展加工貿易
要把加工貿易與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相結合,充分考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行分區域分層次發展加工貿易。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島“一線”地區具有經濟實力強,優勢行業集中,新技術產業發展快,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的發展優勢,今后應采取通過加工貿易結構升級帶動加工貿易出口規模擴大的發展方針,重點發展高層次的加工貿易項目,布局資金技術密集型具有競爭力的加工項目,通過發展高科技加工貿易,努力提高科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邯鄲、邢臺、衡水、滄州 “南廂”地區要因地制宜,擬定加工貿易發展規劃,利用港口通道優勢,利用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等制造行業的特色優勢,大量吸引外資興辦有地方特色的產業、企業和項目。
參考文獻:
[1]張魯青: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2]許佳:發展我國境外加工貿易的研究[J].財經界,2006,10(下半月刊):242—243
[3]趙革黃國華:25年來中國外貿出口增長因素分析[J].統計研究,2006,12:20—22
[4]李金林:當代國際貿易的特點[J].經濟師,2007,1:86—8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