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1999年~2005年黑龍江省R&D投入強度作為原始數據,采用灰預測理論建立數列灰預測GM(1,1)模型,對黑龍江省2006年和2007年的R&D投入強度進行預測并得出了預測結果,黑龍江省2006年的R&D投入強度為0.9963,2007年為1.1121,經檢驗模型預測精度高達95.38%,擬合度很好。
[關鍵詞] RD 投入強度 灰預測
一、引言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已被人們所接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研究與發展(R&D)活動是科技活動的核心,也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在科技發展戰略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技活動中,R&D資金投入占GDP的比值(R&D投入強度)指標是目前UNESCO評價世界各國科技投入的非常重要的可比性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因此,對R&D投入強度作出科學預測,對于政府改變或調整R&D資源投入與使用的決策具有重要作用。
在R&D投入強度預測中,影響R&D經費投入和GDP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特別是現代區域經濟系統均為開放系統,信息往往不對稱,一般的時間序列預測方法難以適用,而灰預測模型能適應貧信息,抗噪聲能力強,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確定情況下,只要滿足全信息和灰因白果律的條件,就可以建立預測模型,將其用于R&D投入強度的預測,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由于每年的R&D經費投入和GDP是全部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滿足全信息條件且難以具體分析各種因子所起作用的大小,具有灰信息覆蓋;二者每年的具體數值是確定的,具有白信息覆蓋,因此,R&D投入強度符合灰因白果律,可以作為原始數據應用GM(1,1)模型進行預測。
灰色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后,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灰色預測包括數列灰預測、災變灰預測、季節災變灰預測等多種預測方法,其中GM(1,1)模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數列預測模型,它通過灰生成的方法,將具有隨機性的原始數據序列進行一次累加或累減生成新數據序列,建立連續微分方法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等求出參數估計值,代入微分方程求得預測模型并進行殘差檢驗的一種預測方法。灰預測方法與傳統預測方法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屬于少數據模型,所需數據允許少到4個,模型既有差分又有微分性質,對于預測前景相似的數據有相對較高的精確度,但需注意的是,建立的預測模型不是通用的,僅僅對臨近時間段的預測準確率才較高。
二、資料來源
以1999年~2005年黑龍江省R&D投入強度作為原始數據建立數列灰預測模型,其基本數據如表1所示,該表R&D投入強度數據是按修正后GDP計算的。
數據來源:黑龍江科技統計網
三、應用GM(1,1)建模預測
1.級比檢驗
σ=[σ(2),σ(3),σ(4),σ(5),σ(6),σ(7)]=(1.0638,0.7966,0.9219,0.7901,1.0946,0.8315)
σ(k)∈(0.7902,1.0946)
已知:n=7,有界區()=(0.7788,1.2840)∈(0.1353,7.389),級比區σ(k)∈(0.7902,1.0946)∈(0.7788,1.2840),由此可知:級比區在級比界區和級比可容區內,因此,按以上原始數據可以獲得精度較高的GM(1,1)模型。
2.累加生成和等權鄰均值化生成
(1)
(2) Z(1)(k)=0.5X(1)(k)+0.5X(1)(k-1)=( 0.7350,1.2650,1.8800,2.6050,3.3800,4.1950) k=(2,3,4,5,6,7)
3.計算GM(1,1)參數a,b
4.建立GM(1,1)模型進行預測
將各參數代入GM(1,1)白化響應式得-3.9332,預測值
根據上述模型預測2006年黑龍江省R&D投入強度
=5.6370-4.6407=0.9963,同理,2007年R&D投入強度為1.1121。
5.殘差檢驗
相對殘差,平均殘差
,精度P(0)=(1-e(0))%=95.38%
四、結論及建議
應用GM(1,1)建模預測黑龍江省2006年的R&D投入強度為0.9963,2007年為1.1121,經檢驗模型預測精度高達95.38%,擬合度很好。
按此趨勢預測,2010年黑龍江省投入強度將達到1.55,能夠實現省政府提出的中期發展規劃的目標,但也應注意到,黑龍江省歷年的投入強度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甚遠,要切實加大 RD 投入,盡快使 RD/GDP 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黑龍江省要實現“自主創新”的國家戰略,沖擊“先進制造”、“綠色制造”、“極端制造”,振興老工業基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離不開 RD 投入的支撐。RD 資源的積累,除了靠長期的、大量的、持續的投入之外沒有捷徑。因此,各級政府,經濟、科技管理部門,廣大企業,都應根據今后一個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預期或企業發展預期,前瞻性地增加 RD投入量,不斷提高 RD 投入與 GDP的比值,盡快縮短黑龍江省與全國平均水平和發達省份的距離,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奠定強大的科技基礎。
構建和完善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提高科技進步水平。一是強化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大政府補貼力度,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采取綜合對策,完善鼓勵研究開發的環境和條件。二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運行機制,允許企業用于開發的固定資產經加速折舊,從事技術開發人員的獎金計入成本,并對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的增額部分按比例減征所得稅,以鼓勵企業向研究開發投入。三是在大中型工業企業應建立技術開發機構,抽出一定比例的技術人員專門從事技術開發,每年用于技術開發經費應占企業銷售額1%以上,重點行業的骨干企業要達到2%~3%,高新技術企業要達到5%以上。設立行業創新基金,用于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開發,對企業在盤活存量所獲得的資金,規定一定比例用于企業技術創新。四是發揮金融信貸的支撐功能,進一步推動科技與金融的緊密結合,引導銀行借貸向科技型企業傾斜。金融部門要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提高科技貸款的組織比重,加緊大資本運作力度,改善吸引外資投向科技的“軟”、“硬”環境,以高新技術產品及合作項目招商引資,實現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五是建立并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既要堅持為科技服務的方向,又要通過多種形式籌集和建立風險基金,為科技開發和成果轉化拓寬投資渠道。
參考文獻:
[1]鄧聚龍:灰預測與灰決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9
[2]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
[3]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2005中國科技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