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蘇南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了輝煌,但到了90年代中期,人們正在給“蘇南模式”賦予更多政治色彩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蘇南經濟似乎已停滯不前。1998年后,在學習溫州等地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自主創新,與時俱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蘇南模式”。蘇南經濟發展中的與時俱進給予我們許多重要啟示。
[關鍵詞] “蘇南模式” 溫州模式 新蘇南模式 與時俱進
一、蘇南模式及其弊端
蘇南模式,通常的理解是指江蘇省的蘇州、無錫和常州(有的也包括南京和鎮江)等地區通過發展鄉鎮企業實現非農化發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農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所有制結構以集體經濟為主;鄉鎮政府主導鄉鎮企業的發展。
蘇南地區通過發展鄉鎮企業,走的是一條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蘇南模式在20世紀80年代創造了輝煌。但到了1996年~1997年,正在人們給“蘇南模式”賦予更多政治色彩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蘇南經濟似乎已停滯不前,而且如不及時改革還將暴露出隱藏著的許多問題。
十五大之后,人們的視線從蘇南、從張家港轉到了浙江溫州。溫州模式是指浙江省東南部的溫州地區以家庭工業和專業化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產規模、技術含量和運輸成本都較低的商品。大市場是指溫州人在全國建立的市場網絡。人們再次公開地將蘇南與溫州加以比較,并掀起了一股“溫州熱”。
在溫州地區,由于集體資源有限,人們通過市場自發組織資源的成本相對較低,因而主要采取家庭工業的形式配置資源。溫州地區的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一方面便于獲取市場信息和技術,另一方面也是在進行民間資本的原始積累。相對于政府組織資源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企業規模比較小,生產的產品也多以勞動密集型的小商品為主,與自由競爭時期古典資本主義組織資源的方式比較接近。但這種方式與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致的。形成這種資源組織方式的一個前提是要有比較發達的資源市場。溫州很注意對專業化市場的培育,其中的民間資本市場在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溫州模式是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通過市場化來促進工業化。
“溫州熱”對好面子而又頭腦靈活的蘇南人帶來了不小的刺激。1998年后,蘇南一批一批的官員們放下手頭日漸清淡的接待工作,南下浙江取經。官員們的態度是誠懇的,收獲是巨大的。
二、新蘇南模式
蘇南人在學習溫州等地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自主創新,與時俱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蘇南模式”。新蘇南模式可以概括為“四、三、二、一”:四主導:即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多元產權主體混合;以經濟國際化為主導,外貿、外資、外經、外服、外技齊頭并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產業結構日益高度化;以都市圈建設為主導,推進城鄉一體化;三協調:即城市與農村協調,經濟與社會協調,人與自然協調;兩目標:提高富民程度,以先富促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以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區域。一保障: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速政府職能轉變,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保障政府——市場—一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
昆山是“新蘇南模式”的典范,以昆山為代表的蘇南地區在經歷了經濟高增長之后,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原“蘇南模式”的強而不富形象開始弱化。
昆山的富民政策產生了“加大”的富民效應:三年來,城鎮居民可支配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4%和10.5%,2005年分別達到16600元和8450元。昆山等地的共同富裕不僅體現在城鄉收入差距上,還體現在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上。過去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而作為目前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要關注的是大多數人的共同富裕。據2005年昆山市公布的對全市111155戶農民收入情況調查的報告顯示,昆山全市農民人均收入超過8000元的人數占到65%。這種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超過全面小康指標的全面小康社會水平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認可。昆山的小康社會水平不僅體現在貨幣化的指標上,而且體現在消費支出、消費結構,以及公共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等諸多非貨幣性收入要素上,小康社會中的富民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蘇南地區進入全國最富十強縣2004年有6個,2005年有7個,昆山連續兩年勇奪“雙冠軍”:全國最富十強縣之首,全面實現“第一個率先”目標,率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第一實驗室”。
三、蘇南經濟發展中的與時俱進給我們的啟示
進入新世紀,“蘇南”這一名詞又不斷被人提起,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長三角”經濟的崛起,蘇南地區又成為耀眼的新星騰空而起,特別是昆山的“外資高地”、江陰的“上市板塊”等新的經濟形態出現,以“新蘇南”這一特定的字眼頻頻見諸報端,挑人眼球。為何蘇南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再現輝煌,再造了新蘇南的模式? 是因為他們根據本地實際,創造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這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選擇,給予我們許多重要啟示。
1.要與時俱進。蘇南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20世紀末,當經濟學人還在比較舊“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差異,尋找舊“蘇南模式”弊端的時候,“新蘇南模式”已經悄然形成,當一種機制的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掘以前,蘇南人就已經開始尋找一種新的機制了。蘇南新模式的精髓就是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不斷創新。正是由于在觀念上甩掉包袱,大膽創新,才使蘇南六強走出一條市場導向、政府推進的全新模式。在這樣的新蘇南模式下,才創造了一個個新的經濟發展奇跡。蘇南發展的經驗說明: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任何不變的事物都會僵化,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有生命力;解放思想的成果只有在繼續思想解放中才能鞏固并不斷豐富。事實證明,模式本身并不重要,關鍵看這種模式是否適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能否促進當地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能否給最廣大人民帶來最大的實惠,能否保持經濟發展的后勁,能否為綜合國力的提高做出最大的貢獻。千萬不可抱著固有的經驗、固有的“模式”不放。任何經驗主義、教條主義都是錯誤的、有害的、要不得的。新蘇南模式打破了原有模式的束縛,成功地選擇了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當作發展縣域經濟的基本做法之一。按照客觀經濟規律,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產權市場、破產機制、社會保障、監管機制等聯系起來,在改革進程中協調推進。在蘇南具有代表性的六強縣(市),許多領導深有感觸地說,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能帶來經濟發展的無窮生機。
2.要善于借鑒。“蘇南模式”發展到“新蘇南模式”,就借鑒了溫州等地的經驗。在20世紀80年代,“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甚至認為“蘇南模式”是走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而“溫州模式”是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資本主義。當蘇南人認識到“蘇南模式”存在不足的時候,能夠大膽地跳出來,向對手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與上海、廣東、浙江等發達地區的比較研究,蘇南人感到:論政策,蘇南不如上海;論體制,蘇南不如廣東;論機制,蘇南不如浙江。要使蘇南始終保持發展勢頭,就必須大刀闊斧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特別是對長期短腿的私營個體經濟“思想上放心放膽,工作上放手放開,政策上放寬放活”。像對待外資一樣,為民資的發展創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環境,在曾以集體經濟為主的蘇南催生出萬千個“小老板”。在吳江市,這里的個體私營經濟已不是“小打小鬧”了。在盛澤鎮40多家私營企業,一次購買了代表世界先進水平JAT610型噴氣織機2500多臺,價值5億多元,創下了日本豐田公司76年來歷史上最大的一筆織機訂單,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3.要不斷完善政府的服務功能。從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政府和企業行為都有歸位的必要性,近些年來蘇南六強政府在打破“條條框框”、引導和服務企業經營等方面率先做出諸多嘗試,正在向法治型政府、開放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轉變。從全國范圍看,政府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直接管理企業和調節市場的特征逐步淡化,對企業的服務和指導工作在不斷加強,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們處理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類主體的行為屬性顯得更為重要和緊迫,政府需要不斷提高服務功能,改善投資環境,樹立親商理念,使國內外商家愿意來、有錢賺、大家富。著力點應更多地體現在成立電子政府、發布產業信息、提供技術咨詢、建立中介機構、規范市場環境等方面。
4.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培訓基地,不斷把時代精神融入傳統文化,把農民培養成具有較高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知識、熟練掌握某一方面技能的現代農民。
5.走科學發展之路。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改革開放之初,發展的沖動曾經促使一些地方領導喊出了“不要守著金山銀山討飯吃”的口號。江蘇昆山市連續兩年榮登“中國經濟最發達十強縣(市)”榜首,市委書記張國華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昆山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到本世紀初,又改成“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 。而今天,我們的理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江南水鄉昆山,見縫插綠,清水長流。
今天的蘇南,水,已經不是過去的臭水,山,已經不是過去的禿山。在蘇南的許多農村,農民住進了小別墅,汽車進了百姓家。幾千年來,農民靠天吃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傳統形式在這里已不再顯現,到處呈現出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景象。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J].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2006.1.9
[2]孫志軍洪銀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面小康社會建設[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