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旅游業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意義,并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旅游業的策略。
[關鍵詞] 旅游業 東北老工業基地 冰雪旅游 生態旅游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任務,東北振興已成為國策,東北的優勢之一就是旅游資源豐富。加大產業結構優化和新產業鏈條鑄造的力度是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基礎性工作,要在傳統優勢制造業改造復興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長遠發展前景的接續產業。旅游業就是這樣的產業之一,研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旅游業的關系,精心培育旅游產業,進而把旅游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市場優勢,構筑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必將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增加活力。
一、發展旅游業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意義
1.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格局
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的主要任務是把產業結構調整貫穿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的全過程,發展新興產業,延伸產業鏈,為東北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點。旅游業是東北大部分地區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它的廣泛的關聯性與帶動作用可以加快東北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步伐,對東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可以發揮固有資源優勢,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優化。
2.擴大就業機會,拉動人力資源市場需求
旅游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以創造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需求市場。旅游業發展需要交通、住宿、飲食、娛樂、購物等多種服務行業與之配套,這就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據國際權威部門統計分析,第三產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平均可增加4.37萬個就業崗位,而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就能帶動相關行業5~7人就業。①另據統計,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旅游經濟就業人數將達到2.54億人,將9%的就業依賴于旅游業。②據世界旅游組織專家的測算,旅游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每增加3萬美元的旅游收入,就將增加2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個間接就業機會。
3.增加外匯收入,緩解資金缺口
據專家測算,在中國,旅游業收入每增加1美元,就可以使利用外資金額增加5.9美元。不僅如此,旅游業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創造外匯收入的理想產業選擇。旅游業不同于一般外貿,它是一個低成本創匯的產業。在一些發達國家,旅游業創匯占出口總收入的比重高達20%以上。利用旅游業創匯是個空間廣闊、門檻較低的渠道。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資金缺口是一個制約瓶頸。在制造業吸引外資日益艱難的今天,旅游業已經成為吸引外資的新亮點。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旅游基礎設施落后
發展旅游經濟,關鍵是搞好交通,交通順暢才能將游客請進來。以交通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運力不足仍然嚴重制約旅游業的發展。近幾年東北地區交通狀況雖有了很大改善,但交通仍是阻礙旅游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在歷年游客抽樣調查中,游客反映最多的問題交通不暢。許多地區交通建設落后于旅游景點的建設,尤其是景區內部、景點之間交通還存在較多問題,比如景區道路狀況差、景區不通班車或班次少、車況差等。其次城市引導系統不完善,無法滿足旅游活動的需要。城市引導系統是由一系列路標、路牌、道路交通地圖、通用標志符號等構成的對行人、游客、車輛等的方向性行為進行指引的系統。東北地區在城市引導系統建設方面明顯落后于南方。
2.旅游資源破壞嚴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片面的旅游經濟發展觀,致使旅游資源破壞嚴重,旅游業發展粗放。就東北地區來看,雖然生態狀況總體好于西部,但是目前存在不斷惡化的趨勢,潛伏著嚴重的生態危機,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旅游業的發展。工業及生活廢棄物造成水體、地上等的污染影響了動植物及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旅游環境及旅游資源的質量下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發展觀最終導致旅游資源無節制、掠奪性開發,高品位的旅游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旅游和環境的依存關系受到強大挑戰。片面的旅游經濟發展觀又導致粗放式的旅游增長方式,致使旅游產業處與規模擴張的初級發展階段。
3.區域旅游合作不夠,沒有形成東北旅游品牌
區域旅游合作是旅游業發展的規律,是居民旅游和旅游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是各區域適應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競爭的戰略。通過區域合作來有效整合旅游的資源,充分利用合作區域的自然、人文、政治、經濟、法律優勢,消除交通、市場、政策等障礙,形成強勢競爭力。東北旅游區域合作已開始起步,遼寧省在2004年大力倡導省內旅游合作,建立大連——沈陽——丹東金三角旅游線路,倡導遼西城市旅游聯合;吉林、黑龍江五省市建立了旅游經濟聯合體,但目前的東北區域旅游合作還只是線路組合、政府間的政策協調,并沒有進入區域旅游資源的系統整合、開發、利用,以及旅游服務設施的綜合利用、旅游品牌的統一打造等深層次。
三、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旅游業發展策略分析
1.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西方經濟學認為生產可能性邊界(PPF),代表一個國家生產潛能的極限。交通和通訊是基礎性的、高影響力系數的產業。優先發展交通與通訊業可以使整個旅游產業的生產可能性邊界達到最大,提高旅游收入占GDP值的占有率。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要重點搞好區內外聯系的交通要道,旅游景點的運輸體系,通訊設施建設,打通旅游產業的脈管系統。 進一步優化交通布局,以主干鐵路和國、省道公路為重點,逐步構成“三橫四射六縱”的公路網架,實現客運高速化。建設哈爾濱繞城、哈爾濱至遼寧至吉林的省界公路等項目。加快通鄉通村公路建設,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開工建設平齊線、大鄭線、濱綏線等鐵路復線改造項目,積極推進哈爾濱至大連快速客運專線建設,與遼、吉兩省共同爭取國家盡快啟動建設鐵路東邊道,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快發展中俄間水路運輸,推進中俄界河大橋建設,以便吸引大批的來自俄羅斯、韓國和日本的海外的游客。
2.大力發展冰雪旅游和工業旅游
東北地區擁有特殊的氣候條件,冬季降雪量較大,雪期較長,具有開展冰雪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哈爾濱的冰燈、吉林的霧凇更是堪稱一絕。黑龍江的冰雪旅游在全國已經小有名氣,我們可以利用冰雪旅游帶動東北的旅游,讓外地游客在黑龍看冰燈,到吉林去看霧凇,來遼寧回味歷史的遺跡,還有在大連欣賞現在繁華都市的風光,讓游客盡情的享受東北的風光。
東北地區在發展工業旅游方面占有絕對優勢,東北一直被譽為“東方魯爾”、“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地區的工業企業擁有無數的輝煌:這里生產了新中國第一輛卡車、第一臺轎車及全國惟一的一輛東風轎車,珍藏了毛主席乘坐過的第一輛東風牌小轎車……2005年1月9日國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全國工業旅游103個示范點中,東北三省就占了21家,比重超過20%。
3.積極發展生態旅游
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堅持旅游與環保良性互動,是東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東北生態旅游開發一定要按照生態旅游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學、詳細、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生態旅游開發規劃。建議目前尚待開發的自然生態環境突出的旅游資源從開發伊始,即按照生態旅游的思想和方式制訂生態旅游規劃,把“人少收入高”作為目標,走高質量的旅游發展道路。對于那些目前已經有一定基礎和客流的景區,如長白山、千山、鏡泊湖、五大連池等,更應配合國家的“十五”建設生態功能區計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停止一切產生嚴重環境污染的工程項目建設。對已經破壞的重要生態系統,盡快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認真組織重建與恢復。科學制定規劃,分期分批啟動,力爭使這一批生態旅游區成為東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地區,成為21世紀東北旅游經濟的新的增長點。
4.加強省際間旅游合作,創建東北旅游業品牌
東北地區旅游業因其空間上的整體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資源上的互補性,具有協作打造高等級區域旅游板塊的基礎。東北各省應把旅游業的發展置于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之中,開展區域旅游經濟協作,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積極促進旅游區域分工和專業合作,推進建立覆蓋遼、吉、黑、內蒙古的大東北旅游圈,加快旅游資源的整合和旅游產業鏈的連接,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以期在全國旅游發展格局中形成一個最佳的組合體。
對東北的旅游資源應盡早創建1~2個國際旅游品牌,3~4個國內旅游品牌,形成經久不衰的旅游吸引物和可持續的旅游流。另外要加強旅游品牌化經營和管理,創建東北區旅游名牌企業,重要的是強化旅游產業鏈和各企業的品牌意識,盡早地進行東北區旅游品牌商標的注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旅游產業化應是東北三省的“聯合艦隊”。以聯合促銷來創造市場規模效應,是實現旅游產業規模經濟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旅游產業整合提高競爭力研究[M]航空工業出版社.2005
[2]年小山:品牌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張曙臨:品牌價值的實質來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