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獨立董事制度自實施以來就爭議不斷,本文就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展開探討。提出應從獨立董事的選聘、薪酬、法律責任、保障機制等方面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
[關鍵詞] 公司治理結構 獨立董事制度 獨立性 激勵機制
鑒于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內部人控制”及監事會監督不力的現象,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中國證監會于2001年8月頒布了《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的指導意見》,要求上市公司在2003年6月30日前董事會成員中應當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獨立董事。且2006年1月1日實施的新《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使獨立董事制度法定化。
然而獨立董事制度自實施以來就爭議不斷。鄭百文獨董陸家豪遭罰、中糧屯河獨董魏杰辭職、伊利股份獨董余伯偉被罷免等事件,使國人對獨立董事的獨立性、有效性產生了質疑,獨立董事也被冠上了“花瓶董事”、“人情董事”、和“糊涂董事”等稱號。本文擬就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展開探討。
一、獨立董事的選聘機制有待完善
1.“獨董不獨”。我國獨立董事的產生程序是: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單獨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1%以上的股東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并經股東大會選舉決定。而在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獨大”的情況下,獨立董事任職的推薦和批準實質上都被大股東控制。這種大股東控制獨立董事任職的現象將不可避免的影響獨立董事行權的獨立性。
2.我國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沒有明確規定。目前獨立董事主要由專家學者、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和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這三種成份組成。專家學者注重聲譽,獨立性和職業道德較高,但缺乏足夠的時間和企業管理經驗,難以對企業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對經理層的經營進行有效的監督。故知名學者成思危曾公開表示不贊成目前經濟學家大量擔任獨立董事的現象。且根據“獨立董事原則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的規定,一些知名的專業人士身兼多家上市公司的獨董,結果造成上市公司獨董在時間安排上的矛盾:既要花時間完成本職工作,又要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完成上市公司獨董的職責,故獨董能否履行其職責受到普遍質疑。
二、獨立董事定位不明確
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起到何種作用呢?由于缺乏對自身職責的明確認識,大部分獨董行權都比較謹慎,有調查表明,大多數參加調查的獨立董事表示從未行使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89.5%)、向董事會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78.9%)、提議召開董事會(73.7%)、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就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或調查(73.7%)、在股東大會前公開向股東征集投票權(94.4%)等權力,只是履行在董事會決議和關聯交易方面簽字的職責,從而使獨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三、獨立董事知情權難以得到保證
獨立董事應具有公司知情權,然而大部分獨立董事都是兼職,每年15個工作日,不可能深入了解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情況,難以及時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及風險。調查表明,超過90%的獨立董事是通過上市公司主動發放的資料來獲得上市公司相關信息;少數獨立董事表示自己或者聘請專業機構審查公司財務報表、關聯交易和分紅派息方案;只有極少數獨立董事曾與其他董事以及上市公司的客戶、供應商、職工等進行交流。因此,獨立董事的判斷受制于上市公司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及充分性。
四、獨立董事的薪酬設計不規范
目前,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都以聲譽激勵為主,其薪酬通常不與公司業績掛鉤,只是領取固定金額的報酬。有的企業對獨立董事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責任評估不高,給的報酬低于其價值,對獨立董事的激勵與所承擔的風險不匹配,使其維持職業理性的動力不足;給的薪酬過高,則獨立董事基于利益考慮,就會與控制人達成妥協,做判斷時患得患失,使獨立性降低。
五、獨立董事的法律責任缺失
目前,無論是證監會發布的《指導意見》還是《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都沒有關于獨立董事法律責任的具體規定。難以想像不賦予獨立董事法律責任,僅憑借其誠實和道義,去盡心地履行職責。故獨立董事缺席會議、臨陣辭職及不作為的現象時有發生。
六、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本人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從而使獨立董事制度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做,從而進一步提高公司績效水平的目的。
1.規范選聘機制。為預防控股股東和內部人左右獨立董事人選,可考慮將獨立董事提名權限定為中小股東的權利,實行大股東回避制度。如果董事會未將被提名人提交股東大會選舉表決,要做出說明,以防止中小股東提名的人選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讓自律組織如上市公司協會、中國投資者協會負責獨董的任職資格管理。
2.完善激勵機制。薪酬制度既要起到激勵作用,又不能使獨立董事對公司產生依賴感。建議采取長短期激勵并用的方式,即采用固定薪酬加股票期權的方式激發獨立董事的積極性。
3.明確法律責任與健全保障機制。建議在民法、刑法領域內進一步明確獨立董事的民事、刑事責任。鑒于我國目前上市公司管理透明度低下,獨立董事做出職業判斷的信息多來自公司管理層,由于信息不完全導致的非過失失誤應規定豁免措施。此外,可考慮建立獨立董事的保險機制,即由上市公司為獨董投保過失責任險,免除其除欺詐和故意事項以外的訴訟和賠償風險。
參考文獻:
[1]李艷飛:《獨立董事責任承擔問題研究》,《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年7月
[2]李璐:《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的對策》,《企業改革與管理》, 2007年第3期
[3]劉琳霞:《獨立董事制度若干問題的探討》,《審計月刊》,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