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人才作為企業最核心的競爭要素,對企業的成敗起著關鍵性作用。本文從木桶理論的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目前企業用人過程中的種種誤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對于企業創新用人理念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關鍵詞] 人力資源 用人 短板 創新
木桶理論認為:一個木桶裝水的容量是由其最短的木板決定的。這個著名的理論被廣泛的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于是企業在木桶理論的指引下,紛紛尋找企業的短板,試圖來增強企業的營運能力,并且也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你是否想過,如果木桶理論被用于指導企業的用人之道,那將會出現何種局面?
一、企業用人的“木桶”誤區
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企業的用人原則與木桶原理不謀而合,所以我常常懷疑是否企業也在使用木桶原理來指導自己的用人政策。例如在一個企業里面,讓懂市場的人去做行政,讓做行政的人去做開發,讓做開發的去生產,讓做生產的人去做市場。這樣的用人規則,若是發生在一個跨國公司,也許你不感覺奇怪,但是如果發生在一個國內的小企業中,你一定也會像我一樣驚訝。
國外的大企業所謂的輪崗,一方面純屬炒作,以愚弄廣大的人民群眾;另一方面,也僅僅限于公司幾個別重點培養的對象而已,絕非全部。這種用人所短的做法,也許是老板處于好意,通過鍛煉讓員工的短板增長,通過壓抑其長,使長板變短,這樣員工的木桶的各個木板就逐漸趨于平均,也就逐漸成為一個全能型員工。畢竟現在的大多數的中國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多面手,一個人可以干幾個人的活,但是只領一個人的工資。
如果老板真的這么想,也算無可厚非,畢竟資本擁有最終的決策權!但是根據調查發現,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的用人理念有以下幾種誤區:
1.只用自己信任的人
企業,尤其是中國的家族企業大都存在這種問題,對于非血緣關系的人往往從骨子里透著一種不信任,因此在使用時,也往往不會對于不信任的人委以重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用人政策就是“信任優先、能力其次”,對于不信任的人絕不可用其長,那么信任的人也被迫用其短。
2.讓員工處于被控狀態
傳統官本位思想一直是中國人揮不去的陰影,中國人不喜歡所謂的“以下犯上”,哪怕是下屬犯上的理由多么充分,多么正確,而自己是多么的錯誤,多么的愚昧,這些在中國人的眼中都是不可以的,所以中國人發明了“穿小鞋”的策略來遏制下屬。因此,在這種思想的作祟下,企業在用人的時候,往往傾向于讓員工從事自己不擅長的業務,這樣容易控制。
3.標榜自己的權威
現在有些公司的領導,最愛標榜自己的權威。比如三國演義中袁紹就是如此,總愛通過評價別人的缺點來彰顯自己的優點,通過吹捧自己的經歷來顯示下屬的弱智。為了達到上述的效果,他們往往傾向于將任務分給那些拿著棒槌當針用的傻瓜。通過這種方式來打擊員工的自尊心,以給自己自信的勇氣。
二、創新企業用人的新理念
木桶原理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想,告訴了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改進的目標,但是如果我們使用不當就會適得其反,就像上面所言,如果企業在用人的時候總是不信任人、不尊重人,最終只能是用人所短,避其所長,整個企業的人力資源也就成了一個全部由短板組成的木桶。相反,如果企業能夠從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用人所長避其所短,給人以信任,給人以尊重,給人創造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那么企業的人力資源也就變成了一個全部由長板組成的木桶。因此,企業應該從自身出發,創新用人理念,尤其是企業的領導更應該從自身出發,加強學習和修養,在企業創立一種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為員工的健康成長創造肥沃的土壤。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人以信任,這是人文關懷的根本,是以人為本的基礎,沒有信任就沒有共享,沒有信任也就沒有創造。企業應該從完善制度出發來引導員工向組織的方向前進,而不應該先入為主的不信任員工。只有信任,企業的領導和員工才能結成利益的共同體,也才能將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有效的兼顧,員工才能消除內心的反感,從而結束領導和員工的敵對狀態,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企業的發展全力拼搏。
2.用人所長避其所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企業的用人核心在于找到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利用合適的方法,創造最大的效益。因此,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企業應該從關注員工的短處轉向關注員工的長處;從克服員工的缺點轉向發揮員工的優點;從發揮員工的能力轉向激發員工的動力。只要員工的短處不足以影響其長處的發揮,不足以影響績效的提高,不足影響利潤的獲取,這些短處都可以忽略。用人的關鍵就在于將其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為自己創造最大的效益。
3.勇擔責任成就員工
作為領導要勇于承擔責任,這樣下屬才會愛戴你,尊重你,而那些見好處就上,見責任就讓的領導,惟一能得到的就是員工的鄙視和唾棄。試問,誰愿意跟著一個這樣的領導來消耗自己的青春,耗費自己的生命呢?只有你勇于承擔責任,成就自己的員工;你的員工才會勇于承擔責任,成就你的客戶;而你的客戶才會勇于購買你的商品,成就你的企業。
參考文獻:
[1]R.韋恩.蒙迪等:《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
[2]斯蒂芬.P.羅賓斯:《組織行為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3]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7月
[4]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