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的企業中,舉債成為企業正常生產運營的重要內容,全球中的主權借款者也在急劇增長。信用風險成為企業所有者和經理人、投資者、商業銀行等金融結構和政府面臨的最重要的金融風險。因此,信用風險的度量成為這些機構面臨的核心課題,其中違約概率是度量的關鍵和出發點。
一、行業差異的提出
許多研究都表明:財務數據在很大意義上可以判別企業的違約問題。單純利用財務數據判別企業是否違約固然有一定的效力,但是由于許多影響企業違約的因素來自外在環境,包括所處生命周期、競爭狀況、宏觀政策等等,由單純財務變量所建立的模型,在短期的預測有效,長期效果則較差。行業變量與總體經濟變量具有顯著的預測效果,可以提高預測正確率。距離違約時間點越近,總體經濟變量的效果越大;不同行業之間財務比率的差異較大,考慮行業因素所建立的判別模型具有更好的判別效果。
二、基于行業差異分析的思路
不同行業之間企業的財務風險特征是不同的,雖然使用行業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行業內企業的相對地位,但卻無法處理不同行業之間風險特征不同的干擾;采用所有行業樣本所建立的判別模型,不可能適用于每一個行業。因此,本文認為,不同行業間分別采用樣本來建立判別模型,可能可以比較好地處理行業變量的干擾。而且,因為各個行業的風險特征不同,不同行業之間顯著影響企業違約的變量也可能有所不同,利用最能影響單一行業的顯著變量建立判別模型,可能會得到比較滿意的結果。
三、實證分析與檢驗
本文選取深滬兩市上2006年制造業、信息技術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房地產業四個行業中所有ST股公司和藍籌股公司為學習樣本來建立模型,即77家ST股公司作為違約公司和172家藍籌股公司作為正常公司,樣本在各行業中的分布如表1所示。
對于財務指標的選擇,本文從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資金周轉能力和獲利能力三個方面選出32個指標,按照“嚴格管制下線性Logit評分模型中信用因子的最優選擇”的思路篩選出27個經濟含義較大的指標,并通過因子分析進入分別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流動性、盈利性、周轉性、生產銷售能力、償債能力和企業財務的總體狀況的9個因子:流動性因子、負債比重因子、周轉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資產規模因子、償債能力因子、總體財務狀況因子、銷售變現因子、凈資產增長因子。
因子選定后,本文用Logistic回歸方法對四個行業的樣本和總體樣本分別進行回歸分析,來得到判別企業違約的財務指標。最終得到各判別模型中的參數變量如表2所示。
本文還選擇測試樣本對所得判別模型進行檢驗,證明各個行業判別模型的效果確實優于通用判別模型。
四、實證分析結果分析
通過分析檢驗,本文發現,各個行業中判別企業違約的財務指標有著很大的差異:
對制造業企業違約影響最大的是資產規模因子。也就是說,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大,總資產增長率越高,企業違約的可能性就越小。這與制造業企業的特性是很符合的。制造業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非常大,以生產加工為主體的制造行業,企業規模越大,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就會越好,因而企業違約的可能性就會越低。
和制造業企業一樣,信息技術類企業也必須具有合理的資產負債比率,才能進行正常經營。這主要是因為,信息技術業中有一大類企業是信息設備制造業,這一類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具有相似的性質。
批發零售貿易業是流動類企業,這一類企業以商品的流轉為經營方式,存貨周轉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較慢的存貨周轉率可能意味著企業的銷售路線出現問題或者供銷管理出現問題,對企業的正常運營是有著極大的危害性的。因此周轉能力因子對批發零售貿易業的影響很大。
對房地產行業而言,有一定的存貨,能保證流動負債得以償還。固定比率意味著企業股東權益中用于固定資產的比例,是指企業的投資規模。如果投資規模過于小,會造成企業競爭能力的下降,不利于企業的正常運營。如果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規模過高,而不能與商品房的需求相匹配,會造成未來存貨的大量增加,這勢必給企業的資金流動造成嚴重影響,給企業還債和未來有效投資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償債能力因子至關重要。
因此,不同行業的風險特征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使得每個行業中判別企業違約的財務指標各有不同,在對企業進行違約判別的時候,應該考慮不同行業中企業違約判別財務指標的差異。
參考文獻:
[1]陳文俊:企業財務困境修正Z模型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05,23(6):80-84
[2]傅繼波楊朝軍: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的信用評分模型[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5,33(5):583-587
[3]管七海:違約率評估因素與指標確定及其重要度排序實證研究[J].金融論壇,2005(4):39-63
[4]何桂基晏艷陽: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行業差異分析[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5,21(2):31-34
[5]何慧婷柳建民:構建上市公司財務比率指標評價體系[J].管理學報,2005,2(4):491-494
[6]李映照陳妮娜: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5(10):45-4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