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衍生金融工具,又稱派生金融工具。具有品種繁多、交易量巨大;規避風險、獲取巨額投資利潤;拓寬籌資渠道,降低籌資成本等功能。同時也具有跨期、表外交易、不確定性、高風險等特征。一方面,使參與交易的會計主體要承擔未來金融市場價格變動帶來的高額虧損;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斷涌現、交易量的不斷增加,必然要求會計對其帶來的有關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綜合的反映與監督。然而,運用傳統會計模式無法準確披露這些交易,其對會計主體財務狀況的影響在報表上也無法體現,因此本文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基礎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 會計處理 探討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念和本質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金融學中的定義,一種是會計學中的定義。衍生金融工具首先是金融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一種交易手段,表現為一份雙邊和約或支付交換協議,其價值衍生于或派生自標的商品或資產的價格及其變化,這些標的資產或商品包括商品、利率、匯率、指數、或債券等。
從會計學角度對衍生金融資產定義,主要體現在各國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中。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金融資產的定義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會其他合同:
1.其價值隨著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指數、費率指數、信用等級、信用指數或其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變量是非金融變量的,改變量與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關系;
2.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情況變化有類似反映的其他類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凈投資。
3.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期權,以及具有遠期合同、期貨合同、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特征的工具。
金融學上的定義采用了抽象概念法,實用性強,覆蓋面廣,但是外延較模糊,它是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基礎,有助于從總體上把握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學定義采用的是特征限定法,適用性較差,但是更為具體明確。它限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對象和內容,有利于對其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
根據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總結出其本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衍生金融工具是從基礎金融工具衍生出來的,基礎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貨幣、外幣、債券、商業票據、股票等。2.衍生金融工具在形式上都是遠期經濟合同,是在現實對基礎金融工具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交易,交易是盈是虧只能在未來的某一特定時刻才能確定。3.衍生金融工具的價格隨其標的物的變動而變動,標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基礎。4.衍生金融工具的簽約目的主要有套期保值和投機套利。套期保值是在已進行其他交易的基礎上,通過衍生工具來承擔與其他交易相反的義務來避免其他交易可能產生的風險,重在保值。投機套利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在持有期間的價格的變動來謀取利益,重在投機。5.衍生金融工具的名義金額通常就是合同的結算價格。6.衍生金融工具在簽約時一般不要求凈投資,如遠期外匯合約,或只要求很少的凈投資,如期權合同在簽約時要交納期權費。7.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可以選擇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交割,而且可以采用凈額交割的方式進行結算。8.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風險性.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直接動因是企業規避風險的需要,因此,風險是與衍生金融工具與生俱來,不可分割,如果操作得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如果操作不當,則會最大限度的增加企業風險。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
傳統會計的確認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和收付實現制原則,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種未履行或處于履行中的合約,不符合傳統會計的確認標準。為此筆者認為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應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和充分揭示原則,在合同訂立,風險和報酬已經發生實質轉移時,進行初始確認,持有期間價值發生變化再進行后續確認(包括再確認和終止確認),將合同訂立、持有、履行的全過程充分反映出來。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
傳統會計的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原則。但采用歷史成本法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計量不現實。首先,衍生金融工具從合約訂立到最終交割或平倉,要經過較長時間,期間價值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其次,歷史成本的取得也存在問題,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如遠期合約、互換等,在企業簽訂合約時,并不需要付出成本,歷史成本為零,參與期貨交易須交納的保證金,不是進入合約的代價,也不是歷史成本。因此歷史成本法不適合絕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
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為首的國際會計界認為公允價值是衍生金融工具計量標準的最佳選擇。我國財政部2006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認為衍生金融工具應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并指出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并自愿的各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在實踐中一般理解為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有其合理性、相關性和有用性。合理性表現在它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價格的變動。采用公允價值后,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后續計量,相關性強。相關性提升后,有用性相應地被提升。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記錄
衍生金融工具的科目設置應靈活,可根據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進行設計,作為一級科目。也可以設計一個綜合的一級科目,將類別作為二級科目或明細科目。筆者設計的科目屬于第二類??颇吭O計如下:衍生金融資產設計的一級科目為“衍生資產”,其下設有“遠期”、“期匯合同”、“固定承諾”、“外匯期貨”等若干明細科目,借方登記衍生資產公允價值的增加額,貸方登記衍生資產公允價值的減少額,期末余額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貸方,表示從持有日到會計期末為止衍生資產公允價值的總變動額,明細科目到期結算后應無余額;負債類設計的一級科目為“衍生負債”,二級科目根據類別設置若干,核算內容與資產相反;損益類設置“衍生金融工具損益”一級科目,借方登記損失,貸方登記利得。
下面通過舉例闡述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
如某公司決定為一批存貨進行套期保值,以規避存貨價格變動風險。該批存貨的成本為10000元,現行售價為12000元。6月1日,通過鑒定三個月遠期合同,出售等值的同種存貨,以鎖定該存貨三個月后的價格。假定7月31日,因存貨價格下跌,存貨跌價400元,遠期合約獲利400元,8月31日,存貨再次跌價600元,遠期合約獲利600元。6月1日,遠期合約價值為零。
會計處理如下:
1.6月1日,簽訂遠期合約。沒有發生成本,不做會計分錄。
2.7月31日,存貨價格下跌,遠期合約獲利。
借:存貨跌價損失400
貸:存貨 400
同時:借:衍生資產---遠期 400
貸:衍生金融工具損益---遠期利得 400
3.8月31日遠期合同到期,進行凈額結算,存貨出售。
借:存貨跌價損失 600
貸:存貨 600
借:衍生資產---遠期600
貸:衍生金融工具損益---遠期利得 600
借:現金1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1000
借:現金 1000
貸:衍生資產—遠期 1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9000
貸:存貨9000
該公司通過衍生工具套期,3個月后出售該批存貨與6月1日出售獲得同樣多的毛利。
五、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
披露包括表內披露和表外披露。對于表內披露,應對現行財務報表體系和結構進行改進。
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項目增加“衍生資產”科目;在負債類項目中增設“衍生負債”科目;權益類中增設“衍生金融工具權益”科目。
利潤表中,增設“衍生金融工具損益”科目。
現金流量表中,增設“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現金流量”項目。
新增“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在明細表中,應詳細列明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特征、持有日、到期日、現行公允價格等內容。
表外披露的內容應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明細表中未能列入的特殊的合同條款和條件,這是影響衍生金融工具各方未來現金流量金額、時間和確定性的重要因素。
2.核算所采用的會計方法和會計政策,包括對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確認、后續確認和停止確認的時間標準;作為計量屬性公允價值的來源;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和虧損的基礎和原因等。
3.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流通風險等內容。
參考文獻:
[1]美國財務會計準則[S].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國際財務會計準則[S].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