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潤峰創建金和軟件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而金和軟件走到今天則更加偶然,原因就是風險太大,曾經有很多和金和軟件一樣的企業,現在都已經不復存在。
金和軟件并不賣軟件,其總裁欒潤峰說:“金和不是一個軟件公司,我們不賣軟件,不賣服務,我們賣的是一種管理思想。”工科出身的欒潤峰,所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畢業之后的工作也是操作機器,然而他偏偏對人產生了興趣、對管理員工產生了興趣,這便是金和軟件的起源。
上世紀80年代,欒潤峰有機會去IBM學習、工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接觸了互聯網,他把自己已經成型的思想嫁接到網上,用于實現對人的精確管理,就是現在的協同管理軟件。事情在美國進展順利,欒潤峰找到了投資方,既有錢,又有人。完成之后便興沖沖地回國推銷,他很興奮,認為開發出來一個好東西,但偌大一個市場卻沒人感興趣。
這個時候,欒潤峰想出一個曲線救國的辦法——在EMBA班講課,專門講授自己的精確管理。由于在EMBA班講精確管理的課,學院覺得欒潤峰講得很不錯,就一直堅持了下來,而欒潤峰卻慢慢地忘掉了賣軟件。直到講課講了四年半的時候才賣出金和的第一套軟件,現在全國一共有7000多家企業在用金和推出的協同管理軟件,用欒潤峰的話來講就是“勢頭很紅火。”

度過了生存與覆滅的臨界點,欒潤峰思考的是如何讓金和軟件高速而持續的發展,“經濟上的東西沒有國界了。你要迅速擴展,否則就有人來走你的路。”顯然上市是很多中小公司一夜變強的最好辦法。
2007年關于金和軟件上市的傳聞層出不窮,先是被爆出有可能登陸新加坡證券交易中心或香港聯交所,后又傳出計劃2008年國內A股上市的消息。然而,金和軟件最終卻出人意料的,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選擇了大多數投資者并不熟悉的“三板市場”。
之所以有這樣的決定,欒潤峰有自己的想法:“我從其他公司上市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擔心資本市場上的錢拿回來有可能改變公司發展方向。”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金和軟件發現了三板市場,欒潤峰認為這對金和軟件來講非常適合,因為可以讓金和按他的戰略來實現目標,并且“三板市場上市公司增發受限較少,不像在主板審批起來很困難,非常適合金和。”
至于別人眼中三板市場的缺陷——高管不能套現,欒潤峰卻認為這是個優點。“金和最怕的就是套現,我們不是想自己拿一點錢了事的人。金和所從事的行業不是今天投下去明天就可以產出的,是一個慢慢產出的過程。如果在主板,股民對我們的干擾會很大,而現在,我增發可以拿到錢,但價格沒有太大變動。”
由于創業板推出,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而“新三板”上的24家公司中,符合條件的將可能直接轉創業板,因此近期三板上市公司受到了大量投資者的青睞。
對于金和軟件這家三板市場股價最高的公司,欒潤峰依然認為其股價并沒有體現出公司的價值來。“因為金和是一個有內涵的公司,價格早晚會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