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麗椪2號無核椪柑是有核或部分果實無核椪柑的芽變單株。該品種無核率達98%,并且果形端正、扁平、平均單果質量140 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總糖9.0%、含酸量0.9%,可食率68%,風味濃,豐產性和商品性好、抗逆性強,果實耐貯藏。適宜種植范圍為浙江及全國類似地區的有核椪柑適栽培。
關鍵詞:椪柑;新品種;麗椪2號;芽變選種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8)01-138-02椪柑是世界上優良的寬皮柑橘品種之一,由于其風味獨特。在國內外有著廣闊的消費市場。椏柑生產在麗水農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麗水果業的一大支柱產業,2006年面積0.947萬hm2,產量12.62萬t,產值1.54億元。然而,麗水椪柑有核給食用、加工帶來不便,果品競爭力不強,一定程度影響了椪柑產業的發展。為此,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浙江大學園藝系自90年代中期起開展無核、優質椏柑新品種的引種選育工作。
1 選育經過

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科技人員于1997年通過無核椏柑單株普查,從麗水及周邊地區有核檻柑生產園中優選出了12個少核或部分果實無核的椪柑單株,并建立了0.33 hm2少核或無核的椪柑選種試驗園,高接少核或無核椪柑150株。自2000年開始掛果投產以來,其株系間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差異,個別單株已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對此。為了便于深入觀察研究,進行了單株9701-1~9712-150的編號,并采取掛牌觀察。首先根據無核率的高低進行優選優和淘汰。通過調查,無核率超過95%的給予優選并作進一步觀察試驗,對無核率在95%以下的單株給予淘汰。通過2000-2002年3年的結果性狀觀察和果實考種表明:綜合性狀以9702-2號單株(定名為:麗椏2號)表現最優。該優選株系無核率超過98%,并且優質、豐產、商品性好、抗逆性強、果實耐貯藏。與此同時于2000-2005年對麗椪2號進行多點多子代(無性系)遺傳穩定性和生物學特性的觀察研究。結果表明。麗椪2號無核椪柑采用無性系繁育的子一代、子二代生物學特性表現一致。遺傳性狀穩定。2006年3月通過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良種編號:浙S-SV-CR-007-2006。
2 無核成因
麗椪2號的花粉發芽率和生活力都較低。分別為1.18%和為9,27%,遠低于有核(cK),與有核相比其花粉育性屬于低育型。但花粉量在正常范圍內;電鏡掃描觀察無核花粉粒大多發育不正常。麗椏2號在胚囊發育過程中,在花后第2天觀察到胚囊二核期,花后4~5 d的胚珠中觀察到了胚囊四按期,但是在其后的連續切片中未發現有八核期的胚囊。隨著發育進程,麗槿2號胚囊中空,其形狀由長形逐漸變為圓形,圓形空腔逐漸增大,到花后第11~12天在珠心中出現明顯球形空腔。可見。胚囊高度敗育是麗椏2號無核性狀形成的主要原因。雄性器官發育不正常和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異常引起的花粉低育對麗椪2號無核性狀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3 生物學特性
3.1 生長狀況
樹勢強,樹冠呈長圓形,幼樹直立生長性強,分枝角度小,枝梢萌芽、發枝力強,頂端優勢明顯,1 a抽生春、夏、秋3次梢,9月20日以后抽生的晚秋梢生長多不充實,易凍害,栽培上需抹除。春梢細、密、較柔軟,夏秋梢旺長較粗壯,旺長夏梢葉腋間偶有刺,平均梢長春梢16 cm,夏梢30 cm,秋梢23 cm。
3.2 結果習性
結果母枝以春梢和秋梢為主,夏梢不易形成結果母枝。幼樹可利用夏梢快速生長促進樹冠擴大。青壯年樹為提高坐果率必須抹除夏梢或采取措施抑制夏梢生長,有葉結果枝比例為55%~70%。著果率一般為3%~8%,果實發育有2次明顯的生理落果期,定果后70 d才進人果實迅速膨大期,正好避開7—8月的干旱季節,很適宜山地種植,1 a生枳砧苗木定植后的當年或第2年就開花,如不采取人為采摘。有極少植株會掛果,第3年大多掛果投產,第4年可全部投產,最高株產達10 kg,在胡柚、溫州蜜柑大樹上高接,當年可恢復樹冠,第2年就可掛果恢復產量,并且坐果后生長勢健旺,不會引起樹勢早衰。
3.3 物候期
物候期由于不同年份的氣候差異而有所不同,但仍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普通有核椏柑相比,每一年萌芽期與花期提早3~4 d,果實成熟則延遲5~10 d。2003年麗椏2號在蓮都區表現出的物候期如下:3月8日為萌芽期,3月23日為春梢展葉期,4月20日為春梢自剪期,5月18日為春梢老熟期,6月初萌發夏梢,8月初萌發秋梢,3月中旬現蕾,4月13日始花,4月16日盛花,4月20日終花,5月上旬為第1次生理落果期,6月中旬為第2次生理落果期,7月初開始定果,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為果實迅速膨大期,11月上中旬果實開始著色,12月上旬為果實成熟期,11月下旬為果實最佳采收期。
4 植物學特性
葉片披針形,夏葉>秋葉>春葉,春梢葉片平均長寬7.75 cmx3.35 cm,翼葉不明顯,葉色濃綠,油胞稍凸,葉面有蠟質層。
花單生,多為有葉單頂花,花蕾橢圓形,花5瓣,白色,平均長1.08 cm,寬0.49 cm,雄蕊多為16根左右,長0.8 cm,雄蕊明顯低于雌蕊,花藥呈黃白色,瘦癟,自然開裂度低,用手捏破藥囊,肉眼看不到有呈金黃色的花粉。柱頭扁圓,柱頭多露于雄蕊之上形成露柱花。
果實扁圓,端正。蒂部果皮略凸,放射溝比有籽椪柑略為明顯,果皮橙紅,易剝離,表面油胞略凸比有籽椪柑略為明顯,果皮與囊瓣緊實,不浮皮(特大果有浮皮現象)。果實組織緊密,囊瓣9~12瓣,肉質脆嫩,化渣,汁多,大果與小果品質較為一致(表11)。
5 栽培技術要點
5.1 園地建設
平原地666.7 m2栽植42株,山地666.7m2栽植75株為宜,挖定植穴規格一般為80 cmX80 cm×60 cm,山地需先挖水平帶再挖定植穴。整個園地的道路、蓄水池,排灌系統的設置均要做到合理布局。
5.2 良種壯苗
選用枳砧苗木,有3~4個分枝,苗高至少40cm以上
5.3 適地適栽
選擇冬季絕對溫度高于-9℃的避凍區域種植,土壤微酸。土層深厚,肥力條件較好的山地、平原地、水稻田均適宜種植。
5.4 土、肥、水管理
要注重土壤改良,多施有機肥,1~3 a生幼樹。施氮肥為主,促進營養生長擴大樹冠,4 a生以后,需氮、磷、鉀平衡施肥,適當控制營養生長促進坐果。進人盛產期,要根據樹冠大小和結果量確定施肥。
5.5 整形修剪
主干留30~45cm。留3~4個主枝,二級副主枝從不同方位間隔留用,對主枝、副主枝采用拉枝讓樹冠形成上小下大成寶塔形樹冠。
5.6 花果調控
用0.04 mg/g九二0+0.15%磷酸二氫鉀+0.15%硼砂于花謝2/3時噴施樹冠保果,于7月初定果后根據座果情況決定疏果量。葉果比控制在40:1較為合理。
5.7 病蟲害防治
以螨類、潛葉蛾、瘡痂病、蚜蟲為重點進行綜合防治。(本文彩照見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