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增長有力,日本經濟恢復,油價攀升終結,歐元升值結束,中國通貨膨脹下降
相對于目前的市場共識,2008年全球經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五個意外——美國經濟增長有力,日本經濟恢復,油價攀升終結,歐元升值結束,中國通貨膨脹下降。下面一一道來。
——美國經濟增長有力。當然,我們并不是說美國經濟會恢復到過去五年3.5%到4%的增長率。毫無疑問,房地產市場和消費者的收支平衡,決定了經濟放緩已成定局。然而,2007年8月初以來,次貸危機損失越滾越大,投資者對實體經濟越來越悲觀,甚至認為經濟衰退在2008年即將上演。
但2008年美國經濟果真會衰退嗎?事實上,真實GDP增速很可能穩定在2.0%左右。不要忘記,美國建筑業已經歷過一次災難性的衰退,應該會在2008年底前開始緩慢恢復。也不要忘記,美元貶值對貿易平衡的影響已開始減慢;美國出口已非常活躍,同時進口也大幅放慢,這預示著貿易差額方向的扭轉,以及對GDP增長的正面影響。這兩個趨勢作用下,美國經濟應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消費支出乏力的不利影響。
——日本經濟恢復。日經指數仍舊是2007年表現最差的指數之一,日元也令人失望,而經濟真實增長率降至1%以下。凡此種種,令大部分投資者很難對日本重燃熱情。
但是,考慮一下潛在的結構性因素:過去幾年,日本公司盈利屢創新高,對財政收入和GDP貢獻不小;勞動力供需對比明顯縮緊,工資與獎金不斷上升;經歷了十年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那種半死不活的企業已經越來越罕見;城鎮的土地和房產價格已觸及谷底,并呈回升跡象。當然,當下這股勢頭還不夠強烈,但最終,這些基本面因素都將開始抬升經濟,并很可能在2008年底前成真。這也會促使日經指數成為2008年市場的一個驚喜。由于海外利率下降,日元走強,日本家庭可能重新分配其風險投資。日本本國的股票市場也許會重現曙光。
——油價攀升終結。2008年初,油價破100美元/桶,且市場堅信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能源需求會使油價保持在此水平附近,甚至有望突破。但2008年,我們可能會意外見到油價下降。
相對于全球經濟的“真實”需求,100美元/桶的價格仍然高出不少。據測算,石油投機者和對沖基金應對現價中的大約15美元負責。雖然新興市場能源需求持續上升,但美國和經合組織(OECD)國家經濟增長放緩,足以導致全球石油需求保持在每天8500萬-8600萬桶范圍內,甚至更少,而生產也將有所擴大。這兩個因素都會對2008年油價施加下調壓力。我們并不指望油價降至50美元/桶,但70美元/桶的水平是非常有可能的。
——歐元下跌。2007年的一大投資主題是美元貶值,而歐元已從2001年中1歐元兌換85美分的水平升至2007年四季度的1.50美元。
但2008年或將轉變。如前所述,2008年美國經濟表現很可能并不糟糕,美國貿易赤字也開始逆轉,特別是與歐洲的雙邊貿易,出口開始回升,進口有所減弱。而由于歐洲經濟增長放慢,我們預計歐洲央行也會降息。如果最近的領先指數無誤,歐洲降息將比市場預期的更早。
我們仍然預計美元對許多貨幣,特別是對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亞洲新興市場貨幣還將貶值。但是,2008年內歐元很可能將開始下滑。
——中國通脹告終。雖然中國CPI增長在過去幾個季度中從2.5%升至近7%,但這種現象將在2008年中之前結束。
由于供給面的工資水平和能源成本上升、流動性迅速擴大等原因,人們越來越斷定中國正面臨上升的通脹壓力。然而,除某些暫時性的食品供給沖擊(肉蛋供應),至今未見價格壓力在更大范圍內蔓延,且國內與國際的能源價格差異實際上被普遍高估。廣義貨幣增長固然強勁,但央行的沖銷政策也使信貸增長無法與貨幣同步。這也意味著,從緊的貨幣政策不能持久。一旦2008年中信貸增長降至同比15%以下,CPI同比增長回落至3%,這一政策就會淡出。
另外,許多人擔心2004年的情況會重演——中央嚴厲的緊縮措施使信貸增長陷入停頓,建筑和基礎設施支出相繼放緩。然而,我們的數據顯示,2002年-2003年,中國國內支出總額占真實GDP增長的將近12%,且投資占GDP比重大幅上升,國內貸款同比上升26%。與此相反,2007年國內支出對GDP的貢獻率降至9%,信貸同比增長率也僅有17%,投資占GDP比重亦連續三年有所下降。在這種環境下,加之通貨膨脹顧慮將會減輕,政府沒有理由重復2004年的做法。
作者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為UBS亞洲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