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以改革的開端載入史冊的。近些年來,關于改革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解決問題也好,評判是非也好,最終不是還得以30年前引起巨大爭論的真理標準——實踐來檢驗嗎
2008年,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為這次會議作了充分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召開30周年。改革開放3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這次會議在我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實現了歷史性的轉折,從此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次全會的意義將越來越顯示出其偉大。
作為這次會議的親歷者,我想在這里對自己所了解的這次會議的某些重要史實作一個簡要的回顧。
我想首先說明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和此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之間存在一種不同尋常的密不可分的關系:三中全會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為期5天;中央工作會議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舉行的,為期36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發布的公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全會前,召開了中央工作會議,為全會作了充分準備。”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方面是由于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的規格很高,二是三中全會上要確定的路線方針任務,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都已經提了出來,并且有了解決問題的主張。
中央工作會議是11月10日開幕的。會議議程過了一多半的時候,大約是12月初,胡耀邦找到我,談為鄧小平起草講話稿的事情。12月2日,鄧小平找胡耀邦和我到他家里,談講話稿的起草問題。當時,鄧小平拿出了自己親自擬好的一個講話稿提綱。這個提綱共三頁紙,是小平同志的親筆字。提綱一共列出了七個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制;三、向后看是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于事;五、允許一部分好起來;六、加強責任制,搞幾定;七、新的問題。在提綱的最前面,還寫了“對會議的評價”幾個字。加在一起,就是八個問題。
小平同志根據這個提綱,同我們談起草講話稿的事情。由于我當時做了認真記錄,所以,今天回憶起來能夠說得比較詳細。他首先說:想了一下,不準備長稿子。關于對會議的評價,他說,這次會議了不起,五七年以后沒有,五七年以前有,延安時期有。這個風氣要傳下去,這是很好的黨的生活、黨的作風,既有利于安定團結,又有利于防止思想僵化,實在可喜。
關于解放思想、開動機器的問題,鄧小平告訴我們,寫這個問題時要“講點理論的重要”。他指出,這個爭論(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筆者注)很好,越看越好,越看越是政治問題,是國家前途命運問題。他強調,要解決新的問題,全黨全民要開動腦筋。
關于發揚民主、加強法制,鄧小平指出,現在這個時期更要加強民主。集中那么多年,現在是民主不夠?,F在大家不敢講,心有余悸。發展經濟,要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廠工人要監督,農村社員要監督。他還說,目前主要反對空頭政治,反對說空話。現在是正確的意見也不落實,沒有具體措施,一拖就是一年。要講權力下放,講千方百計,講調動積極性。
關于向前看,鄧小平說,這個會議向后看解決一些問題,目的是為了向前看。不要一刀切,解決遺留問題,要快,干凈利索,時間不要長。完全滿意不可能。還說,安定團結十分重要。
關于克服官僚主義,他批評了人浮于事、拖拖沓沓的現象,還批評有幾多,如會議多。關于允許一部分企業、地區、社員,先好起來,鄧小平說,這是一個大問題。允許一部分先富起來,農村5%到10%再到20%,城市20%。鄧小平說,這樣才有市場,本身就促進開辟新行業。要反對平均主義。干得好的,就影響左鄰右舍。
關于加強責任制,在批評了無人負責的現象后,鄧小平提出:搞幾定。一,什么項目;二,從哪里引進;三,定在什么地方;四,定哪個人從談判到管理??赡芰叨ǎ_單子。并頭進行,不耽誤時間?,F在打屁股打計委,有什么用?要打打個人。國內企業也要專人負責,專門機構搞幾定,請些專家,譬如,榮毅仁就可以當專家。
關于新措施新問題,鄧小平提出要搞人員核算標準。
鄧小平有如此詳細的提綱,又作了如此具體的談話,我們這些起草的人就好辦了。從鄧小平那里回來,胡耀邦和我趕緊找了國務院政研室的林澗青等人和中央黨校的一位工作人員共同起草稿子。大約兩三天后,稿子起草好了,送給鄧小平審閱。
大約是12月5日,鄧小平又把我們幾位起草者找去談話。在這次談話中,鄧小平提出,要為敢想敢做創造條件。怎樣才能敢想敢做?從制度上解決,根本是民主制度??偛荒茈S便打擊同志,對新事物采取支持鼓勵態度嘛!特別是學術研究、思想領域上,更需要民主討論嘛。武斷可不行,要真正搞“雙百”方針。越軌怎么辦?這有個信任群眾、信任干部的問題。
鄧小平再次談了開動機器的問題。他說:開動機器,一個生產隊看到一塊空地沒有種樹,有一塊小水塘沒有搞養殖,睡不著覺。開動腦筋可以增加多少財富?腦筋用在什么地方?四個現代化嘛!
鄧小平提出,要建立健全黨規黨法。他說:黨要有好作風,無非那三個作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密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編者注),它本身就是制止違法亂紀的?,F在看來,黨規黨法比國法還重要。經濟民主這方面要強調,這里有權力下放問題,民主監督。講了經濟民主,選舉不好,沒有權力下放,黨委隨便干預也沒有民主,也培養不出人才。認真執行黨章,權利義務都講了。沒有民主就沒有法制。現在沒有各種法,要逐步地搞,開始粗一點不要緊,不完善的可以逐步完善。談到向前看,鄧小平說,對犯錯誤的人的過去不要求完備,自我批評不夠,讓他自己考慮,在實際工作中改正。因為過去的問題太復雜,但對以后新的錯誤要嚴一些。
關于新的問題,鄧小平說: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大量出現,特別上層建筑一面,有規章制度,用人問題,有人選標準。為社會主義、為人民發展生產力是主要標準,否則,什么叫政治上強?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還要展開,不要等上層建筑,從一個廠,從專業公司搞起,農村從公社搞起。改革有障礙,包括老干部,總的贊成,具體反對。要以大局為重,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要說理??傊结樏鞔_,方法妥當,沒有好的方法行不通。
鄧小平談了權力下放、責任到人問題。他說:有一個責任到人的問題。講集體負責、黨委負責就等于無人負責。打屁股不能亂打一通。既然責任到人就應該有權,沒有權也就不可能有責任。領導得好不好,根本的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還有技術是否得到不斷更新,靠體力勞動不行。
談到先富起來的想法,鄧小平說:搞好城市的服務行業,大有可為。他還談了城市規劃問題,舉了新加坡的例子,說,新加坡一個島上都有衛星城市,為什么我們不搞?北京西山、石景山都應規劃。
最后,鄧小平告訴我們,稿子要短一些,不能長篇大論,語言少些,干凈利落一些,反倒明確。他希望改得快一點,兩天搞好,分寸恰當些。
大約兩天后,又改好了新一稿,這一稿一共講了四個問題。鄧小平約耀邦和我等起草人員作第三次談話。他先肯定講四個問題基本可以,要求在開頭或者中間講一點重點轉移問題,并說,這是一個主要的方針,是個大前提,是總的東西。
談話中,鄧小平批評了把個人擺在中央之上的新式迷信,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比“兩個凡是”的問題還重要。鄧小平指出,真正說來是上層建筑有問題,官僚主義是一個內容。權力過分集中,離開民主集中制的集中,脫離了組織。離開民主搞集中,這才是實質。各級組織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各個組織一直到支書,權太大,不利。我們的制度不是鼓勵人們敢想敢做,精神鼓勵不夠,物質鼓勵不夠。僵化的原因,是干得好干不好一個樣,而且還得全票,不得罪人,大家卻覺得可以過得去。政府制度是這樣,黨內制度也是這樣,因此,怪現象發生。鄧小平特別提出,要加寫一段追查所謂謠言的問題,說這是很惡劣的風氣,必須制止、斗爭。
鄧小平還提出,稿子要加寫按勞分配的內容。他說,包括領導干部,搞得好的,就應該多得,就應該先富起來。積極性沒有經濟手段調動不行,只講風格是不行的,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個時期可以,長期一輩子不行。要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他說:總之有賞有罰,都同經濟利益聯系起來講這個問題。獎勵而且物質獎勵也獎到具體的人、具體的車間。通過責任制,通過賞罰,該升的升,該降的降,不合格就要降。要培養專家,專家一用就這樣用下去,為社會主義事業,實際上,為人造福就是政治標準。
鄧小平提出,要建立必要的法律,還列舉了六個法律名詞,說要研究國際法,不懂得國外的法律,國際交往越多,將來要栽很大跟頭。
鄧小平還在談話中再次提到向前看的問題。他說,問題太多,只能解決得粗一些。對過去犯錯誤的人的處理,特別是在政治結論上可寬可嚴的,寧肯從寬。對過去,正面解決就行了,不追查細節,從大局著眼,對過去的人可以寬一點,但應把問題講清楚,可以等待、思索??偨Y經驗要時間,不要逼著馬上檢討,這也是黨風。我們只要把大是大非弄清楚就行了,有些小是小非一件一件弄清楚不可能也不必要。他也說到,有些人不能重用,打砸搶的、幫派思想嚴重的人,風派、看風使舵、找靠山的人,不能重用。要警惕教育,不能信任。
關于改革帶來的新問題,鄧小平指出,改革上層建筑,改革生產關系,都可以帶來許多問題,涉及大量的人,減人、安置人,什么人學習,什么人改行,可麻煩了。等待安排,工資照發,也不會滿意。這個改革會涉及大批人的切身問題。要信任群眾,依靠群眾,并且創造條件使其各得其所。相信群眾,會取得群眾的理解、諒解。他說,震動比較大。新的矛盾并不比現在的問題簡單,而且會更復雜。走群眾路線,信任群眾,教育群眾,以大局為重,可以解決。隨著生產發展,社會需要方面很多(指需求增加——編者注),明年即使不大量出現,后年肯定大量出現,總之,隨著生產力發展,可以得到很好解決。
這次談話,鄧小平對稿子看得更細,逐字逐句與起草者進行研究,意見也談得更加具體。談話之后,起草的同志根據他的意見,對稿子又作了修改。記不清是哪一天,鄧小平聽起草的同志對改定的稿子通讀一遍之后說,“行了,就這樣拿出去吧。”我們的起草工作也就完成了。
有一個細節,其他起草者都不知道。就在定稿后的第二天,鄧小平把我找到他家里,要我單獨起草一段話,舉一些實例,專門批評追查所謂“謠言”、動不動就“立案”的錯誤做法。在同我們談話時,鄧小平就幾次說過,有的人、有的機關聽到一點尖銳的議論,就當作“謠言”,追查所謂“政治背景”,就“立案”,進行打擊報復。這種惡劣作風必須堅決制止。鄧小平這些話幾乎原樣寫進了講話稿,他考慮在講話稿之外再用些實例說明。我按照他的要求寫了一段千字文,不過,后來在閉幕會上他沒有這么講。
鄧小平這篇講話稿,是我們國務院政研室的同志幫助執筆起草的,不過,這個講話稿的內容全是鄧小平自己的想法,不但思路是他的,而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語言也大都是他的。他不但多次看過稿子,而且在多次與政研室的同志談意見時,不斷深化和充實自己的思想,連講話的題目也是他提出來的。雖然由于按照會議文件的統一格式,這個講話當時沒有題目。后來出版《鄧小平文選》時,恢復了題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這就是關于起草鄧小平講話的整個經過。我想順便指出一點,幾年前有一位并沒有親身經歷此事的同志,寫文章講事情如何如何。可是他講的內容,與事實有出入。比如講到鄧小平要我組織力量起草講話稿時,他說是經胡喬木來找我的,而事實上小平同志是通過胡耀邦找我的。又比如,他說鄧小平與起草者的幾次談話,有時胡耀邦不在而胡喬木在,其實胡耀邦每次都在,倒是在這幾次談話中我沒有見過胡喬木。在鄧小平同我們一字一句定稿之前,胡喬木與起草這個講話稿并沒有直接關系。
同3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但是,要實現現代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現代化)的目標,我們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而且恐怕并不順利和平坦。30年前指出的民主不夠、權力過分集中、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問題,今天并沒有完全解決。有的問題根深蒂固,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而且還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以改革的開端載入史冊的。近些年來,關于改革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有些人甚至否認改革的成就,認為改革的根本方向就錯了。所有這些,解決問題也好,評判是非也好,最終不是還得以30年前引起巨大爭論的真理標準——實踐來檢驗嗎?如此說來,今天回顧那段歷史,就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而有更加深刻的現實意義了。
2008年1月1日
于光遠:時任國務院政治研究室負責人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