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油暴跌誰之過?
《財經》網 2007年12月26日
【背景】中國石油發行價為16.70元。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上市首日即以每股48.60元的高價強勢開盤。而至2007年年底,中國石油股價已跌至30元一線,有媒體質疑瑞銀聯手機構作局斂財。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認為,資本市場不是人人包賺的市場,有漲必會有跌,跌破開盤價甚至發行價都是正常的。不能因為賠錢了就出現陰謀論、內幕交易論,“賺錢的時候就沒有內幕交易了?”
中國石油為了讓國內中小投資者分享公司利潤的低價發行戰略,既犧牲了發行體自身的融資需求,最終的結果也讓國內中小投資者深度套牢,最終得利的是大資金持有者和機構。
這一事件說明,中國的證券發行體制亟須改革,由政府之手控制價格的時代一定要終結。中國石油飽受責難,其實是代不合理的定價機制受過,代賺了散戶錢的機構受過。證券發行的定價應該盡快市場化,不要人為地壓低價格,堅持市場化改革是關鍵問題。凡是和基本的市場原則發生矛盾、沖突的,都應該調整改正。(本刊記者李箐采寫)
能源價格改革:先調價還是先改稅?
《財經》網 2007年12月28日
【背景】2007年12月中旬,財政部網站發表副部長朱志剛的講話,談及資源稅稅改方案,包括計征方式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擇機出臺燃油稅等內容。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能源專家趙建平博士認為,資源價格市場化是資源稅改革的前提。只有放開資源價格,讓價格反映企業的生產成本,從價計征的稅收政策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資源稅多高才算合理,很難給出一個定量的指標??偟膩碚f,中國目前的各種資源稅率還較低,與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這一目標還不完全適應,應逐步提高。政府很難通過某種經濟分析來界定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價值,自然就無法確定到底該收多少資源稅。而且,目前資源稅在中國能源企業生產成本中占比很小,溫和提高稅率對企業行為影響十分有限。
——放開石油價格沒有理由再緩行,這是能源價格改革的第一步。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石油價格經過幾番調整,已經上漲了很多,離國際價格只有一段距離。讓國內石油價格盯住國際市場,在操作手段上簡單易行,而且價格上漲不會超出發改委所指的“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私車耗油,則根本不應該屬于政府補貼的范圍。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開車或者坐出租車并不屬于個人基本消費范圍,而是一種奢侈消費,政府沒有責任、沒有必要給予補助。
——電力改革的出路不僅是提價,而且是進一步理順價格體制。從長遠來說,發電價格應根據市場競爭由供需雙方商定,而輸配電價格仍由政府管控。但要真正做到發電價格由競爭市場決定,中國尚需很長的時間。因此,電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由政府根據成本加利潤的規則制定。
——天然氣價格是最遠離其價值的,天然氣價格肯定應該上調。(本刊實習記者張曼采寫)
(以上內容詳見《財經》網www.caijing.com.cn“意見領袖”欄目)
本欄目近期重點提示
李玲(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醫患怎樣才能不是“天敵”?
黃京平(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教授)
中國眼下能廢死刑嗎?
王慶(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通脹失控的風險正在增加
馬駿(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來年“消費馬車”馬力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