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古老神彩文化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它蘊藏起居著56個不同風土人情的民族,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廣西南丹白褲瑤族,它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南方的蠻族社會。
一、人文南丹白褲瑤族的起源與分布地
瑤族源于湖南長沙“武陵蠻、五溪蠻”原始居住地近長沙、武陵兩郡,即湖南的湘江、資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區(qū),并于漢代之后開始遷徙廣西。至今在瑤族民間還廣泛流傳這樣的說法:“先有瑤,后有朝”,體現(xiàn)出了瑤族同胞對于自己民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文化,更增自豪感和自信心。
南丹白褲瑤族的分布和起居地位于南丹縣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東經(jīng)107° 1′-107° 55′。北緯24° 42′-25° 37′之間,屬低山向廣西丘陵過渡地帶。全縣地狹長,總面積為3916.62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06公里。貴州奔騰而下的俗稱“打狗河”穿越南丹的東部地區(qū),并以“打狗河”中心為界與廣西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相望;東北面始于榮亞附近的河段至拉友附近河段止;正南和東南部則與河池市金城江區(qū)接壤;西南從當農(nóng)坡南面城腳起至位于平六西面的紅水河中心與東蘭縣連接,正西南與天峨縣接壤,西北北、東北部與貴州省的平塘、獨山、荔波三縣交界。總之來說,南丹猶如一只雄雞冠,鑲嵌在云貴高原余脈的邊緣。
根據(jù)相關(guān)考古發(fā)掘和文獻記載表明,在遠古時代,就有許多部族在南丹這塊土地上辛勤勞作,生息繁衍。至宋代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南丹縣名開始出現(xiàn),因其名貴朱砂且地處南方而得名。
俗稱“無山不聚寶、無嶺不藏金”是南丹地下礦藏的真實寫照。迄今為止,引起全國甚至全世界關(guān)注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是南丹地下蘊藏豐富的礦藏,在南丹山的南部山地錫的蘊藏量居全國首位,南丹也因此擁有了:中國未來錫都的美稱。然而鉛、鋅的保有儲量也名列全國前茅。除此之外已勘探發(fā)現(xiàn)有金、銦、銅、銻、錳、鎢20多種有色金屬和汞、砷、硫、瑩石、水晶、云母、鋁土、煤等礦物資,并且礦種繁多而被譽為“礦物學(xué)家的天堂”。
南丹縣有人口28.5萬,在南丹境內(nèi),主要居住著壯、漢、瑤、苗、毛南、水族等民族。而白褲瑤自稱“朵努’,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重要支親,從宋代開始就已經(jīng)生活在南丹一帶,其語言屬于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因其男子多穿及膝的白褲而得名。白褲瑤現(xiàn)僅有3萬余人,主要居住在南丹縣的里湖瑤鄉(xiāng)、八圩瑤族鄉(xiāng)、河池撥貢鄉(xiāng)和貴州黔南到荔波縣瑤山鄉(xiāng)。從地理位置上看,白褲瑤主要聚居于黔桂接壤地區(qū)處于云貴高原東南邊緣。具體而言,90%以上的白褲瑤他們主要聚居于廣西境內(nèi),在地形地貌來說,白褲瑤聚居的地區(qū)海拔都在700~1000多米,多為石灰?guī)r溶蝕峰從,石山地區(qū)。里湖鄉(xiāng)居于南丹縣東北部,距縣城有26公里,在里湖境內(nèi)主要的河流有從貴州流下來的“打狗河”,該河流經(jīng)里湖鄉(xiāng)貴江村地段約為9公里。由此可知“打狗河”的名稱容易讓人想到這一帶的群眾是不是特別不喜歡吃狗肉。其實并非如此:“打狗河”俗語稱乃是用漢字壯音的結(jié)果。其解“打”在壯語中指的是“河流”、“狗”在壯語中則有“彎彎曲曲”的意思,“打狗”兩字的組合在一起,意思指是一條生生不息,彎彎曲曲的河流,再加上一個“河”字,就韻合形成了一個壯漢語復(fù)合詞。
二、白褲瑤的獨特建筑與安居樂業(yè)
“因地制宜,地理人和”因受環(huán)境地形的制約,白褲瑤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依山而建,或建在山腳,或建在半山腰,真可謂是“石頭山上有人家”。白褲瑤的民居建筑分兩種:第一種是“叉叉房”;第二種是“干欄式”建筑。
來由“叉叉房”屬于白褲瑤歷史最悠久的居住建筑,具有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修的特點,具體而言,白褲瑤的“叉叉房”修建過程和分布結(jié)構(gòu)都要以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一體化,發(fā)揮出自己聰明的智慧和天資。把天然樹干和樹枝相互綁扎,作為整修房屋的支撐架,把支撐架的底端埋入土中,在支撐架四周夾掛芭茅草桿,屋頂蓋上芭茅草。房檐低矮,因四周通風透亮而不需要開窗戶。但開有一個供人出入的洞。白褲瑤居民居住使用茅棚屋面積一般不太大,起居生活,火塘居于房屋中心位置,幾乎全家人食住均在這個棚房屋里。
實際上在視覺最引人注目的是白褲瑤的糧倉建筑和風格,白褲瑤的糧倉主要三個部分組成二底部位立四根柱子,形成一個方形框架,柱子底部墊有一塊平大石頭用與防潮,立柱高均為2米;中部用木版鋪平,用竹蔑圍成圓形所為糧倉,上部是圓形尖頂草面;也有用模板拼成長方形柜式糧倉,上部蓋著瓦,非常有意思的是,每莊糧倉都設(shè)有防鼠設(shè)施,即在立柱中的中上部分,各用一只打通底部的深腹陶罐套柱子,陶罐油面光華,老鼠很難爬上糧倉偷吃糧食等物品之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shù)糧倉下面都放有一兩副壽料“俗稱”為棺材;仔細想想這似乎是白褲瑤同胞生之根本(糧食)和死的關(guān)鍵(棺材)相互聯(lián)系起來,表達出白褲瑤民族具有原生態(tài)意義的生命智慧。
三、家族制的嚴厲“油鍋”組織
白褲瑤村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油鍋”組織在起作用,“油鍋”是一個家族的意思,是白褲瑤地區(qū)除家庭之外的基本單位,它由同姓血緣關(guān)系組成,少則幾戶,多則十幾到幾十戶。頭人是在長期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是比較正直,辦事公道,有見識的人。“油鍋”內(nèi)部的大事如喪葬,違反族規(guī)等都由他主持進行處理,“油鍋”因內(nèi)部都有嚴格的規(guī)約,如禁偷、禁搶、互相幫助、不亂搞男女關(guān)系等,一旦違反規(guī)約會被開除出“油鍋”組織。
四、奇特的白褲瑤服飾
白褲瑤男子身穿的衣服有便裝、盛裝之分,但卻不分春、夏、秋、冬。相對而言,白褲瑤男子的便裝制作較為簡單,一般選用一塊寬45厘米,長230厘米的黑色布料,把長幅的面對折,在折疊線下兩邊留袖口,再用剪刀從折頭的中點剪開一個口徑10厘米的圓圈做領(lǐng)口,然后把一塊寬6厘米,長36厘米的黑布對折后,用針線沿著領(lǐng)口逢邊做衣領(lǐng)。之后再用兩塊各長40厘米寬約25厘米的黑布做成衣袖,在圓領(lǐng)的肩肘處縫合。這時對準領(lǐng)口中線往前幅剪開成衣襟,在左右胸襟的直襟處用紅線各潦上一條紅邊,用白絲線對稱地繡上一個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的四個半“米”字形紋樣,組成一個長方形圖案,再在后幅腳中線剪開一個“八”字形的小口,至此,一件便裝就制作完成。
白褲瑤男子盛裝的用布料與便裝一樣,但衣腳、衣襟和袖口卻不相同。盛裝的衣腳、衣襟和袖口都用約8厘米寬的淺藍色的布鑲邊,而且衣領(lǐng)齊耳極高、呈重疊三、四層狀,形成穿一件衣服像穿三、四件的假象,后幅衣腳中間剪開的燕尾翹出平布2厘米,衣腳都用黃、紅色絲線繡出斑斕奪目的花卉,繡出六個間隔相等大小都為5平方厘米相互聯(lián)結(jié)的“米”字。
此外,白褲瑤男子的盛裝與便裝的兩襟也有所不同,兩者的兩襟對開均無紐扣,但便裝用一條寬25厘米,長150厘米的黑布對折縫合而成的腰帶系緊;盛裝則用金黃色的花線在這塊寬25厘米,長150厘米的黑布上繡滿菱形交叉的花紋,制成一條五彩斑斕的花腰帶將衣服系緊。
白褲瑤女子服飾一般分為春夏和秋冬兩種,白褲瑤女子春夏裝的上衣稱為褂衣,為前后兩塊布縫合而成,之間留出一段供套頭穿用,前面的布幅是一塊純色的黑布,后面的布幅用染、繡的手法做成各種圖案,長度恰好到裙腰。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白褲瑤婦女春夏的花背心分為前幅、后幅、袖子三個部分,前幅是一塊長45厘米、寬36厘米的黑布,后幅用一塊長寬各36厘米的白布、用粘膏仿照瑤王方印的模樣,畫出一個邊長皆為36厘米的“田”形紋樣,再在四角畫個都是4平方厘米的小“回”形紋樣,分別配上兩組偏左或偏右的“米”紋樣,把“回”形紋托起,然后放進配有牛膠、藍靛的染缸里浸泡7-10天后,待布呈深藍色,再用灰水煮脫粘膏,清水洗凈晾干。然后制作時用花線照著脫膏后留下的圖案繡出紅黃交錯、色彩鮮艷的瑤王方印。同時,用一塊寬10厘米的淺藍色布鑲邊,將一條112厘米長的黑布縫上做袖子,制成一件精美的花背心就這樣完美的形成。
白褲瑤女子春夏裝的下身常常是一條白褶裙,白褲瑤女子的白褶裙的裙面用粘膏樹的樹汁畫染成三組環(huán)形圖案,裙邊則紅色無訪蠶絲片鑲邊,白褲瑤女子穿白褶裙的時候,通常在裙前腰間系一塊長形的藍邊黑布,這樣既可以遮接縫,也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
五、奇特的婚禮“雞時”婚姻習(xí)俗
白褲瑤這個民族熱愛自然,崇拜自然,她(他)們把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引以為自己的生活準則,以能模仿,接近自然為人生的最大樂趣;能像雞一樣多人喜愛,應(yīng)是人生的光榮。于是,雞的圖形形成了白褲瑤服飾上的徽記,然而雞的作息規(guī)律也成了人們?nèi)粘I畹膮⒖家?guī)律,參照雞的某些習(xí)性安排生活,其中包括婚姻生活屬于順應(yīng)自然的。因此,白褲瑤的男女雙方到了婚嫁的年齡時,通常男女雙方的家庭都要把酒準備好了的時日,作為舉行婚禮最佳時日,按照本民族的習(xí)俗具體的婚嫁活動進程,則參照雞的活動時律進行。新娘可以不在宴桌旁飲唱,飲唱的事已有母舅家來的代表承擔,她只需在半夜雞叫頭遍的時候洗身換裝,當雞叫三遍之后娶親迎親的隊伍就可以向新娘的家人互換刀傘準備返程。傍晚,雞準備進籠的時候,新娘及送接親的隊伍都已趕到新郎的家所在的村口,這時由槍手鳴槍報訊以表平安,在確認當?shù)氐拿恳恢浑u都進籠完畢之后,新娘家就鳴槍放炮,熱情地觀迎新娘。然后在用熟雞蛋占卜新娘的人品之后,長者接著唱贊美雞的頌歌、贊美雞的自然和美德,同時讓人把一只項雞(指沒有下過蛋的)弄死,迅速除毛后就整只放到鍋里煮熟,將煮熟的雞端到桌面上讓眾人觀看熟雞的兩只眼睛,根據(jù)雞眼睛睜閉凹凸的情況,按男左女右的規(guī)則,占卜這一對新婚夫婦在家庭中所起的主次作用及他們死的先后順序。
總而言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曾多次出現(xiàn)雞,并且用雞來占卜,而且只有新娘及伴娘和新郎的代理人可以吃雞肉,其余的人是絕對不能吃的。這也許是只有新娘等人的行為與雞的生息規(guī)律有關(guān)聯(lián),而別人的作為都不受限制的原因。
白褲瑤民族是一個偉大、勤勞、勇敢的民族,他們用自己天資和智慧,在中華民族這塊大地上,從古到今開創(chuàng)了一個優(yōu)秀堅強的群體,它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族,它為中華民族增添了許許多多讓人發(fā)掘和研究寶貴文化產(chǎn)物。為此今天我們就是要進一步地去探討和研究白褲瑤的風土人情、人文生活和生息繁衍的自然規(guī)律所在,更讓世人進一步地去了解它——白褲瑤的神秘之處。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