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土不二”是韓國二十多年前為發展農業而提出的口號,現在它已經滲入到韓國的各個領域。作為一種精神理念,它直接推動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本文通過對“身土不二”這種精神理念的分析,研究了我國目前自主品牌發展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導致的原因。筆者認為“身土不二”這種精神理念對打造和發展我國的自主品牌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倡導“身土不二”,打造韓國的自主品牌
韓國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沒有先進的科技基礎,卻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在讓全球震驚的同時,也吸引人們去思考和研究。韓國迅速崛起的因素多種多樣,民族精神首當其沖,其中“身土不二”正是韓國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身土不二”的原意是指只有自己國土生產的食物對自己的身體才是最好的,它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韓國農協為發展本國農業提出的一句響亮口號。隨著韓國經濟的起步和民眾生活的改善,許多外國食物紛紛涌入韓國市場,并很快贏得了人們的青睞,這無疑對韓國農業的發展構成了一種潛在威脅。韓國農協挺身而出,大聲疾呼“身土不二”,從養身之道提醒國民,本土的才是最好的;與此同時,韓國各種媒體不惜工本,廣為宣傳“身土不二”,于是迅速掀起韓國民眾購買本土農產品的熱潮,從而口味純正、綠色安全的韓國食物很快占領了國內市場,韓國農業由此獲得了快速發展。“身土不二”的精神理念在促進韓國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迅速擴展到韓國其他行業。它不僅成功地打造出國際馳名的“現代”、“三星”、“LG”等自主品牌,加速了韓國經濟的騰飛,而且逐步滲透到韓國的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把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命運緊緊地
聯系在一起,成為韓國崛起的巨大精神動力,不斷激勵著韓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我國自主品牌發展的困境
我國品牌意識樹立起步較晚,影響了本土企業的發展。尤其是面對眾多國外知名品牌產品的大量涌入,我國自主品牌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國內自主品牌存在以下四個主要問題:首先,很多本土企業片面追求知名度,缺乏品牌理念,輕視品牌的注冊和經營。“在中國市場上,往往出現這樣一個局面,中國有世界級的產品,但缺少世界級的品牌”。其次,國內本土的許多老字號優秀企業品牌保護意識淡薄,國外品牌乘虛而入,通過收購,取代了這些優秀的品牌,從而那些曾經的優秀品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比如“歐萊雅”對“小護士”的收購;再次,本土企業認識到了品牌的巨大價值,開始有意識地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可為時已晚,只能為外國企業加工或代工,賺取很小的一部分利潤。比如著名的雙星集團,經常替國外知名品牌“耐克”等作加工貿易。最后,已經擁有自己品牌的一些本土企業,品牌形象模糊,缺乏鮮明的主題,難以在民眾的心里形成一種持久的影響力,從而逐漸失去市場。同時,消費者的品牌意識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品牌,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國外品牌。這是改革開放、人民消費觀念改變的結果。十年前,國人幾乎用得都是自主品牌,現在很多的自主品牌只是國人腦中的記憶了;只有為數不多的自主品牌,得到了國人認可,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發展總體形勢依舊嚴峻。國外品牌的沖擊、本土企業競爭力的薄弱、消費者消費意識的轉變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缺乏,導致了自主品牌的發展遇到了重要困難。即使政府提供了一些支持,仍然無法改變我國自主品牌發展的困境。
三、我國自主品牌面臨困境的原因
1. 企業本身的諸多問題。企業的自身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企業制度不完善、為追求短期利益而欺騙消費者,這些都是制約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影響了自主品牌的發展。我國每年新增幾十萬個品牌,但品牌生命周期平均不足2年。
2. 政府的扶持不足。雖然我國政府對本土品牌提供了一定的關注和扶持,但是總體來說政府的扶持遠遠不夠。以汽車采購為例,“以三年前財政部公開公布的統計數據,當時中國政府采購轎車總規模為154.7億元,別克以18.2億元的總成交額名列當時國外品牌采購車的第二名,其采購規模大約是紅旗的8倍。這種情況至今仍未扭轉,包括奔馳、寶馬、奧迪等在內的國際品牌仍然在政府采購中占絕對優勢”。
3. 媒體的引導偏差。現在的媒體,處處宣傳國外品牌,尤其過于重視介紹西方品牌。久而久之,國人普遍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國外的東西就比國內的好,國外的品牌都比中國的自主品牌更可靠,從而以偏概全。媒體對于自主品牌,尤其是自主小品牌的正面宣傳不是足夠充分,在某種程度上加深了自主品牌的負面影響。國人在面對價廉物美的國貨時,總懷有幾分猶豫和遲疑,和韓國人紛紛自愿買國貨的行為和以此為豪的心里相比,是一個多么明顯的反差啊!
4. 消費者的支持不夠。品牌意味著品質的保證、服務的保證、信譽的保證、個人形象的提升,追求品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提升的表現。現在很多的民眾則過分追求國外品牌,其中也不乏盲目追隨者和崇洋媚外者,就是一種不正常現象。全國工商聯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提案中指出,要逐步消除普遍存在的“洋消費”心理,增強國民購買、使用和消費本土產品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企業自身對自主品牌發展是重要的,但是離開消費者的支持、政府的扶持和社會的引導,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成長、壯大,最后成為知名品牌。
四、借鑒“身土不二”,打造中國的自主品牌
“身土不二”精神促進了韓國一流國際知名品牌的成功發展。借鑒“身土不二”精神對我國打造和發展一流的國際知名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借鑒韓國人獨有的“身土不二”精神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 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品牌是外界了解企業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民眾對自主品牌的持久忠誠,需要產品品質的提高。韓國的農產品如果沒有一定的優勢,是無法長期地吸引韓國民眾的,也自然無法將“身土不二”的精神真正長久地植根于韓國民眾的內心深處。我國企業本身需要在民眾的包容、鼓勵和國家的保護、監督、支持下改革發展完善,從而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品品質,最關鍵的是要自主創新。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自主創新關系企業生死存亡。只有企業自主創新,生產出質量較好的本土產品,才能夠讓“身土不二”精神在廣大民眾中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借鑒“身土不二”精神對企業來講,就是要發揮自主創新能動性,生產出合格的本土產品。
2. 政府的支持與示范。政府是我國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機構,它的政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借鑒“身土不二”精神,對政府來講,就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大量優先采購本土自主產品。政府的支持和示范會在一些民眾心中很快樹立自主品牌的正面形象,也會引導大眾逐漸消除顧慮,使用本土產品,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3. 傳播媒體的引導。媒體是大眾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韓國“身土不二”精神的傳播,媒體的作用不容忽視。借鑒“身土不二”精神,我國的媒體需要對自主品牌進行大量的宣傳,引導廣大民眾消費自主品牌產品,從而為我國打造和發展一流自主品牌提供強大的宣傳和引導作用。對于產品宣傳,媒體一要傳播真實信息,引導民眾采取理性的態度來對待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媒體在揭露一些自主品牌存在的質量、服務等問題的同時,也要真實報道國外品牌存在的一些問題,讓民眾了解“LG”也出售返修機;“索尼”電池因為易著火而全球召回等。這樣的報道可以擺正一些國人的消費心態:國外品牌和自主品牌都會出現問題,不能只一味崇信國外品牌。二要大量正面宣傳自主品牌,科學證明本土的產品主要是從我國消費者的特點和需求為出發點來設計生產的,是最適合我國人民的,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自主品牌值得信賴。崔永元曾經在央視節目《我的長征》里采訪重慶登康口腔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泰軍說:“是不是國外產品的質量都比國產的好?這樣老百姓自然會首選質量好的,這也無可厚非”。董事長韓泰軍堅定回答:“其實‘冷酸靈’是個優秀的國產品牌,它們的質量每年都檢驗合格的。它們的質量不比國外同類產品的質量差。”三要不停地宣傳。當今社會是個信息化社會,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人們的信息更新也加快,如果一種商品不能保持持續的傳播,很快就會被同類商品所代替,自然也會被消費者逐漸淡忘。“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這句堅持了十幾年的廣告詞,讓人們記住了勁酒。商品如此,精神的宣傳也同樣如此。媒體通過持續的宣傳讓自主品牌融入越來越多人的心里,讓“身土不二”的精神在我國得以扎根發展。
4. 民眾的真心支持。政府的示范,媒體的宣傳是要把這種精神灌輸到民眾的腦海里,變成民眾的自覺心里和自覺行為,逐步形成以消費國貨為榮的新消費觀。作為消費者,我國民眾借鑒“身土不二”精神就是要踴躍購買國貨,真心支持自主品牌。我國的現代化進行了短短五十多年,國外的企業發展卻有了百年的歷史,已經積累了百年的豐富經驗,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一系列制度體系。很多國內企業在資金、規模、技術、管理等方面和國外相比,自然差很多。尤其是我國本土企業在最近的十年才真正樹立起品牌意識,本土企業難免存在諸多問題,民眾要對本土企業采取一種包容、鼓勵的態度,給它們的發展壯大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同時也要和政府一起,監督企業生產發展情況,勇于舉報不正當行為,同破壞自主品牌的行為作斗爭。不要再出現“五常大米”協會以1.22元私賣“五常大米”專用包裝袋,致使假貨泛濫,自毀中國農業品牌的事件。
本文通過對“身土不二”精神的分析,研究了我國自主品牌目前面臨的困境和導致困境的原因。我們認為“身土不二”精神對我國自主品牌的發展和壯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并分別從企業、政府、媒體和民眾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借鑒“身土不二”精神。當然,筆者提倡“身土不二”精神,并不是要向清朝那樣閉關鎖國,不接收一切國外先進的東西,也不是要抵制外國貨。畢竟現在處于全球化的時代,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方面都融入了全球化的進程,一個國家不可能游離之外而發展。自主品牌的發展、企業的存亡、經濟的強大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支持國內自主品牌的發展,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借鑒引進國外值得學習的東西,才能保證在激勵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全球100個最有價值的品牌中,實現零的突破!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