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咸陽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工業行業管理,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使工業經濟取得了較大發展,經濟總量不斷擴大。2007年,咸陽市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79.6億元,增速25.2%。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170.8億元,同比增長18.8%;完成銷售產值566.1億元,產銷率達到97.7%。
目前全市形成了能化、食品、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紡織、醫藥、建材等七大支柱產業,建立了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新型工業體系。截止2007年底,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8戶,總資產約450億元。其中產值過百億元企業1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7戶。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6%,對財政貢獻率達77%。
咸陽市工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較快發展,首先是確定了一個符合咸陽實際的發展思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工業在全市經濟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加大工業投入,以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為載體,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推動力,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強工業行業管理,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1.強力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形成全社會抓工業的良好氛圍。首先,咸陽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業發展工作,提出了工業強市戰略和“結構調整,工業為先”的發展措施,確定由市政府八位市長分別包抓48戶重點企業和各縣區,切實促進工業經濟發展,進一步突出了工業在經濟社會中的主導地位,各縣市區也出現了書記抓工業,縣長進企業的工作局面,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工業促發展的熱潮。
其次,加強綜合協調,著力解決工業生產中的突出問題,圍繞重點企業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協調分析指導,各縣市區建立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戶臺賬,完善經濟運行信息快速反應機制,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解決,加大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綜合協調,確保工業企業的正常達產達效。
三是印發了《關于在全市工業系統開展“三抓一創”活動的安排意見》,全面開展“三抓一創”活動,即:抓發展、抓管理、抓隊伍、創一流經濟效益,發揮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加強規劃指導,優化工業布局。咸陽市對工業規劃指導非常重視,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編制了咸陽工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咸陽工業“十一五”規劃》,印發了《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決定》、《咸陽市振興工業經濟發展綱要》等指導文件,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強對各行業重點企業的發展指導。能化、食品、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齊頭并進,發展迅猛,改變了以往電子工業一業獨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局面,實現了各行業的均衡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咸陽市沿渭河東進”的戰略部署,我市積極推進西咸經濟一體化,發展沿渭河工業走廊,目前已有西電集團等28戶西安企業外遷落戶咸陽,總投資36億元,拓寬了工業經濟發展空間。
經過努力,咸陽工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形成了“三大產業帶”。一是進一步加快彬長煤田開發和旬東礦區建設,突出“三個轉化”和煤炭深加工,發展有規模優勢的煤電化集團,形成了北部煤炭電力化工產業帶;二是大力開發石灰石資源,抓好聲威水泥、冀東水泥等大型水泥項目和原有企業的擴產改造;充分利用農牧業資源,加快發展方便食品、果蔬食品、乳制品加工業,建成了中部建材和食品工業產業帶;三是聚集生產要素,加快資源整合,以技術密集、資本聚集、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為帶領,建成市區及西咸共建區能化、電子、醫藥、紡織、機械及高新技術產業帶。
3.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不斷增強發展后勁。咸陽市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工業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連續6年在春節收假后第一天召開全市項目建設及招商引資大會,安排部署工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建設了投資27億元的60萬噸煤甲醇、投資34億元的多晶硅等一批發揮資源優勢、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工業項目,2007年,工業項目投資額達到178.4億元,增長50.6%,推動了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各行業項目建設中,能化工業以原煤開采深加工和石油煉化擴能為主導,建成大佛寺等大型煤礦,使原煤產量2007年達1800萬噸;建設煤制甲醇等項目,進一步構建和延伸產業鏈,提高工業附加值;完成長慶石化500萬噸煉油技改項目,使長慶石化年產值達130億元,從而帶動能化工業超過電子工業成為我市第一大支柱產業。食品工業充分利用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方便食品和飲料加工業,引進了康師傅、白象方便面、娃哈哈、匯源果汁、光明乳業、蒙牛乳業等食品行業知名企業,使食品工業2007年產值達89億元,增速53.1%,名列全省前茅。紡織工業以高檔服裝面料項目為帶動,進一步提高了工業附加值,實現了紡織工業的穩步振興。建材工業充分利用關中臺塬石灰石資源發展環保型高科技水泥生產,建成聲威水泥二期工程及冀東水泥等項目,使水泥產量2007年達到240萬噸,使建材工業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
在做好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同時,我市又積極做好項目謀劃準備工作,將在一兩年內建成彬長煤化工基地、硅電子基地、馬屋電廠、彩虹玻璃基板、西電工業園、子午輪胎、長慶石化原油煉化、60萬噸甲醇等8個百億元產值企業和項目,其中子午輪胎生產線等項目將在2008年開工建設。
4.加大資金扶持,突破發展制約。近幾年,咸陽市在工業發展中深刻認識到了資金對發展的制約,采取積極措施從各個方面加大資金支持,有力推動了工業發展。一是設立1億元工業項目扶持基金。2007年出臺了《咸陽市工業項目扶持基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設立工業項目扶持基金,主要用于總投資在3億元以上的工業生產項目(含3億元),基金定期內無息使用,積極發揮了財政資金在項目帶動戰略中的杠桿作用,促進了工業生產項目落戶咸陽和財源建設工作。二是設立15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于重點工業投資項目、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重點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項目的貸款貼息補助,發展基金的設立不但對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工業區域布局,提升工業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而且使工業部門抓工業經濟的手段得到強化。三是對獲名牌產品的企業進行獎勵。出臺了《咸陽市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獎勵辦法》,對新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獎勵15萬元;對新認定的陜西省名牌產品的生產企業獎勵2萬元。2007年,對“西諾”牌牙科治療機獲得國家名牌產品,市政府獎勵西北醫療器械有限公司15萬元,有力地推動名牌戰略的實施。
5.強化考核獎懲,明確工作責任。咸陽市把工業強市建設作為對各縣市區、各部門崗位責任制考核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2007年制定實施了《咸陽市工業經濟目標考核及獎勵辦法》,強化政府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扶持與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明確了各縣區、各部門抓工業的職責任務,進一步調動了各縣區各企業發展工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結束了市工業辦抓運行無手段的歷史。
同時,設立了工業強市功臣獎,表彰獎勵在工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20名優秀企業家,設立工業強市貢獻獎,每年獎勵工業強市建設前10強企業。連續幾年,咸陽市每年都拿出近百萬元資金獎勵對工業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廠長經理和企業,各縣市區也都以數額不等的資金對有突出貢獻的廠長經理和企業進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