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到底有益還是有害?多年以來對此問題一直存有爭議。國外一些品酒專家根據幾十年的品酒體會,得出結論:酒對人體的作用與量密切相關,適量飲酒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有益的。
酒的品種很多,按國家統計歸類,分為白酒、黃酒、啤酒、果酒(含葡萄酒)、配制酒等幾大類。這里所說的適量飲酒,并不是講某種酒的容量或重量,而是指酒內所含乙醇量的多少。因為酒的品種不同,所含酒精量的懸殊很大。
我國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說:“燒酒(指白酒)純陽毒物也……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硝。”但他又認為“酒能消冷積寒氣,燥濕痰,開郁結。止水泄……殺蟲辟瘴,利小便,堅大便”。也就是說,適量飲酒,具有驅寒、殺菌,消毒的功能。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飲酒重在適度。美國、日本的一些醫學教授也不贊成飲酒有害的觀點。他們的研究結論是,飲大量的酒是有害的,少量是有益的。
適量飲酒對神經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可消除疲勞。益長壽。不過。如何來衡量“適量”呢?應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來決定。一個健康的飲酒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2%時。或所飲酒精量達到20~40毫升,便會出現興奮狀態,這種狀態。被醫學家認為是輕度的中毒現象。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3%~4%時,或者飲酒精量為50~100毫升時。醫學上稱為共濟失調期,這時飲酒者往往表現為口齒不靈,行動不自如。身體不能保持平衡。感覺麻木。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平均含量達到5%以上。或飲入的酒精量在100毫升以上時。醫學上稱為麻醉期,表現為意識喪失、出冷汗、脈搏快速,體溫可能降到30℃。綜上所述,飲入酒精量達到40毫升以上,就是過量飲酒了,對人的健康有害。所以,飲酒者應對所飲不同酒類計算出酒精含量。結合自己身體狀況,靈活掌握飲酒的適宜量,這樣才能有益健康。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您要駕駛車輛,那么。必須遵守交通規則,滴酒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