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名點小吃
在冰雪之都哈爾濱,吸引人眼球的,除了美麗的冰雕和冰燈之外。更有許多名點小吃,被人們津津樂道。
大列巴大列巴就是大面包,是俄文面包的譯音,被稱為哈爾濱一絕。這種大面包為圓形或橢圓形,每個重量都在5斤以上,是面包之冠。有精粉和傘麥、果味之分,其中果味面包里有葡萄干、瓜子仁和核桃仁,味道別具芳香。是傳統的俄式風味。新出爐的大面包飽滿噴香,外皮焦脆。里面松軟,易于存放,是老少皆宜的常備食品。
風干香腸 哈爾濱的香腸不下幾十種,而風干香腸被譽為上乘佳品。風干香腸選用新鮮瘦肉,加砂仁、豆蔻、桂皮等作料。砂仁善行氣調中、和胃醒脾。豆蔻能暖胃化食、除濕解酒。這種香腸特別耐嚼。越嚼越香。回味綿長,是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饈。
哈爾濱紅腸 紅腸是哈爾濱最負盛名的肉制品,已有近百年歷史。紅腸表面呈棗紅色。有光澤皺紋,腸體干爽,富有彈性,結構細密,切面光潤,入口濃香,營養豐富,是冷拼和配菜的佳肴。
松仁小肚 松仁小肚肉質新鮮,選料精良,以松仁的清香提味,切開后顏色純正,香氣四溢,肥而不膩。誘人食欲。由于使用綠豆淀粉,因而具有透明度好、細嫩而富有彈性、切片薄而不碎等特點。
長春美食薈萃
長春美食融南北大萊、東西風味。集川、魯、京等各大菜之精華,尤以本地山野風味最具特色,而深受國內外旅游者的青睞。
長白山珍宴長白山珍宴共分六道大菜,采用長白山得天獨厚的特產——人參、鹿茸、飛龍、雪蛤、松茸蘑等數十種珍稀產品為原料,集中國傳統宴席之薈萃,做工精細,席面優美華貴,色彩絢爛。
雪衣豆沙雪衣豆沙在長春已有百年歷史,頗受旅游者的歡迎。其主要原料是紅豆、雞蛋、白糖等,形狀渾圓,色澤潔白,吃前撒上白糖,香甜可口,別具風味。
漬菜白肉火鍋火鍋古時叫“暖鍋”,是一種烹調用具,引申為菜名,是我國比較古老的一種傳統風味名菜。也是清代宮廷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火鍋由于用料多。調料全,味道鮮,容器形狀別致。盤碗擺列美觀。吃時席間獨具一種熱烈融洽的氣氛,因而深受歡迎。漬菜白肉火鍋原料一是極薄的豬肉片;二是牛肉、羊肉、海鮮等;三是蔬菜、粉絲、凍豆腐等;四是芝麻醬、韭菜花、蔥蒜姜末、腐乳、芥末、食鹽、味精等作料。吃時由個人任選自配。如此營養美味,難怪漬菜白肉火鍋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吉林風味菜肴
人參雞人參為吉林特產的名貴補品。用吉林人參與當地產當年母雞做成的人參雞,雞臥湯中,形體完整。豐潤美觀。參臥雞上。肢態飽滿,清新素雅。喝一口參湯。雞味醇厚:吃一塊雞肉。參味郁香。人參雞是一道藥膳結合、葷素搭配、特色鮮明的地方名肴。
沙鍋老豆腐豆腐素以吃嫩為好,“沙鍋老豆腐”卻一反常俗。偏偏以“老”見卓,成為久盛不衰的吉林風味菜肴。烹制此菜,別具匠心。先將豆腐經旺火沸水蒸出蜂窩狀,然后涼透擠出水分,改刀成塊與熟雞肉絲、海參、火腿、蘑菇、冬筍丁等放入沙鍋雞湯中,燒開后改用慢火燉。用精鹽、味精調口,待豆腐入味后,放人熟豌豆,淋香油出勺。此菜湯鮮適口。豆腐名“老”實“嫩”。
沈陽風味小吃
馬家燒麥馬家燒麥是沈陽著名的清真風味小吃,由馬春創制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享譽沈陽地區。用水燙精白面作皮,大米粉作撲面。選用腰窩、紫蓋、三叉三個部位的牛肉剁碎制餡,加調料用清水浸煨成稀疏的“傷水餡”。攏皮捏包時留大纓,上屜蒸熟即可食用。封口露餡不干。猶如含苞待放的牡丹。這是馬家燒麥與眾不同之處。具有皮亮、筋道、餡松、醇香等特點。色形美觀。香味撲鼻。
老邊餃子老邊餃子是沈陽著名的地方小吃。1828年從河北傳入沈陽。它做餡非常講究。將煸炒絞碎的豬肉,配以雞湯或骨頭湯煨制。上籠蒸制而成。蒸餃皮薄透亮,味道鮮美。一咬一兜水。非常好吃。
寶發田的四絕名菜說起位于沈陽市小津橋里寶發園飯店的“四絕名菜”,沈陽城里幾乎婦孺皆知。這就是熘腰花、熘肝尖、煎丸子和熘黃菜。這“四絕名萊”的由來與少帥張學良有很大的關系。
清光緒年間,河北北塘人國喜玉出關到遼寧謀生,他在沈陽市小東門外開了個寶發園飯館。然而開業多日,生意十分清淡。他經過反復琢磨,根據東北人的口味,用豬肝、豬腰、瘦豬肉和雞蛋等普通的原料,經過精細的挑選,以上好的刀工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這些菜肴不但色香、味美,而且價格適中,很受一般消費者的歡迎。后來就連附近有錢有勢的頭面人物也來到寶發園飯店品嘗。國喜玉的生意越做越興隆。
一天早晨。一位20多歲穿白色西服的年輕人來寶發園就餐。他點名要吃熘肝尖、熘腰花、熘黃菜和煎丸子四道菜。菜上桌后,這位青年連聲說好。贊口不絕。臨走時。他把堂倌找來,告訴他這四樣菜色、形、味、刀工、火候俱佳。以后可稱之為“四絕”。說完留下拾塊大洋微笑而去。那青年剛走,周圍的人都來向國喜玉道喜。國喜玉莫名其妙,經人解釋才知道。原來那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從此。寶發園四絕名菜之名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寶發園名聲從此大振。1980年。沈陽市政府正式命名寶發園的熘腰花、熘肝尖、煎丸子和熘黃菜為“四絕名菜”,使其更負盛名。
李連貴熏肉大餅李連貴熏肉大餅由李廣忠(乳名連貴)于1842年創制。1950年從吉林省梨樹縣傳入沈陽。熏肉選用上好的鮮豬肉,用溫堿水刷凈,在清水中浸6-10個小時,然后切成方塊放入老湯中煮熟,再加紅糖熏制。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餳面時間稍長。搟片抹油,重疊復搟幾次,烙制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色澤紅;大餅色黃味香,里軟外酥,層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