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度量標準研究

2008-01-01 00:00:00孔令丞謝家平
當代經濟管理 2008年6期

[摘要]人均資源不足和環境容量有限,已經使我國不再具備“先發展,后治理”的條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建立,需要從現在開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文章論證了“兩型社會”是在人工和自然雙重作用下的資源消耗和生態損耗速率趨近于零的漸進過程。提出了“兩型社會”要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發展階段和資源條件有重點的建設,設計了一定階段下資源和環境消耗的級次標準和動態特征。

[關鍵詞]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度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 F061.3; F06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06-0001-06

※基金項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06JA630037)、國家社會科學重大招標課題(06ZD02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6BJY034)、 2007年“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 言

傳統的“大量開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工業化進程,維持的是“資源→產品→廢棄”單向線性運行過程,其結果是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惡化。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面臨著極為嚴重的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資源方面:我國自1949年以來,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0多倍,而礦產資源的消耗卻增長了40多倍。[1]改革開放后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盡管20多年的時間里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歷程,但對自然資源耗竭的速度和規模,也達到了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同樣工業化階段都無法比擬的程度。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創造1美元的產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國和法國的7.7倍,日本的11.5倍。[2]環境方面:據聯合國《2002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環境問題使中國損失GDP的3.5%-8%。[3]更有甚者,有學者(楊帆,2002)[4]提出中國的生態損失已經超過GDP的增長。而根據世界經濟發展進程的規律:當國家和地區人均GDP在500美元至3000美元階段時,往往對應著資源與環境等瓶頸約束最為嚴重的時期。2006年我國人均GDP達到2046美元,[5]正不可避免地遭遇資源與環境的巨大壓力。處在這一不可逾越的重化工業階段,我國的自然資源供給卻極為短缺。國內的45種主要礦產中,人均產量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發展重化工業所需的基礎資源如鐵礦石不足世界總儲量的9%、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3]上述數據說明,如果我國仍然沿用傳統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就會因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的雙重約束而不可持續了。

可見,“人口密度高、資源奇缺、環境容量有限”的約束,使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道路不再具備“先發展,后治理”的客觀條件。為了緩解資源和環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壓力,我國確立了201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從不斷向環境透支、索取時代轉向合理利用兩種資源的時代;從環境污染時代轉向環境保護時代。盡管目前我國可借不斷融入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之機,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兩種技術和兩種資金”,通過在更大范圍內實施“比較優勢戰略”[6],建立適合國情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體系。但是,從哪些方面入手,采取何種措施,達到何種目標,才是通向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良好途徑?這種模式的社會在建立過程中,又能為我國在工業化中后期的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哪些能夠緩解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具體建設指南?緩解程度有多大?不同程度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推進作用又如何?

對這些內容的研究就需要對“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下簡稱“兩型社會”)進行內涵界定,確定符合哪些標準才是“兩型社會”的特征表現?只有對此進行理論論證,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體系的設計內容不僅要反映整個社會的資源節約狀況和環境友好特征,并且要提出在不同階段,應對這些特征進行相應調整,使整個建設過程表現出一種動態的漸進性。

既然“兩型社會”的建設要體現出漸進性特征,那么,階段性特征該如何體現?達到什么標準才算得上是真正建成了“兩型社會”?抑或達到什么標準才算是基本達到了“兩型社會”的要求?在不同階段的“兩型社會”形態中,社會總體體現了怎樣的消費意識和消費方式?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與傳統方式有何區別?

之所以需要解釋這些問題和界定標準,是由于不同研究者的回答和界定的標準有著完全的不同,由此所產生的實現標準的時間節點和所采取的戰略措施也各不相同,資源節約效果和生態環境效益也各有所異。如大家所熟知的“羅馬俱樂部”,就是在全面論證了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對人類生存的承載能力之后,認為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就必須滿足經濟的“零增長”。有學者(謝家平,2006)[7]認為“兩型社會”的建立要達到“人工和自然的雙重恢復與凈化作用,導致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速率趨向于零”標準。不同標準對“兩型社會”的建設也各有不同。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左右,才具備建設“兩型社會”的經濟條件。但中國的資源和環境狀況不允許我們在這樣的一個人均收入水平階段再進行“兩型社會”的建設。既然無法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就只能立足于中國具體國情,設計出切合可行的建設標準,并由此提出達到這一標準的戰略措施,對加強我國在低收入狀況下建設“兩型社會”的成效,無疑才具有真正符合國情的建設效果。

二、相關研究的綜述及評述

建設“兩型社會”的基本立論前提源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經濟理論和綠色消費理論。可持續發展要求經濟系統的增長規模絕對不能超過生態系統可以永久持續的容納范圍。但經濟增長速度對任何國家而言都是壓倒一切的目標。因此可持續發展就不能依靠降低經濟增長規模得以實現,而只能是在滿足增長基礎上,依靠技術進步降低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增長速度和資源消耗的雙重衡量目標。原挪威首相布侖特萊夫人(GroHarlem Brundtland, 1994)提出“在未來幾代人的時間內,在不增加能源和資源消費的基礎上,將國民財富提高5-10倍”的“十倍躍速”目標;厄恩斯特#8226;馮#8226;魏次察克(1995)[8] 提出“四倍躍進:一半資源消耗創造雙倍財富”的目標。無論哪些目標,都是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前提下,降低資源和環境的消費。為實現這些目標,人們開始尋求通過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循環經濟措施,在確保經濟增長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益。

國內的研究延續了國外相關成果,并繼承了我國傳統思想,強調天人調諧(馮之浚, 2004)[9],但理念仍然與可持續發展相一致(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2005)[10]。在衡量指標側重于評價一定區域內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和消費系統的綠色含量等方面。就可持續發展指標而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2007)[11]做過詳盡的研究。中國組織了國內龐大的專家團體(2007)[12]從資源和環境容量消耗“零增長”角度研究了識別準則,指標體系涵蓋社會、人口、自然、經濟、資源、環境、科教等方面,但由于體系龐雜,資料來源與統計口徑也不一致,造成不同地區間的可比性較差。因此人們將指標體系具體到特定區域——城市,并將可持續的理念內容融入可操作的循環與再用的內容,因此,循環經濟的指標設計就成為研究熱點(于麗英, 馮之浚;王晨;石磊等. 2005)[13]。而企業集中區由于其中的物流條件、基礎設施、專業能力均能吻合循環經濟的節約效果,因此,許多研究人員從集群理論出發,將集群的綠色招商加到集群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效果評價之中[14];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課題組(2003)[15]認為這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我國比較優勢。更進一步的研究是將綠色制造和綠色設計、綠色再制造(謝家平, 2003)[16]等理論內容作為綠色制造領域的評價指標體系。

循環經濟作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實踐,其評價指標體系成為目前的一個研究重點。國家統計局立項的循環經濟指標體系借鑒了生態效率的概念,將重點行業的主要投入和排放進行測算,但研究局限在某些產業。元炯亮(2003)[17]提出了包括經濟、環境、循環和管理等指標在內的工業區循環經濟評價體系,但對指標的取值缺乏針對產業類別的調節、章波(2005)[18]從5個控制層面構建了面向規劃與管理的循環經濟評價體系,但對于如何節約資源的對策建議卻無法在指標中反映出來。多數學者的研究沒有充分考慮行業特征而缺乏適用性。謝家平(2004)[19]為上海工業區構建的循環經濟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些不足。

盡管對“兩型社會”的評價存在許多探索,但不能否認多數還停留在一般性的理念引導、概念介紹和理論形成方面,其中有許多的探索都放在了交叉理論方面。當然“兩型社會”的建設離不開與“資源節約”相聯系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循環經濟理論以及資源經濟學等,“環境友好”也必然與環境經濟學、綠色制造以及生態經濟學密切相關。但“兩型社會”建設所應用的相關理論并非這些理論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在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提出具有獨立學科特色的理論內涵和方法體系。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是缺乏相關概念的界定、方法體系的完善、邏輯推理的論證等構成理論的必需內容。由于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存在相應的問題,因此對“兩型社會”的內涵界定與度量標準就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評價體系的研究忽視了源頭控制乃至全程控制對“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更多的評價側重于對環境的影響方面。因此“兩型社會”建設的評價局限在環保部門,這種偏頗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從提高經濟系統的資源效率、引導社會消費觀念等方面對資源和環境的重要影響。

其次,對提高資源效率和生態效益的各種經濟性和社會性的手段認識相對不足。實質上,“兩型社會”的建設必須考慮經濟動因和人文特征。對于大量消費,甚而奢靡性消費的消費傾向,必須要從制度因素對消費意識生態化進行調整。否則會不可避免地導致綠色消費流于形式和口號,無法從本質上解決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難題。

最后,對于生產系統而言,“兩型社會”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其技術性的還原特征方面,這使許多評價內容局限在能否回用及回用比率之上。實質上,開發和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生態性恢復能力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對自然生態過程的減量化程度予以重點研究。

因此,對“兩型社會”的研究首先要合理界定內涵,在此基礎上尋求能夠反映資源消耗和資源效率特征、環境容量消耗和環境容量擴充特征的要素,并以此來設計評價指標、合理規定指標值、正確選擇測定方法;同時,為保障評價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還應從社會、企業、政府、居民四方的責任進行規定,從而為推進實施方案設計相應的制度約束和政策措施。

三、“兩型社會”的基本內涵界定

既然“兩型社會”是在經濟增長前提下所具有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特征,那么,這就與傳統觀念中的“節衣縮食”和“省吃儉用”有著全然的不同。傳統觀念是以降低生活質量來達到節約的目的,這種“節約”方式是不可能實現民生狀況不斷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社會福利不斷增長的社會進步目標。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界定,就是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在代際間的供給上保持公平。從絕對公平的角度來看,如果不考慮技術進步對替代性資源的利用,就是資源儲量和環境容量的絕對供給量可持續性地保持在恒定的水平之上。為了保持這種恒定水平,從理論上來看,必須首先保證資源消耗和生態退化的速率不再增加。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借助于依靠技術進步、組織變革和制度創新,通過推動生產方式轉變來滿足這幾方面的要求:增加資源循環與再用比例從而減少資源消費總量;推進生產工藝清潔化水平從而提高環境效益;采用創新技術的多種組合方式從而提高資源效率;尋求可再生資源從而替代不可再生資源消耗;加強生態建設從而擴充環境容量;補償生態損耗從而增強生態恢復能力;等等。這些實踐措施,也正是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在具體實踐中的體現。因此,“兩型社會”的構建,是以可持續發展理論提供理念導向,以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提供實施手段,以綠色消費觀念在產品消費終端實現生態化。

但資源和環境總量的消費絕對數是不斷增加的,在可替代性資源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于經濟體系之前,在物質閉路循環的生產方式還沒有完全取代線性生產方式之前,在可再生資源還沒能在整個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之前,取得滿足經濟增長水平的資源消耗和生態損失的代際公平,在現實中顯然是行不通的。

既然絕對公平的總量標準在現有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無法實現,那么,滿足經濟增長速度的前提下,資源消耗和生態退化的總量標準就必須讓位于速率標準。速率標準規定資源消耗和生態退化的速率要為零。即在一定經濟增長速度下,資源消耗和生態退化不再增加,維持原有的水平。在此基礎上,對絕對標準進行適度減量化的規定。

速率標準的規定所帶來的問題是:在全球范圍內大量使用傳統技術從事生產的約束下,即使能夠出現既能滿足資源的循環與再用、又能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的生產方式,但是新型生產方式的替代過程仍然只能是以漸進的方式緩慢推進。而更可能的情形應該就是在新型生產方式不成熟條件下,是無法實現對傳統生產方式的替代的。長期的、大范圍的使用傳統生產技術所產生的替代剛性,使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維持還需要增加資源的投入,并且也使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在未來很長時期內都會得以存續。因此,“速率零標準”也只是未來實現“兩型社會”的終極理想目標,更接近實際的,是“速率標準”逐漸趨近于零,而非等于零。

因此,“兩型社會”的標準就應界定為:“資源消耗速率與生態退化速率趨近于零,且消耗與退化總量不超過人工和環境雙重凈化和恢復能力”的標準。考慮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速率標準應首先形成區域性的總量標準。在總量標準確定之后,再考慮按照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發展特征,在一定時期內GDP的增長目標約束下,將資源減量和廢棄排放減量的絕對標準分配給不同地區,從而形成建設“兩型社會”的區域性的量化標準。

四、“兩型社會”標準的基本設想

1.標準的側重面與內容的規定

不同地區在制定自身區域資源減量和生態維護的量化標準之后,量化的標準就不僅僅在生產環節中執行,社會整體所表現出的消費傾向更是問題的基點所在。因為人類的經濟性動力和無經濟約束力的需求,是導致大量消費、甚至奢靡性消費的根源。建設“兩型社會”,最根本的還是從人類的消費方式中入手。只有改變“大量消費”的傳統模式,才能使以大量消費模式為導向的大量生產模式加以改觀。因此,整個社會通過采用綠色消費意識培育、綠色創新機制變革、綠色人文觀念灌輸、綠色激勵制度設計和綠色行為約束倡導,等等,采用多種手段來實現資源消耗降低和環境效益提高的目的。

鑒于上述觀點,對標準的衡量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社會生產層面建立資源減量與生態恢復的直接量化標準。“兩型社會”建設是以保證一定時期內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為前提,因此經濟性的標準是必須要考慮的,這些標準可以包括速度標準、總量標準、人均標準和效果標準等用于從各個方面全面衡量經濟性的標準;在此基礎上,設立“資源節約”的測定標準,從諸如資源減量化程度、資源循環和再用強度、廢棄排放減量程度、資源共享的節約效果、資源的梯次利用水平、產業鏈的資源效率等多個方面,建立衡量資源節約程度的數量標準;對“環境友好”的標準而言,應從環境保護的投入效率、生態建設的累計效應、生態退化的補償效果、環境安全的保障程度等環境友好方面建立測定標準。為使所建立的標準更好地加以實施,還應從政策和制度層面予以保障,那么,就需要綜合分析資源和環境的保障制度建設水平、集成管理和綜合管理能力、地區合作的制度保障、公共資源的區域性集中供給能力等,這種分析結果能夠確定上述標準實施的保證程度和約束能力。

另一方面,在社會消費層面的節約型和環保型的間接手段。消費領域的測定標準具有區域特征的弱化效應,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消費品來源具有非常明顯的全球性特征,在區域內對消費環節的節約效果和環境效益無法進行直接的量化測定,而只能采用價格、稅收、法規、制度等間接手段:如在消費領域制定廢棄定額,超過部分收取一定的費用,以此來限制大量廢棄行為;通過提高資源型和污染型產品的消費稅,將稅收用于生態補償和環境保護,從而達到限制資源型和污染型產品消費的目的;通過制定廢棄限制、消費污染控制的法規,從而引導消費領域的廢棄減量和環境友好行為;通過制定環境標志制度、信息公開制度、“黑”“紅”名單公布制度,從而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通過建立二手市場交易體系,從而實現產品生命周期的延長;等等。因此,消費領域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只能通過間接手段加以測定,這種測定無法直接測算出一定時期內的資源減量和生態損害,而需要通過大樣本統計來獲得相應資料,然后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并結合理論推理來獲得對相關內容的測算。因此,間接標準就采用各種手段加以間接表達了。

而間接手段除了上述經濟手段和制度手段之外,教育手段也必不可少。通過實施消費方式改善、生態覺悟引導、環保自覺意識、綠色消費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并結合區域消費行為調查、消費傾向分析、消費文化研究、消費導向測定等方法,才能夠有尋求到切實反映消費狀態的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因素。

2.標準的地區差異與建設重點

我國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征,不同地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程度差距較大;同時,地區的產業結構特征、產業技術狀況、人均收入水平和地區消費特征等等,都會對資源減量和環境友好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規定“資源減量”和“環境友好”的地區性標準就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地區差異性所產生的“兩型社會”建設重點應是:低收入地區以生態保護為主,高收入地區以生態建設和生態補償為主。

之所以作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在我國,低收入地區往往是以資源密集、生態密集、勞動密集等采掘業和原材料工業為主體,如礦山、石油、煤礦開采和粗加工,種植、養殖及其加工工業;主體產業運行過程本身會伴生著生態資源的開采、開發和消費的過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較為嚴重。低收入的經濟發展階段資金缺乏的特點,但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就需要滿足小資金進入到當地的資源開發、開采和加工領域,造成這些產業領域原本應該較高的規模經濟壁壘人為降低,無法保證由高技術規模所帶來的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益。并且,低收入的經濟發展階段又無法滿足生態補償和環境保護所需要的較大投入,因此,這些地區的“兩型社會”建設就需要在產業運作過程中加大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力度,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生態破壞的程度。

我國高收入地區的產業結構往往是以對自然資源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產業為主體,其產業結構以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等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體,具有高加工度、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主體產業運行過程因這些特征而具有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益雙高的效果,產業集約化程度較高。與低收入地區的主體產業特征有所不同,高收入地區的主體產業無論是鋼鐵、石化等原材料工業,還是汽車、船舶、機械等加工工業,大多都是以規模經濟優勢凸現的工業為主,并已形成了基地化的產業運作方式,也因此使高收入地區的主體產業具備大進大出的規模優勢。這必然要求資源的高投入和環境的大容量為產業運作的條件。為了滿足這些要求而產生了大規模的資源投入和環境容量消費的總量。這些總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工和自然雙重作用對生態環境的恢復和補償。因此,發達地區需要進一步控制資源和環境消費總量的同時,借助于經濟比較發達和產業附加值較高的優勢,加大對生態環境的補償和建設的力度。

3.標準的級次規定與動態特征

任何行動均存在“異途原理”,即:任何事物只有一種可行方案是極少見的,而是由多種“異途”可選。選擇的途徑不同,實現目標的程度也就各異。就“兩型社會”而言,同樣具有在增長目標的限定下,建設手段的多樣化選擇可能,而這又會導致建設目標實現程度的級次性特征。因此,“兩型社會”建設就可以按目標的實現程度劃分為基本的標準值和滿意的先進值兩種。標準值和先進值通常按照一段時期內時間序列的歷史數據資料,同時考慮現實的資源條件和環境狀況的約束進行設定。比較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國“十一五”節能戰略規劃規定在未來五年內節能20%的戰略目標,就是基于我國1980-2000年的20年間,平均每年的節能比率為3.9%,近似4%,五年的節能率就是近20%。考慮到我國在第十一五年內,重化工業都要比前二十年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增長,能源需求的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無疑也會較高。但同時考慮到重化工業較以往有更大的規模優勢和更高的技術含量,能源利用率也較以往有更大的提高。綜合這兩方面的力量,將“十一五”計劃期間的節能標準值定為節能20%。但不排除有些地區通過產業結構優化、產業技術升級、能源結構改善等多種措施,并通過利用政府政策和法律規定等多種手段,達到能耗降低20%以上的標準。這種超過標準值以上、能反映事物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具有可持續能力的目標值就是先進值。

“兩型社會”的建設過程與任何具有過程性特征的事物一樣具有漸進性特征,對我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速度加快的機遇而言,不排除個別地區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使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資源效率和環境效益產生較大的跨越。因此,“兩型社會”建設目標,應當首先科學合理地設計一定時期內的階段性達標指標,形成一定時期內的標準值;在此基礎上,根據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國內外資源供給與需求狀況、地區的產業特征與環境容量、消費特征與消費傾向、地區市場狀況與比較優勢發揮程度等一系列對資源與環境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能夠反映動態變化的改進標準。改進標準由于是基于預期進行設計的,那么就存在對未來資源狀況和環境容量所持的樂觀與悲觀兩種不同態度。悲觀的保守設計思想可以構成標準值,而樂觀的激進設計思想便構成先進值。因此,動態性的改進標準不僅應當同時設立標準值與先進值,并且先進值的設立還應考慮可能的跨越機遇和條件,設立不同級次的先進值。

五、“兩型社會”標準的實施保障

任何目標都存在實施過程中采用多種手段與措施作為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講,手段和措施決定著未來標準值和先進值的達成程度。正如當初的深圳開放,從全國人民支援的角度來看,支援的強度幾乎是空前的,而當時取得的重大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標準值和先進值設立之后,還應設立支持與保障的條件性指標,即為了保證達到標準值所應提供的各種資源投入量和所約束的消費行為的力度,這些內容可以通過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制度規定和組織措施加以保障。對于局部性、階段性和單向性的目標而言,手段和措施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事物本身的規律性所能達到的標準。如果考慮全局性、可持續性和多向性約束的目標,手段和措施就要讓位于事物的內在規律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一五”節能戰略實施的第一年,全國只有沈陽完成了節能指標,但指標的完成卻與停開了一些環保設施而產生的節能效果密切相關。這說明如果只考慮“資源節約”這一單向指標,就可能以損害其他指標——如生態損害——為代價。因此,指標在設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全局性和可持續性的特征,并通過多指標之間所產生的互補性和約束性,才能得出資源條件和環境因素對實現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程度的正確判斷。

[參考文獻]

[1]易 正.中國抉擇——關于中國生存條件的報告[R].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1.

[2]大力發展循環經濟[N].國際金融報,2004-05-21.

[3]楊 帆.中國經濟增長率的真正“水份”在哪里?[M/OL].搜狐財經,2002-07-22.

[4]楊 帆. 中國:生態損失超過國內生產總值——驚人的推算[J].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2,(33).

[5]中國統計局網站[Z/OL].www.stats.gov.cn.

[6]胡鞍鋼.“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和政策[M/OL].http://cssd.acca21.org.cn/news0801d.html.

[7]謝家平, 孔令丞.企業群落生態化:理論與實踐 [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7.

[8]厄恩斯特#8226;馮#8226;魏次察克. 四倍躍進 [M].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譯. 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

[9]馮之浚. 循環經濟導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 83.

[10]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2005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R].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5.

[11]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發展狀態與趨勢[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7 .

[12]路甬祥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國家卷) [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 .

[13]于麗英, 馮之浚. 城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中國軟科學,2005,(12): 44-53;王晨, 黃賢金. 區域循環工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環境保護科學,2005,(8):56-60.

[14] 顧強王, 緝慈. 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發展與新型工業化 [A].國家經貿委行業規劃司.新型工業化研究報告. 產業集群、工業園區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之六[C].2003.1.

[15]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課題組. 中國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戰略與機制研究[R]. 2003.

[16]謝家平.綠色設計評價與優化[M].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4.

[17]元炯亮. 生態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保護, 2003,(3): 38-40.

[18]章 波, 黃賢金. 循環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研究及實證評價[J].中國人口#8226;資源與環境,2005,(3):22-25.

[19]謝家平, 孔令丞.上海以循環經濟為特征的生態型工業區管理研究 . [R].上海經濟委員會, 2004.8.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Standard of Constructing the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Oriented Society——A Analysis Frame

KongLingcheng1,Xie Jiaping2

(1.The School of Business, The Centre of Resource Energy Circular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SciTech of East China, Shanghai 200237, China;2.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for Business school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Shanghai200433 ,China)

Abstract:The insufficient per capit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China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not to depend on the past mode of development. We must change the current notion of \"first develop and pollute, then har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of economy and society must be established. We should actively build our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oriented society (two-oriented society) from now 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gradual developing process of two-oriented society, in which natur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wastage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their ratios are equal to zero. Consequently, we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think over the stag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resources condition during building the “two-oriented society”. Finally, we design their standards and discuss thei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umption in the certain stage.

Key words: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oriented society; measurement standard

(責任編輯:張丹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婷婷伊人久久| 操操操综合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538国产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天堂亚洲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系列|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区|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第五页|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日本免费精品|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自|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九色免费视频|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精品777|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成人在线天堂| 天堂成人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六月|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第八页|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特级毛片|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