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我國鋼鐵上市公司2006年的財務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并分析了引起績效優劣的動因。研究表明:2006年鋼鐵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務績效整體較好,僅個別企業表現不佳;大部分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接近,兩端企業差異較大;財務管理的目標呈內外兩極分化。同時,提出了鋼鐵上市公司提高財務績效的對策。
[關鍵詞]鋼鐵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 F27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8)06-0095-03
鋼鐵產業是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鋼產品的需求旺盛,鋼鐵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有序進行[1]。鋼鐵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集中反映了鋼鐵行業的發展狀況,因此,研究鋼鐵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具有重要意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簡稱PCA)因具有綜合性和客觀性的特點,能有效克服傳統評價方法存在的指標之間相關性強、指標權數主觀確定及多指標綜合分析困難等缺陷,近年來逐步應用于鋼鐵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評價領域,但是其分析和評價體系尚不成熟。朱正偉(2003)[2],徐輝、張文靜(2007)[3]都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鋼鐵上市公司的業績進行了綜合評價,但是評價的結果局限于企業的排序,對引起績效優劣的動因缺乏分析,難以指出改進績效的途徑,因此降低了評價的實用性。本文以主成分分析法評價了我國鋼鐵上市公司2006年的整體財務績效,根據主成分的數據特征深入分析造成績效差異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績效的對策。
一、PCA模型的基本原理
PCA通過對原始變量相關矩陣內部結構關系的研究,找出幾個綜合指標代替原始變量。這種降維的方式使綜合指標不僅保留了原始變量的主要信息,并且彼此之間不相關,在研究復雜經濟問題時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PCA的基本原理概述如下[4]:
設有n個上市公司樣本,每個樣本觀察p個指標,得到原始數據矩陣X=(Xij)n×p,Xij代表第i家上市公司的第j個財務指標值。
對樣本指標預先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后矩陣Y。
求Y的相關系數矩陣為:R=(Rij)p×p,其中R=YTY。
R的p個特征根,按其大小依次為λ1≥λ2≥…≥λp≥0,其對應的單位特征向量為α1, α2,…, αp。第m個特征向量(即:主成分)為:
αm=(αm1, αm2, …, αmp)T (1)
前k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定義為前k個特征根之和與所有特征根之和的比值。如果前k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0%,則包含了全部指標80%的信息。
則第m個主成分得分為:
Fm=αm1Y1+αm2Y2+…+αmpYpm=1,2,…,p(2)
二、數據說明
1.樣本范圍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的劃分標準,選擇了A股上市公司中門類為“C 制造業”,次類為“C6 金屬、非金屬”,大類為“C65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共29家鋼鐵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2.指標選擇
以財政部等五部委2002年頒布的《企業效績評價操作細則(修訂)》中的指標體系[5]為基礎,考慮指標計算的可獲得性及分析的具體需要等因素,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四個方面,選擇了12個正指標作為分析的起點,分別是(1)速動比率、(2)現金流動負債比率、(3)股東權益比率、(4)流動資產周轉率、(5)固定資產周轉率、(6)總資產周轉率、(7)營業利潤率、(8)主營業務利潤率、(9)凈資產收益率、(10)主營業務增長率、(11)資本積累率、(12)總資產增長率。本文的原始數據均來自于深、滬兩市公開的上市公司2006年度財務報告。
3.輔助實現技術
通過MATLAB 6.5軟件中的高級語言編制應用程序,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運算。
三、財務績效評價
對29個鋼鐵上市公司2006年的12個財務指標數據進行分析,前3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已達到82%,因此,選取前3個主成分已能反映樣本總體的大部分信息。由公式(1)得出前3個主成分對應的單位特征向量(主成分)如表1所示。由公式(2)繪制29個鋼鐵上市公司數據在前3個主成分上的投影如圖1所示。
結合表1和圖1,對鋼鐵上市公司2006年的財務績效評價如下:
1.綜合財務績效整體上較好,尚有個別企業表現不佳
表1中第一個主成分的系數同號,考慮到所選擇的12個指標均為正指標,因此第一主成分得分反映的是12個指標的加權,即反映了企業的綜合財務績效,且絕對值越大越好。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鋼鐵上市公司2006年的整體財務績效良好,這主要因為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而鋼鐵上市公司又都是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在深滬股市中歷來表現穩定。2006年全球市場需求旺盛, 鋼材消費達到較高水平,尤其是該年國際市場對鋼材的需求強勢增長,鋼材出口量增幅大,極大地刺激了鋼鐵行業的綜合財務績效。進一步分析圖1中第一主成分得分值可知,鋼鐵上市公司的表現可分為好、中、差三類。表現較好的有本鋼板材、太鋼不銹和鞍鋼股份,尤其是鞍鋼股份,綜合財務績效在行業中名列前茅。這類企業績效好的原因除了其產品屬高附加值以外,還因為2006年都收購了母公司的主業或優良資產致使主營業務盈利水平提高。圖1中顯示第一主成分得分值居中的上市公司比較集中,這也進一步體現了鋼鐵上市公司的穩定性。綜合財務績效較差的公司是長城股份,由于技術裝備落后,投入少、產出低,長城股份在與其它大型企業爭搶有限的特鋼市場時面臨生存困境,2006年沒有完成既定的生產銷售計劃,盈利和成長能力指標皆為負。
2.大部分上市公司財務核心能力接近,兩端企業差異較大
分析表1中第二主成分的系數,對應償債和營運能力指標的系數是正號,而與盈利和成長能力指標對應的系數是負號。盈利和成長的綜合作用能力稱為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是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6]。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企業的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它能直接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本文中第二主成分得分越小,表明該上市公司的財務核心能力越強。大部分企業的第二主成分得分值在圖1中的投影位置靠近,說明它們的財務核心能力相當接近。西寧特鋼、承德釩鈦、華菱管線和鞍鋼股份的第二主成分得分值在圖1中相對突出,而前3個企業的主成分分值較小,原因是它們的償債和營運能力都屬低水平,其盈利和成長能力相比較而言則更顯突出。剔除這些特殊點,鞍鋼股份以3.0694的分值成為2006年鋼鐵行業中財務核心能力最強的上市公司。財務核心能力最弱的是凌鋼股份和首鋼股份,它們的第二主成分得分值最大,這表明內部資源未發揮最大效用是導致盈利水平低下及企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3.財務管理的目標呈內外兩極分化
分析表1中第三主成分的系數,對應償債和盈利能力指標的系數為負號,與營運和成長能力指標對應的系數是正號。在理論界,現代財務管理的目標分為單一目標論和多元目標論[7]。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正是多元目標論下以償債和盈利能力相互協調為主,或是以營運和成長能力相互協調為主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現代股份制度下的公司根據代理理論實行兩權分離,上市公司的資本來自于債權人和股東。償債和盈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外部關系人所關注的指標,相對而言,營運和成長能力是內部經營者所關注的指標。如果第三主成分得分值越大,說明該上市公司奉行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償債和盈利能力的協調,反之說明該上市公司奉行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營運和成長能力的協調。從圖1可以看到,29個企業的第三主成分得分值在臨界值2左右呈兩極分化。分值大于2的公司偏重于償債和盈利能力的協調,分值較大的主要有長城股份,本鋼板材、太鋼不銹和鞍鋼股份。其中,長城股份由于盈利和成長能力的多項指標為負數導致了第三主成分得分為正,而其它三個企業的該主成分得分值較大則表明了它們的財務目標更注重于滿足債權人和股東對公司財務績效的要求。第三主成分得分值小于2的公司偏重于營運和成長能力的協調,數值最小的是武鋼股份、馬鋼股份和寶鋼股份,這表明它們更注重企業的運營,期望通過有序的內部治理為公司長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預測這三個公司將有相當強勁的后續發展勢頭。
四、對策分析
1.建立企業合適的盈利和成長能力增長方式,提升企業的綜合財務實力
償債、營運、盈利和成長能力的水平共同影響綜合財務績效。同時,第一主成分的系數中盈利和成長能力所對應指標的系數較大,說明綜合財務績效受盈利和成長能力指標影響程度更大。因此,鋼鐵上市公司在注重加強各財務能力的前提下,應探尋適合于本企業的盈利和成長能力增長方式,以此增強綜合財務實力。比如:針對鋼鐵企業規模效應差的弱點,通過實施購并重組快速實現生產能力集中;而對于現有技術裝備水平落后的企業,應加速落后產能設備的更新換代提高鋼鐵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
2.通過提高現有資源的營運管理效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盈利
對第二主成分的分析表明,財務核心能力是盈利和成長能力的復合,同時,那些財務核心能力表現突出的企業,其償債和營運水平在同業中也較強。因此,鋼鐵上市公司不應單純追求盈利和成長能力業績而忽視償債和營運能力,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提升應以內部資源的營運管理效率提高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鋼鐵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盈利。
3.樹立以營運和成長能力相互協調為主的財務管理目標,使企業走上穩步發展道路
第三主成分的分析顯示,鋼鐵行業中的領先企業都注重于有序的內部治理,它們的后續發展勢頭強勁。這充分說明了鋼鐵上市公司不應僅僅專注于提高盈利和償債水平,而應將財務管理目標立足于營運和成長能力的相互協調為主,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鐵男.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指南[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2]朱正偉. 主成分分析法在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3,(3):76-79.
[3]徐輝,張文靜. 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實證研究[J ]. 山東經濟,2007,(3):99-102.
[4]袁志發,周靜芋. 多元統計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5]陳共榮,劉應文. 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解讀[J ].財會月刊,2003,(1):33-35.
[6]孫新憲,胡建琦. 財務核心能力研究[J ].財會通訊,2006,(12):36-39,44.
[7]朱開悉.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及其報告[J ].會計研究,2002,(2):41-44.
Study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sted Steel Companies
WU Fengxia1,WU Fengwei2
(1.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430070, China;2.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f listed steel companies in 2006 are studied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the reasons to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s are also careful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grated financial performances of listed steel companies in 2006 are good as a whole, while those of few companies are not satisfied. The core financial abilities of the most listed steel companies are similar, while the differences are often found between the two end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listed steel companies are pol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financial performances for listed steel compani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Key words: listed steel companies;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責任編輯:張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