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兩年前,《經濟學人》就預言:清潔汽車和混合電動車的發(fā)展,將改變汽車工業(yè)的全球格局,新汽車革命已經來臨。從去年開始蔓延的能源價格上漲勢頭,對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難以預料的壓力和挑戰(zhàn),今年油價繼續(xù)在100美元以上高位震蕩。業(yè)內人士分析,“直接增加了用車成本,將極大地影響汽車銷量。”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領域應運而生。在剛剛結束的日內瓦車展上,新能源、環(huán)保車型成為關注的焦點,天然氣能源的應用是其中的一大亮點。2008年,這股新能源勢頭也有望在國內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新能源汽車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新能源汽車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產業(yè)規(guī)模
2007年底,東風本田進口的混合動力思域正式在旗下64家中國特約店上市;2008年1月22日,上海通用宣布君威混合動力車正式投放中國市場;2月26日,比亞迪汽車宣布比亞迪將擴大電動汽車研究所的建設,進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fā)試制,同時積極計劃將雙模電動車F6正式推向市場;吉利汽車近期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內研發(fā)五款混合動力車;奇瑞則將每年銷售額的10%作為研發(fā)投入,其中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投入占了很大比重;而長安的混合動力車杰勛早在年前就已駛下了生產線……一時間,新能源汽車成為眾人矚目的領域。
但業(yè)內人士指出,不管是混合動力的先驅日本豐田還是本田,皆還未在中國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的確,截至目前,東風本田的思域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出售的數字僅為20輛。據知情人士透露,廠商還是在試水混合動力的階段,全年的目標也就幾百輛左右。而更大的挫敗者是豐田。早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產的混合動力轎車——豐田普銳斯就正式在國內上市銷售。然而,這一車型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狀況一直令人尷尬。根據企業(yè)公布的數據,2007年最后兩個月,一汽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的銷量只有9輛。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磯貝匡志先生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汽豐田普銳斯在2007年全年的銷量僅為1000余輛,未完成銷售目標。普銳斯在北京一汽豐田4S店內的售價則一路走低,目前最高優(yōu)惠金額已達1.8萬元。由混合動力開始的這一幕新能源車大戲,何時才能出現高潮?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問號。
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沒有取得質的飛躍
使用混合動力汽車更環(huán)保,但與普通的汽車動力比較,混合動力汽車價格昂貴。電動汽車舒適、干凈、噪聲小,但蓄電池動力需要從技術上開發(fā)出有足夠能量的電池。氫能源汽車需要解決降低生產成本、儲存運輸等難題。以上這些關鍵技術問題,需要盡快加以解決,新能源汽車才能有質的飛躍。
新能源研發(fā)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全球正在進行新能源研究開發(fā),生物柴油、乙醇汽油對糧食作物的大量需求,造成了物價上漲。特別是我國由于玉米等糧食作物價格上漲,帶動了豬飼料價格的上漲,從而造成我國去年物價綜合指數上漲。專家分析,生物柴油、乙醇汽油大量使用糧食作物,與人爭口糧,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有關專家建議,生物柴油生產要充分利用那些大量的廢棄油脂,為廢棄油脂特別是地溝油找到出路,變廢為寶。另外,大量種植小油桐來發(fā)展生物柴油產業(yè)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小油桐生長力極強,含油率高,能在沙地等貧瘠的土地上生長,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應大力發(fā)展,形成產業(yè)。

新能源汽車價格昂貴消費者無法接受
東風本田上海特約經銷店銷售經理張君鳳向記者介紹,真正嚇退消費者的是混合動力的價格。“現在進口的混合動力思域自動擋價格為26.98萬元,而國產的思域手動擋僅為14.78萬元,自動擋也只有15.78萬元。很多消費者表示,如果混合動力版的思域定價為20萬元,或者出頭一點,他們就完全能夠承受了。” 據張經理介紹,跟汽油車相比,混合動力的零部件的價格會貴10%左右。而且因為采用“機電合并”模式,需要機械和電池兩種零部件,消費者認為比較麻煩。“但消費者對混合動力思域百公里油耗僅為3.7升的省油狀況非常青睞。這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曾經考慮過購買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的沈先生則說,“我覺得花小30萬買個1.5L的車,再省油也太貴了。會有國人因為技術先進、省油或環(huán)保的因素掏30萬嗎?”在混合動力的市場中,現在存在一個很大的悖論:企業(yè)要等消費者買了才降價;消費者要等企業(yè)降價了才買。成本成為導致混合動力遲遲不能美夢成真的最大阻力。東風日產副總任勇告訴記者,“在中國我們做新能源汽車的企劃時,是在權衡成本和顧客的接受程度,因為有一些東西你導入進來,比如說電動車、混合動力車要讓消費者多掏15、16萬塊錢,車上還要犧牲掉100多公斤的承重,然后才能去享受環(huán)保、混合動力,而一旦消費者不愿意付這個錢,我們也達不到倡導環(huán)保、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
從歷史的發(fā)展歷程看,混合動力最先在日本、美國等國取得了市場的成功,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的政府紛紛采取了環(huán)保補貼的推動措施。這也是中國可以直接借鑒的經驗。在資深汽車業(yè)內人士郭俊峰看來,對中國汽車工業(yè)來說,雖然新能源和節(jié)油是必然趨勢,但是需要長期的過程,一是技術研發(fā)和適用的過程;二是成本的控制和生產應用過程。汽車界資深專家、中國汽車工業(yè)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稱:“新能源汽車的高成本是否會被市場接受,與之相關的社會系統能否建立,都是值得新能源汽車研發(fā)者考慮的問題。而國內新能源汽車研發(fā)技術能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關系著它是否會在第二輪國際競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