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08,車價是漲還是降?一種觀點是:在CPI大漲的時代,汽車成為惟一大宗降價產品的時代即將一去不返,今年漲價在所難免;另一種觀點是:成本上漲總體上對汽車業影響有限,今年還是“降”字當先,不過降幅較前會有所減小。在漲價與降價的博弈中,究竟誰說了算?
正方:漲價勢在必行
據中汽協統計,2007年國內汽車企業鋼材用量達到1255萬噸,由于汽車產量將繼續擴大,未來幾年鋼材用量還將攀升,到2010年汽車業用鋼需求將上升至2767萬噸。大幅上漲的鋼材價格將直接影響到2008年汽車企業的經營業績。
除了鋼材外,其他涉及汽車制造的大部分生產要素也出現不同幅度上漲,其中化工產品價格上漲1.2倍,黑色金屬上漲43%,有色金屬上漲23%,橡膠上漲19%。下游也不容樂觀。2008年,原油價格漲幅不減,到2月底已經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價位。此外,國家鼓勵職工薪資增幅跑贏CPI,這樣必然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而運輸和物流價格也在上揚之中……汽車業界開始承受最后一根稻草的沉重壓力,多數汽車企業將無力支撐價格戰,漲價指日可待。
一般而言,轎車的鋼鐵應用比例高達60%到70%,商用車的鋼鐵應用比例更高。也就是說,為了抵消上游廠商15%的漲價,汽車企業至少面對10%的成本增幅壓力。事實上,10%的成本增幅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意味著,10萬元的車型成本增加1萬元,20萬元的車型成本增加2萬元。逼近千萬輛產銷量的中國車市至少意味著成本增加千億元左右。內部的成本控制已經無法消化這樣大額的成本增長。與3年前相比,今天汽車企業面臨的境況已經截然不同。被價格戰血洗過的汽車廠商們,降價能力已經接近底端。
在眾多汽車廠家之中,受打擊最大的將是自主品牌車型。近年來,“低價”是自主品牌車型熱賣的法寶。而在成本飛漲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汽車生產廠商只有三條路可走:漲價、限產、停產。很可能短期之內,自主品牌汽車生產廠商會選擇限產之路。
多方面的重壓讓多數汽車企業面對價格戰時已經有氣無力?!叭ツ晁猩唐范荚跐q價,只有汽車在降價,而汽車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均在上漲,因此,汽車長期降價不符合經濟規律?!蹦硺I內人士表示。在記者的調查中,大部分汽車企業都希望能夠提價,以應對目前的困境。一位汽車企業銷售公司負責人指出,我們雖然采取了各種措施,能想到的辦法都想到了,也去做了,但確實無法消除巨幅增長的成本,看來提價勢在必行。
反方:降價仍是主旋律
“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汽車價格已經形成完全的買方市場,降價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導,所以今年汽車還是要降價的,這是汽車行業的內在規律,不過幅度將有所縮小。”一位資深汽車行業分析師預測,“2007年平均降幅不到5%,今年應該在3%左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汽車行業的內在規律是;降價與否是由汽車的特性所決定的。作為耐用消費品和更新換代相對較快的產品,不降價無法迅速清理庫存、回籠資金,因此,當新產品即將推出時,必須要以降價的方式來促使其快速完成。
當前的“成本考驗”對整個市場來講,尤其是中高端轎車、大中型客車、中重型卡車等這些利潤率較高的車型,影響都不大。據推算,一輛低端轎車的用鋼量在700公斤左右,高端轎車超過1噸,以1噸為平均數,鋼材價格按20%的漲幅,每輛車成本將上漲1000元,如果整車售價10萬元,上漲的成本僅占整車價格的1%,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可以將其消化掉,一是靠規模擴大;二是靠產品結構調整;三是通過某些變通和選用替代材料來化解成本壓力。如制造一輛轎車,原來用0.8的鋼板,整車重1.6噸;現在漲價了,改用0.6的鋼板,整車降為1.3噸了,不但顯得省油,還降低了自己的成本,在不出現極端情況時沒有什么問題,都符合相關的安全規定。
對于汽車行業的利潤,業內一些預測是:就乘用車行業而言,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于以經濟型中低端產品為主、市場競爭激烈導致本身盈利能力較弱的公司來說,企業盈利將不可避免出現較大的壓力。但這些公司占比本身就少,因此其對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影響有限。而對于以中高端產品為主的公司來說,由于其產品附加價值較高,產銷規模持續擴大,原材料價格目前的漲幅對相關公司影響有限,而這些公司所貢獻的利潤占據行業大多數,因此,據此可判斷,整體來看,2008年行業利潤仍然維持較高的增長,所以仍有較大的降價空間。
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表示,原材料價格的上升是始終存在的,但是成本上漲,將顯示出我們在利潤上非常有競爭力。廣本將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效率、增加批量、折舊吸收”等手段對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影響。而東風日產表示,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大環境是轎車銷售價格不斷下滑,競爭日趨激烈,關鍵是車企能做多大的努力來吸收成本的上升。鋼材價格上漲帶來的費用,我們不會馬上把它轉嫁給終端消費者。”
此外,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最近指出,價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供需之間的平衡。從供給方面看,2007年汽車企業利潤大幅上升。隨著汽車行業兼并重組優質資產的注入,以及整體上市進程的加快,全行業產能規模仍會不斷擴大。
另據統計,2008年國產及進口新車將達80余款,在產能擴張、庫存上升的同時,新車的大量上市,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并導致價格競爭由中低檔車型逐步向高檔、中高檔車型轉移,從而拉動價格整體走低。
點評:市場說了算
從現在起,中國汽車業將由全面性增長轉變為結構性增長。在汽車總銷量增長的大背景下,有的汽車企業銷量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有的銷量低于平均增長水平,有的甚至出現負增長,多數中國汽車企業日子都好過的局面將不復存在了。
如何看待2008年中國汽車價格的走勢?相關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成本和售價之間的空間不斷縮小甚至接近,汽車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但鑒于各家企業的具體情況和競爭情況,汽車價格向上還是向下?最終還得交由市場決定。但無論汽車企業作出何種選擇,都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的基本生存法則,在新一輪的市場洗禮下,汽車業大洗牌的時刻到來了,誰不具備實力,誰就將被清洗出局,剩下的強者將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