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品牌從2000年開始初成、壯大、起伏,形成了對國內市場的第一輪沖擊波,確立了自主品牌應有的市場地位。而從2008年開始預示著更強的第二波沖擊,因為有更強大的企業群體蓄勢待發,勢頭將會更猛。因此,2008年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品質提升”之年。
投資大手筆不斷
據不完全統計,不少國內汽車企業擬投下巨資建設自主品牌轎車項目,數家企業已準備砸下超過500億元。
投資規模最大的為長城汽車,未來3年,長城汽車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新的B級和C級轎車生產基地。
三大汽車集團中,最早涉足中高級自主品牌轎車的上汽集團,則擬在未來5年內投資200余億元建設自主品牌轎車基地。
東風汽車公司擬投資約100億元,進行自主品牌轎車基地建設。
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則高調宣布,廣汽集團將投資68億元進行自主品牌研發和生產。
江淮轎車已經投資18億元,建成了涵蓋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的第一期轎車工程。
長安集團董事長、總裁徐留平也表示,未來3年,長安將打造7個自主轎車平臺、5個微車平臺、3個發動機平臺;推出36款自主品牌汽車,12款發動機;形成汽車3.3米-4.7米,發動機排量0.8升-2.3升的產品格局。
不難看出,各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紛紛加大投入力度,在進一步提升產能的同時,提高自主品牌汽車品質也已成為汽車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迫使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加快實現產品升級
自主品牌更像是一位英勇的先鋒,從早期的低價競爭優勢,到后期整體拉低中國國內市場的汽車價格。其間,價格一直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但這種優勢正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人民幣升值為合資品牌帶來的價格浮動優勢而消退。“經過幾年的市場競爭,很多合資品牌的價格已經開始接近自主品牌。對品牌價值尚未體現出來的自主品牌來說,如果捷達、桑塔納賣到五六萬元,誰還會去考慮自主品牌的車型?”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一針見血地指出。
長遠來看,企業只有加快實現產品升級才能真正解決危機。長城海外市場負責人表示,“長城應對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策略,是通過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來提高在海外的售價。”
在出口方面,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反而更能促進自主品牌整車和零配件企業的產業升級。在人民幣升值后,跨國公司的零配件全球采購就要求中國的零配件企業更加勤奮地提高產品質量、效率、技術水平。而對于整車出口,則更考驗自主品牌提高產品技術等附加值以提高產品價格的能力。業內人士分析,相比2006年的數據,整車出口數量增幅大幅下跌,但出口金額增幅卻大幅上漲,說明我國汽車制造商出口的整車價值大幅提高,這是2007年汽車出口企業應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策略顯現。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認為,“國家整體的出口趨勢就是從過去的低附加值數量型,向高附加值的品牌、技術型轉變。汽車更應該如此。”
從發展目標來看,調整已成為主流
從2008年自主汽車企業的發展目標來看,調整已成為主流。奇瑞相關人士表示,相比銷量來說,2008年公司將更加注重新發展階段的戰略調整。2008年奇瑞的營銷模式將由過去的“又快又好”變為“又好又快”。
華晨的祁玉民也提出,2008年以結構調整為主,并制定了“調整提高、優化升級”的方針。“由于眾多因素的影響,2008年將會是我到華晨后最困難的一年。”祁玉民認為,由于日系車往低端市場延伸,自主品牌產品過多,競爭激烈,同時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汽車價格持續下滑的壓力下,以及汽車排放要求提高和信貸收緊等政策因素制約下,自主品牌今年將面臨巨大壓力。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稱:“2008年是我們的一個調整期,在品牌、技術、車型等方面都需要調整。汽車行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賽跑,現在稍微慢一些,是為了以后可以跑得更快。對于吉利來說,即使現在跑不到前面,也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做好基礎性的工作,這對吉利特別重要。接下來除了品牌提升,還將在服務、車型、技術等多方面做工作,我們希望消費者能真正接受吉利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