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很多人預期國內汽油會大幅漲價,加之較高的CPI,使部分購買者推遲或取消了購車計劃,所以,2月份乘用車市場的終端銷售沒有達到廠商預期值。按慣例,每到3月份都會有一個小的市場高峰,但由于目前的高通脹,使3月份的降價潮大大削弱,促銷力度比往年低了很多。因此3月份的市場仍低于廠商期望值。那么,今年的乘用車市場表現如何?廠家和經銷商應該采取何種應對措施?
SUV增速將高于轎車
以高檔轎車為例,由于國家政策沒有較好地承擔起社會改造汽車的責任。如國產高檔車與進口賓利轎車所交的車船稅一樣,這就使進口高檔轎車替代國產高檔轎車的勢頭越來越大。
其他類型乘用車方面,由于私人接受MPV的程度仍不夠,MPV的增長今年仍主要靠公、商務用戶維持,增長速度還有待于私人用戶消費觀念的轉變,因此市場增長速度相對平緩。SUV市場,去年的進口SUV數量超過了進口轎車的數量,且國產SUV市場也出現了“井噴”,根據市場消費慣性,今年國產SUV的增長速度仍會高于轎車,總銷量有望突破60萬輛。大型化的微型客車盡管沒有政策支持,但卻很適應中國的國情。載客可乘6-8人,相當于MPV的功能;載貨可拉0.6-1噸,相當于有后蓋箱的皮卡或一噸廂式卡車的功能;而價格和油耗比他們都低,特別適合處于消費能力高速增長的農村、城鄉結合部及不許卡車進城的大中城市。因此微型客車市場不會滑坡,仍會緩慢增長,但在乘用車中,其增長率仍然排在最末。
汽車價格拐點或在今明年出現
從今年開始,全世界都進入了高通貨膨脹期,中國也不能幸免。由于南方雪災的影響,國家要求“煤、電、油、運”一季度不得漲價,即便如此,1、2月份CPI的累計值仍達7%。由于進口鐵礦石漲價65-71%,國內每噸鋼價要漲500元,中級轎車成本將增長1000元左右。另外,國際糧價的上漲,也促使各汽車消費品、人工成本等大大增加。據估計,今年每輛車的成本至少增加1500-3000元以上,但這些成本的增長,企業內部是無法完全消化的。
對于改款車來說,由于也要做部分模具、檢具、機具等,即使材料、設備和人工均不增長,成本也會增加。過去的年度車型或全新換代車型上市跟老車型同價,實質上是降價。現在媒體上講的所謂汽車“變相漲價”實質上是企業應對全球高通脹所采取的降低促銷的措施,今年企業平均每輛車的利潤不會增加,很可能是減少。由于競爭激烈,目前企業還不敢通過漲價來提高效益。但多年來的PPI漲勢已使配套廠的利潤大大減小,很多配套廠已無法在目前的高通貨膨脹下維持原來的供貨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主機廠對降價都特別慎重。因為哪個企業宣布降價,配套廠就會相應的提出漲價,所以今年3月份的降價潮要比往年弱很多。
整車廠應關注經銷商的盈利能力
由于競爭激烈,企業已經不能通過價格戰來提高競爭力,關鍵是提高企業的營銷水平,這就必須充分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調動經銷商積極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經銷商的盈利水平。由于當前的形勢,很多企業不可能維持去年的單車利潤水平,所以增加返點數的廠家不會很多。但是考核與返利掛鉤的項目重新調整使它更合理,也可以大大提高經銷商的積極性。廠家嚴格執行最低限價,可以確保經銷商的收益。這不是像某些媒體所說的是廠家壟斷價格,而是廠家保證同品牌經銷商之間不虧本甩賣的最佳手段。另外,所有廠家都會大力推動經銷商的水平事業大發展,如:開拓二手車銷售、保險代理、消費信貸、汽車裝潢、精品附件、汽車租賃、延長質量擔保的保險等來提高經銷商的收益。因為經銷商的租地價格、人工價格、能源動力價格都在上漲,廠家不把提高經銷商的盈利能力放在首位,任何好地想法、好的制度都將無法很好的落實。
技術研發核心是降低汽車油耗
今年原油消費中的進口原油可能占到50%以上,燃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勢在必行,否則中國的煉油廠虧損將更加嚴重。如果加了清潔劑的93#汽油與國際價格接軌,每升燃油將在6元左右。這個漲幅已經讓很多用戶感到難以承受。另外,今后每輛汽車都要像家電一樣要貼上能耗水平的標識,這將使油耗較高的汽車銷量急劇下降。燃油稅還沒有開始實施,在歐洲,燃油稅是燃油出廠價的200-300%。我國實施燃油稅起步時不會一下子把稅率漲到位,但估計最低是每升油要加價1.5元,這將使每升93#汽油的價格達到7-8元(仍是石油凈進口國最低油價)。然后每年還會小幅上漲,最少在10年內燃油稅上漲到相當于燃油出廠價的100%。中國人對油價特別敏感,因此在中國市場上的汽車企業要想生存,從現在開始,就必須把節油作為研發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節油措施成本的增加不能補償油耗減少的花費,但只要整車價格水平在市場上不是處于劣勢,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