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年的到來,讓各大客車企業打出了自己的節能環保牌,試圖在奧運年一展身手。而面對奧運新能源車計劃的商機,客車企業更是紛紛“亮劍”自己的新能源車,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奧運會的主戰場。經過近兩年多的競爭,一幅奧運新能源車的格局圖逐漸清晰。
新能源客車格局初顯
面對大規模的奧運新能源車計劃,各大汽車廠商開始紛紛“亮劍”,希望在奧運新能源車的版圖上爭得一片屬于自己的領地。
3月14日,當記者來到位于北京熊貓環島東北側奧運臨時公交場站的東邊時,發現與奧運配套的充電站和停車場正在緊張地施工。為了保證奧運配套設施的順利建設,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進入施工現場的要求。但是,據記者了解,正在緊張施工的充電站正是為了配合奧運期間電動車的電力需求。
目前,參與奧運電動客車項目的企業和單位涉及多家。其中,由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孫逢春教授領銜研制、北京公交總公司客車制造廠生產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客車已確定將駛向北京奧運。負責動力系統研發的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張承寧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純電動客車達到了‘零排放’,與混合動力系統的客車相比更環保”。面對記者充電是否方便的質疑,張教授表示:“公交客車的路線相對固定,對充電站的建設地點要求相對較低,只要能保證有充足電源即可。在技術上,我們的電動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幾乎沒有差別。并且在應用上,我們此次大規模的采用電動客車要先進于國外,這將是展示我們國家科技實力的一次機會。”但是張教授最后表示,“目前來看,電動客車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另外,明年即將投入運營的新型公交車當中,還包括由北京京華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鋰離子純電動公交車。清華/福田燃料電池客車項目提供的5輛燃料電池客車。
十一五期間,混合動力客車將受到國家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發展空間廣闊。一汽、上汽、廈門金龍、宇通等企業,都相繼推出了混合動力客車。奧運期間,混合動力客車也將成為與電動客車爭相媲美的主角之一。
在混合動力項目方面,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標北京市政府實施的混合動力公共汽車示范項目,奧運期間將提供15輛混合動力客車。“東風現在正在緊張布置奧運項目的工作”,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次中標的EQ6121HEV東風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由東風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另據記者了解,為了實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承諾,去年10月,北京公交集團還采購了京華、金旅、宇通、中通4家企業的10輛混合動力客車。今后,一汽也會提供一定數量的混合動力轎車和客車。
中通客車成大贏家
在奧運新能源車的競賽中,中通客車是一個大贏家。除了中標奧運中心區專用純電動客車,中通還中標了北京公交混合動力客車。
記者從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中通客車在國家“十一五”的“863”重大節能汽車專項中承擔兩個項目:一個是《混合動力客車整車開發及產業化》,一個是《奧運用純電動客車整車開發》。所以在北京公交混合動力客車招標中,中通以絕對優勢奪得了頭標。
中通的電動客車將直接服務于奧運會中心區,用來接送運動員及媒體記者。混合動力客車將服務于北京城市公交、承擔環保任務、樹立環保行象。

奧運將成新能源車的秀場
目前所謂的北京奧運公交項目分為兩個層次。內層是奧運場地內的公交用車,進入此項目的公交客車將承擔運動員、裁判等工作人員的接送工作。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和奧組委計劃用40輛純電動客車作為“穿梭巴士”,在奧林匹克中心區為運動員、教練員和媒體記者提供交通服務;采用100 輛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各奧運場館之間組成“綠色車隊”;采用數百輛純電動場地多功能車,用于奧運村、各奧運場館的物流、后勤和短距離人員運輸;采用燃料電池轎車,作為奧運火炬接力、馬拉松賽等賽事引導車以及貴賓專用車,同時在奧運區域內大量使用電動自行車。據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吉春透露:“2008年奧運會期間,奧林匹克中心區九成以上的車輛將使用清潔能源車,包括天然氣車、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純電動車等。”
外層是北京市為了配合奧運會實施的奧運公交示范項目,這些車輛將承擔起節能環保、改善環境、樹立形象的重任。記者了解到,截至到2007年底,北京公交集團共投入新型環保公交車1395輛。2008 年,北京公交還將繼續報廢淘汰汽油黃標車1500輛,投入新型環保公交車2666 輛,屆時,北京公交將成為世界上擁有新型環保公交車最多的城市。預計2008年,北京市場的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就將達到20 萬至40萬輛。北京市80%的公共汽車、70%的出租車將使用清潔能源。
背景資料
1999年4月,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原國家計委和原國家經貿委等13個部委聯合實施空氣凈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計劃。
“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實施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和國家科技攻關計劃“清潔汽車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專項。
“十一五”時期,科技部又適時啟動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和汽車開發先進技術重點項目。
2007年11月1日,國家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正式實施;12月2日,國家能源辦正式對外公布能源法(征求意見稿);12月18日,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發改委的鼓勵產業目錄。
目前,我國自主研制的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3類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已相繼問世。其中,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實現規模化生產,純電動轎車實現批量出口。燃氣汽車在全國70多個城市得到示范應用,市場規模達到30多萬輛,實現年燃油替代300萬噸,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格局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