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去年,我國汽車產量888萬輛,今年有望突破1000萬輛大關。汽車業的大發展也帶動了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權威人士預測,今年汽車業將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期。與其相對應的中國汽車零部件業,應該從提高技術、培養人才、壯大產業集群、行業標準化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加大技術開發投入力度
近年來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和“專利”。有些企業已認識到了創新研發的重要性,投入力度提高很快。據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協會了解到的情況,近年不少企業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與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5%左右,個別企業甚至達到8%至10%。
汽車零部件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的汽車零部件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已被國家有關部門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的已有四種汽車零部件。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被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人才缺口30-50萬人
作為一個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汽車及零部件業的發展非常依靠人才的力量。而人才的缺乏一直是汽車及零部件業的一大問題,根據有關資料,全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從業人員約缺口30萬-50萬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約占20%。目前尤其緊缺的是高素質和高水平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管理人員和中高層技術人員及高級技術工人。人才總量和素質都還適應不了行業發展的需求。除了行業規模迅速擴大導致人才缺乏,產業鏈長導致培養人才不易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惡性競爭。由于惡性競爭,導致人才跳槽頻繁,直接延長了人才的培養周期。究其原因:一方面,對于市場的快速擴展預期不足,導致沒有足夠人才支撐企業發展,才四處挖墻角;另一方面也說明公司管理層對企業文化的建設投入不夠,無法使員工產生認同感。業內人士認為,要培養、吸納人才,更要發掘和穩定企業人才,實行待遇激勵與事業激勵相結合,才能吸納和留住企業人才。
壯大產業集群 提升
競爭力
中國作為全球汽車產業大國,加快培育壯大汽車產業集群,借集群效應提升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汽車零部件來說更是如此。分散投資,重復建設,一直是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而中國擁有上千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叫出名號的不過十幾家。近兩年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的并購重組也在不斷發生,比如2005年6月,萬向集團收購美國PS公司60%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業內人士判斷,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聯合重組將更加強調市場原則,通過骨干企業聯合重組徹底改善和解決汽車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以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最終使中國汽車零部件業具備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行業標準化亟待推進
中國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并非不好,但進入國際汽車巨頭采購體系的并不多。其原因在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根本不了解歐、美、日系車企對某些零部件的認證標準,因而無法通過這些整車企業的標準認證。對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更亟待于通過標準化不斷推進企業發展,同時,既要著眼世界汽車零部件發展的大趨勢,又要立足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實際,這樣,才能適應國內國外兩個市場。
當前全球制造業轉移的規模不斷加大,速度也不斷加快,并正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加之“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大力支持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業將面臨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