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英
中學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學生、陶冶學生、發展學生思維等方面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對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與造就,已成為面向未來,支持我國經濟發展振興中華的重要條件,同時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新的高中數學課程期待著中學數學老師轉變角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一、新課程期待中學數學老師對角色的轉變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一)新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功能和價值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某些教育方法,不僅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且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素質是格格不入的。為此,教師的職能應作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的“開放式學習”,建立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新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
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建模、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三個模塊的內容。其主要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它要求數學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敢于創新,并以創新為榮。而要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視野,分析綜合信息,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創設“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三)新課程的時代性和多樣性、選擇性,要求中學數學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新的高中數學課程具有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發展,反映數學學科發展的趨勢,關注學生的經驗,為學生提供能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空間,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未來人生規劃的思考。高中數學課程有必修系列課和選修系列課程。這就要求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有能力勝任不同的課程,既能為學生解惑,更能為學生診斷問題,啟發學生的學習,能夠了解所教學生的個性發展,指導幫助學生按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擇所學課程。
二、如何看待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一)從師生關系的角度看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中的基本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傳統意義下的教師只“傳道、授業、解惑”。但在新課程下教師角色必須由“施教者”轉變為“引導者”,從“獨奏者”轉變為“伴奏者”,從“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師生互教互學,共同開發、豐富課程,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需從過去的單向的獨白式表演者的角色解放出來,深入到學生中間,尊重學生的人格,把言語權交給學生,把課堂變成是與學生平等交往的場所。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和教師保持愉悅的狀態,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廣泛的交流,互相啟發,開拓思路,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二)從教師的自身角度看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也是研究模式和秩序的科學。在新課程下,中學數學教師應以模式的觀念為核心來組織數學教學,即應幫助學生建立與發展分析模式、應用模式、建構模式與鑒賞模式的能力。這就要求中學數學教師必須通過持續的學習,不斷提高的自身的數學素養,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學習數學,以適應“終身教育”的需要。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數學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和家長的理解與支持。為此,新課程下的中學數學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孤軍作戰,閉門造車的現象,學會同他人合作,同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同時與家長建立密切的關系,共商數學教育的問題,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數學課程及其教育強調了數學的應用性和工具性,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培養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數學素養和全面素質并重。它呈現的是不確定的動態的課堂,因此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擺脫以往自己的教書匠角色,把自己變成一個課堂教學的反思者與研究者,勇于創新,努力創設最佳的教學水準。
三、新課程下如何實現中學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一)數學教師首先應正確認識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角色的轉變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與觀念,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數學教師由以往教學中的主角轉變為“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的親密伙伴。唯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是理性的音樂”,“數學是科學的語言”。
(二)數學教師應轉變對學生的認識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把學生看成人,看成發展的人,看成獨特的人,看成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作為數學教師,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的能力,使數學學習變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進行交流、受益。同時,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著差異,因此數學教師應把學生看成發展的變化的人,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得到不同的發展,盡可能多地經歷交流活動,以改變學生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得到全面發展,以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
(三)數學老師應注重對學生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首先應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其中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轉變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其次恰當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數學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評價主題和方式應多樣化,采用鼓勵性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的發展。評價的多樣化也促使教師的數學素養得到提高,獲得改進工作信念,診斷、反思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四)數學教師應充分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中的作用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和各地紛紛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校數學教育。新的課程標準已將計算機的應用引入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將走人課堂。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自己要掌握計算機工具,更應努力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術于數學教學過程,大力發展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中學數學教師對于數學課堂改革的理解和參與不斷深入,數學教師將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數學教師不再是習題的“研究者”和考試“指導者”,而是擁有先進教育理念,懂得現代教育技術,善于學習、善于合作的探究者,他們將是學生的朋友和榜樣,他們在為學生帶來愉快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快樂。這也正是新世紀人們對中學數學教師的期待,更是新課程下的中學數學教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