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追憶默涵同志

2008-04-12 00:00:00李希凡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8年2期

默涵同志已離去了,《新京報》雖然訪問過我一次,因為報紙的篇幅所限,不管你談了多少,人家也只能用你一段話,難以盡吐心聲!

我從1954年認識默涵,已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從一定意義上講,也可以說,他是我的領導,和我的青春歲月緊密聯系在一起。不過,我和他第一次見面,就受到了他的批評。心里對他有點發怵,那時他是中宣部文藝處處長,1959年他晉升中宣部副部長,又兼文化部副部長。而《人民日報》的文藝宣傳、文藝社論、文藝評論版的重點文章,一般都要送審。文藝評論版每年發稿計劃,也都要去周揚和默涵同志那里聽聽意見。因為《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機關報,中宣部和文化部每年的工作重點、重大活動,如各門類藝術的會演、調演、文化名人紀念,《人民日報》都要有宣傳上的配合。我是1956年接任文藝評論組組長的。直到1966年,每年年底或年初,總要隨袁水拍、陳笑雨(兩位先后任文藝部主任)或袁鷹(當時是副主任)同志去聽取意見,然后作出計劃他們再審定,周揚一般是看看,沒發現有什么問題,就不退還了。默涵總要隔段時間才退回來,而且總會有修改和補充。

1956年,是魯迅先生逝世20周年,原來計劃發一篇社論,約幾篇老左翼寫回憶紀念文章。默涵認為,這是建國后第一次紀念魯迅逝世,既要宣傳繼承發揚魯迅革命精神,也要有分析研究魯迅創作的文章,應深入淺出,能有益于當前創作。這自然都是評論組的任務。這一年,我本來有政協外出視察的機會。我想去紹興看看魯迅故鄉,體驗一下他筆下的“世界”。到了4月,林淡秋同志(當時的《人民日報》編委兼文藝部第一主任)告訴我,還是別去了,先搞魯迅社論吧!我心想,離紀念魯迅的日子還早著哪,但畢竟工作重要,只好不去,留下來忙乎社論,并約人寫稿。默涵建議去北大約楊晦先生寫一篇紀念魯迅的文章,他是教學的,可能會寫得通俗易懂。而我最崇拜的魯迅研究者是陳涌同志。好在他們都在北大。我就先去拜訪了楊晦先生。楊先生倒很干脆,說他多年已述而不作,寫論魯迅創作文章可不同一般,這么短的時間,我是寫不出的。我又去看陳涌同志,他不在家,但也沒出校園。我聽說過陳涌看書寫文章,有時就在北大校園里找塊僻靜的地方“野外作業”。我時間不多,找不到他,只好又嘗試著去拜訪何其芳同志,不料他一口允諾,說他正想寫一篇論魯迅創作的文章。這就是那篇著名的《論阿Q》。接著就是忙社論。我當時是第一次搞社論,那和自己寫文章不一樣。淡秋同志雖然談了一個提綱,我執筆寫了一個初稿,淡秋、袁鷹同志也改了幾道,到了默涵那里仍然改了個面目全非。最后定稿可能是周揚、喬木同志都改過,但基礎仍是默涵的改稿,但除去“紀念魯迅逝世20周年”這個副標題,已沒有了我草稿中的一句話。記得默涵改稿突出了兩點:一是“聽革命將令”;二是“為工農”,可謂觀點鮮明。說理周全,邏輯嚴謹,那是我第一次經歷默涵的改稿和審稿,確實使我受教育。不過,那時年輕又愛面子,而默涵同志又是一個喜歡直言,不留情面的人。因而,最初見他或接他電話,都不大習慣。其實,默涵并不喜歡改別人的文章。他常說,改別人的文章,因為不是自己的表達,各人有各人的風格,改起來總得考慮周到,很費勁。所以他對我發表個人署名的文章,如紀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悲劇與挽歌》、《(四郎探母)的由來及其思想傾向》等篇,在他看來,這都是表達個人學術觀點的文章,雖送審給他,卻一字未改,原樣退回。

三年困難時期,人民日報編委會指示文藝部要把評論版辦得活躍一些,多談藝術上的追求,以提高青年文藝工作者的修養。笑雨同志問我有無現成的文章,可以開個頭。我當時確實存有一篇沒有投稿的文章,是寫古典小說人物出場描寫的,題目是《性格、情節、結構和人物的出場》。但我很躊躇,以為拿這種長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恐怕不合適。笑雨同志說,這有什么可顧慮的,你先給我看看,沒想到他一看,也沒怎么斟酌,立刻就發了,幾乎是整版。而且當天就接到了默涵的電話,說文章很好,這更是我沒有想到的。他還給我推薦了好幾位作者,如李可染先生、傅抱石先生。這兩位后來都寫了稿子,李先生寫的是藝術修養的文章,不只談了自己對生活和藝術的體驗,還談了老藝術家蓋叫天舞臺藝術創作的長期積累,既生動又深刻。傅抱石先生則給了一篇《鄭板橋集·序言》,對板橋藝術以至揚州八怪的創作,都做了精彩的分析。那一時期文藝評論版很受歡迎,其中還有幾位老藝術家的稿子,是默涵親自替我們約稿的。他總是把評論版看成他工作的一部分。陳笑雨同志后來建議把這批文章收編成一本文藝評論集。我記得第一版就出了兩萬冊,我還寄了一本給他,因為這本文集里有他的心血,應當留作紀念。

十七年間,我不只在工作中得到過默涵同志長期的幫助和支持,即使我的寫作生涯里,也得益于他的指點和教誨。記得1961年至1963年的半年,我曾兩次在他直接領導下工作。先是為了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要開展一次大規模的活動。在新僑飯店集中一批文藝各門類的領導和專家,有默涵、荒煤、王朝聞、張光年、王燎熒等,《人民日報》派我去參加,是為了社論和約稿;也有《文藝報》的陳默和謝水旺,我想他們的任務和我一樣,也是為了《文藝報》的社論和約稿。動員會上,領導同志都講了一下這次紀念《講話》的重大意義,紀念的規模要大,在座的同志們都要寫文章。我為了《人民日報》社論和約稿,會后找了默涵,請他“指示”,實際上是讓他出主意。默涵大致講了社論該寫的要點,并要我和會上的同志聯系,聽聽他們個人的計劃,并說,可以邀請沒有參加會的老作家,請他們談談深人生活的體會,并提名由《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的作者柳青同志等來寫,還聲明,除社論,其它紀念文章,他都不看,由《人民日報》自己作主。

我最初以為,有他作“指導員”,我這次工作任務不難,先是急著寫社論,沒過半個月,我就把社論草稿寫出交給他了,我心里的確有交差的私念,自知這樣一篇社論,靠我自己是完成不了的。默涵一下就看出了我的心思,很有感慨地對我說:“唉,你到《人民日報》也有七、八年了吧,怎么還這樣沉不住氣。這篇社論能靠我們兩人的見解完成的么?你以為這樣一交就完事了,社論要結合現實,提出問題,連我現在還沒譜兒呢,你倒胸有成竹了。”因為這時已經很熟,我看他并沒有生氣,就有點賴皮地說:“先在您這兒存檔,將來再需要我寫時,我再重來嘛!”說完,就跑了。

這時,大家可以串門聊天,醞釀題目。我很愛聽荒煤同志聊電影,就想請他給《人民日報》寫篇論新中國電影發展的文章,他跟我說:“這很難寫,我在文化部是管電影的,每部電影都需要審查,有一點引起爭議的東西就得刪改。電影藝術家雖不說什么,也不會高興。”他就跟我談幾個例子,現在我記得的只有一個,就是《紅色娘子軍》洪常青和吳瓊花的愛情問題。我聽著很新鮮,就請他講講細節。他大概也覺得這不該刪,也沒有細講,只讓我再看影片時,注意一下,那里還留下了吳瓊花的“愛情的眼睛”。按我當時的思想,也覺得在那樣殘酷的環境里有愛情描寫不大合理。不過,給壯烈犧牲的烈士留下點人間的溫馨,也不算大錯。我說:“您只寫成就么。”荒煤笑了笑,說試試看吧。卻終于沒寫。

在那里,打交道最多、最熟悉的,是朝聞同志,因為他是評論版的老作者,寫得最多,也有獨到的藝術見解。我去看他時,他正在同兩位美協的同志聊川劇,用四川話講得眉飛色舞。見了我就說:我知道你來約稿,這篇文章我寫,但不會短了,可能不適合報紙發。我心里有底,他在醞釀的文章,一定差不了。我就說,您盡管展開寫,一個版總夠了吧。朝聞同志慨然允諾。

可向柳青同志約稿,我有點猶疑了,因為我在《文藝報》發表的《漫談(創業史)的思想與藝術》,其中談到改霞和梁生寶的“愛情”問題,說了點批評意見,據說他很不以為然。他又不在北京,我寫信約稿可能會碰釘子,而他又的確長期生活在陜西農村,是寫紀念文章最合適的人選,默涵又點了將,不約也不行呵!我只得寫了一封“熱情”的約稿信,并打著默涵的旗號。不想柳青同志并不那么狹隘,回信一口答應,而且準時寄來。

這次宣傳任務,我總算完成了,只是朝聞同志的那篇大作《喜聞樂見》排好后,他連續改了七八遍,我在排版工作師傅那里可受了大罪了。而且他也沒有按我的要求只寫一個版,反而多出半個版,他又表示很難刪。我想不出辦法來,陳笑雨同志給我出主意,叫我直接送吳冷西同志(當時《人民日報》總編輯),說明情況。我也發怵,強請默涵看看,他也說寫得很好,就是太長了。我只好硬著頭皮寫了一封說明情況的信,請冷西同志審定。懸著份心等待結果,沒想到第二天,冷西辦公室就來電話叫我去,冷西把大樣交給我,并和我說,文章很精彩,很深刻,長了一點也值得,文教版可讓出點版面來。我看到他的“照發”的批語,已是一塊石頭落了地,就是挨文教部同事們一頓罵,也能頂過去了。至于那篇社論,果如默涵所料,完全另起爐灶,可能是默涵和光年起草的,最后還經過陸定一同志改過。據默涵同志說,定一同志也還沒有把握,還是說了一句,這樣發了不知怎么樣。光年同志怕我不好意思,說希凡的這篇改一改,就拿到《文藝報》去發吧!其實,《文藝報》那篇社論也還是另起爐灶。我知道寫社論的難處,一點也沒在意它成了廢品。不過,在文革時期造反派眼里,我仍然沒有逃脫掉“全民文藝大毒草”炮制者的罪責。

第二次直接在他領導下工作,是集中在頤和園云松巢寫反修文章,有張光年、袁水拍、陳默、馮其庸、黎之、謝永旺和我,那是1963年的夏秋之季,要批判赫魯曉夫的修正主義文藝路線,只是剛剛開始討論,一天晚上周揚同志偕夫人來云松巢看我們,和大家一起閑談了一會兒,臨行時對默涵說:“戲劇的事,你還是得管。”默涵笑了笑沒說什么,知道想躲也躲不過去。

第二天默涵就決定進城,并要其庸同志和我跟他一起走,到南河沿翠明莊組織部招待所去,那里已集中了戲劇界的一部分同志。我記得有張庚(是組長)、郭漢城、沈達人等同志,還有幾位北京搞戲曲研究的人。記不起那叫一個什么會了,反正要批評戲曲改革中的一些偏向,大家分工來寫。我分到的是批評鬼戲,其實,那只是因為我沒寫過評論鬼戲的文章。其庸同志分到的是批評戲曲中的封建道德問題,這是他早有研究并參加過《斬金堂》的討論。鬼戲問題,從50年代就有過討論,老戲劇家馬健翎《游西湖》的改編,把鬼慧娘變成人慧娘,這曾引起了戲曲界的廣泛反對。從鬼慧娘變成人慧娘開始,七、八年間,竟有一百多篇文章主張應恢復演鬼戲,直至出現了“一朵鮮艷的紅梅”的孟超同志的《李慧娘》和繁星同志的《有鬼無害論》,當時,要批評這種現象的背景是什么,我不清楚,只是默涵兩次催我趕緊寫出來,我只好連夜看材料趕了出來,而且由《光明日報》排出,先送默涵,拿給我看時,已是一個大花臉的改樣。雖然還是我原來的小標題,內容卻大大豐富了,補充、修改的都是說理部分,大大削弱了我那種生硬的批評語氣,題目《非常有害的“有鬼無害論”》,也是他改定的。文革后雖然出現大反盤,特別是《紅梅閣》和《李慧娘》,卻也并未持久。從根底上看,如果舞臺上盡是鬼影憧憧,也不能完全“無害”,至少這篇文章,雖是批評,卻是說理的,但那是默涵的修改,不是我原來的文字。

批評鬼戲的文章完成以后,我就想回頤和園,默涵可能考慮到總讓我寫批評文章,未免傷眾,就叫我留下再寫一篇肯定戲曲改革成功劇目的文章,并在劇本討論會上發言。發言的題目是《“推陳出新”首先是“出”思想之“新”》,重點分析了各劇種的幾個改編成功的劇目,如蘇昆的《十五貫》、福建蒲仙戲《團圓之后》、川劇的《拉郎配》、京劇的《楊門女將》,我電話告知默涵,我要重點談這四出戲,因為都是我看過的。他說很好。文章他就不看了。我發言后,文稿被《劇本月刊》拿走,發表在它們的1963年第11期刊物上,那時我們都已回到頤和園。

從1963年夏秋之交,到1964年夏秋之季,我們斷斷續續在頤和園度過了一年的時間,住的房子雖然簡陋,除默涵、光年、水拍每人一間小房外,我和陳默合住一間小房,其庸、黎之、謝永旺合住云松巢附屬院落的一間大房,其庸有教學任務,每周總有幾天不在。吃的也不豐富,但老于師傅總是想辦法給我們改善伙食,肉類不多,他每天起得很早,就是為了到園里看看剩余的魚類,因為人家首先要供應接待外賓的御膳食堂。因此,我們吃到的魚類繁多,有胖頭、草魚、白鰱、鯉魚、鯽魚,稀有的是桂魚,而且量都不大,都是昆明湖“產品”。于師傅廚藝甚高,園子里凋謝的白玉蘭,他都炊得很好吃。沒人抱怨伙食差。那時大家都不富裕,幾位領導手頭也很窘(這其中恐怕也有女主人“控制”)。記得1963年冬天,葉以群同志從上海來北京開會,默涵要請他吃一頓涮羊肉,可他月底沒錢。他知道我那幾個月連續發表了五篇長文,總有幾百元稿費,就在飯桌上說:“李希凡你有錢,先借我四十元請客,下月還你。”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其實我也受女主人“管制”)。當晚回家取了60元給他。默涵不要,只拿40元。這時,我才知道,我的幾位領導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至少默涵、光年是如此,他們家庭負擔較重,水拍則是另有苦衷……

盡管如此,我們在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中生活得很愜意、很和諧。白天看材料、討論問題,每天早餐前可到園內散步、打拳鍛煉,晚上游人散去,飯后大家一起散步聊天,聽默涵、光年講文藝界趣聞,笑聲不斷。云松巢地處排云殿西半山路上,兩個院落六七間房,我覺得它大概是侍奉皇上的太監頭兒住的地方,一進門,是一大叢粗壯而碧綠的翠竹,長得十分茂盛。春季它會冒出幾顆春筍,記得于師傅曾挖過一個大筍尖給我們做了一盤肉絲炒筍尖,十分鮮美。默涵說:“只此一次,下不為例。因為我們吃了這筍尖,就會損失一棵大竹子。”

作為住所,云松巢,在我眼里并無優點,進它的門還得拾階而上,我記得,仿佛得上二十或三十幾個臺階,才能到頂層住室,堂屋前是一個方形廊屋,我們在這里的春秋夏三個季節,都是把它作餐廳。我是一個不大喜歡活動的人,除去晚間集體外出散步,早上他們的園內鍛煉,我很少去。因為我那時就體胖,一次上下總是一身汗。默涵看到我一個人坐在屋里,有一天,在飯桌上就嘲笑我說:“李希凡,俗話說,吃飯留兩口,飯后百步走,娶個老婆丑,活到九十九。你可倒好,哪樣也不沾。飯吃得這么多,飯后哪兒也不走,娶個老婆也不丑。我看這樣下去,別說九十九,活到六十六就不錯了。”大家都笑了。我卻沒想到他會開這樣的玩笑。不過,我也被他說得想鍛煉身體了。看到其庸天天早起在云松巢上面小樹林里打太極拳,我就求他教我,他一招一式教得很認真,我大概學了一個多月,總算照貓畫虎把那一百多式楊氏太極拳練下來了,不能再麻煩老師,就找個地方自己練下去。我知道我那一招一式,離太極境界遠得很,就拿著其庸送的那本楊氏太極拳譜,一邊讀一邊照著畫式規正自己的動作。這回我可提高了警惕性,為了不讓默涵看見,我就在后山找了個比較隱蔽的地方,自己練起來。因為他的晨練就是散步爬山,但終究還是沒有逃過他的眼睛。又是在吃飯時,他突然問我:“你練的是什么拳?”我知道他又要“攻擊”了,趕緊理直氣壯地回答:“楊氏太極拳。”他聽了哈哈大笑,說:“我看,你練的是狗熊式太極拳倒差不多。”大家也從我的胖樣里想象出我的“拳式”,一起笑起來……

老實說,在去頤和園以前,我沒想到默涵在生活中也如此幽默風趣、平易可親,但這卻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或許因為我們太熟了,他只和我開玩笑。不過,在那緊張的時代,好景不能太長,我想,這段生活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太奢侈了。到了1964年夏天,舉行了現代戲匯演,對上海的革命現代戲《智取威虎山》,我在座談會上談了點意見。第二天,默涵打電話通知我,說江青要找我談話。還說:“我就不陪你了。你就在《人民日報》等,明天下午中南海會有車接你。”這段情節我在幾篇文章里都談過,不再重復。我從江青那里回來,曾先后向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揖和默涵匯報過大致情況,默涵默然無語,我則滿腹狐疑,覺察出要有一場風雨。頤和園的群體,首先是三位領導已經不來了,最后曾留守過冬天和春天的陳默和我,也必須離去了。我和陳默商量,大家寫的稿子,總得有個交代。由我收集起來,在《人民日報》排出草樣,留待以后工作的繼續。默涵同意我這樣處理。排印出來的初稿居然有32萬字之多,我分送每人一本,隨后,我就隨人民日報大隊人馬參加“四清”去了。

1965年夏,我“四清”歸來,“文革”的風暴已在醞釀中,人民日報文藝部的領導換了班,陳笑雨同志調往華北局,袁鷹同志參加了第二班“四清”工作隊。文藝部來了兩位新領導,但卻斷了同中宣部的聯系。我雖去看過默涵,他只問了問我“四清”的情況,并開玩笑說:“你是通州人,“四清”也不避嫌,小心明兒人會跟你算賬。”我說:“這條辮子抓不著,我家在城里,和農村沒關系。”我看他在忙文化部的工作,只好告辭出來。

1967年“文革”開始,中宣部成了“閻王殿”,文化部成了“帝王將相部”,部長陸定一,又成了“彭羅陸楊”反黨集團的一分子。默涵是閻王殿文藝方面的“二閻王”,當時正趕上要紀念魯迅,我還沒被揪出來,還是文藝版的臨時負責人,奉命去中宣部開會,那時的部長是熊復,聽他布置了一下工作,無非是批判文藝黑線,批判“四條漢子”。我開會出來后,看到那可以見證“五四”運動的大榆樹前聚滿了紅衛兵,喊著口號,據說中宣部要把“閻王爺”們揪出來示眾,陸定一、周揚同志都不在,默涵是不能幸免了。我想不出他的剛直的性格,怎能受此侮辱。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我不敢看,也不愿看,連忙快步走出……

再見默涵,已是粉碎“四人幫”后,他從南方干校解放歸來,我和其庸相約去看他。那時他還住在沙灘東街的舊居里,他依舊是精神抖擻,見了我們很高興,對自己的受難,一句沒談。只說了江青太不自量,想靠主席的威望胡作非為,她也不想想,主席不在了,哪有她的好果子吃。隨后,默涵雖在文化部復職,卻不再在中宣部工作,這可能是因為他對十七年文藝的功過是非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沒有像有些人那樣作揖道歉,而是恪守黨的原則,正確的堅持,錯誤的改正,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從他那篇答辯文章里就可以看出,他立場鮮明,義正辭嚴,自是為時尚所不喜。

80年代初,我還在《人民日報》編副刊時,就和默涵已無工作聯系,也不知他在文化部負責哪方面的工作,但他時常還有電話來,或寄篇短文給我,對一些文藝現象發表意見,言簡意賅,說理透徹。我的領導即使并不歡迎,因無可挑剔,也就沒有要求我抽換過他的文章。1986年9月,我調中國藝術研究院時,他已離休,我打電話給他告知這一消息,他很高興,贊成我去搞研究工作,卻突然問了我一句:“你走了,我把文章寄給誰呢?”這話問得我一怔。默涵的雜感文雖然銳利,卻說理周全,報刊有什么理由不發表!我不加考慮地回答:“藍翎還在,他可能接我的班。”但事后一想,也不免有些蒼涼,連默涵都有了寫文章無處發表之虞,時勢豈非在變!

默涵逝世,是《光明日報》張常海同志,在中國教育社科研究中心召開的一部“舶來”影片的研討會上告知我的,他頗有感慨地說:“默涵在世,他一定會寫文章的。”我默然,想起我離開《人民日報》時他問我的那句話。

從《新京報》上看到默涵的遺愿是把他的骨灰埋在頤和園里,否則,就倒進馬桶里沖掉。我怦然心動,想起了1963年進頤和園的第一個夜晚,飯后大家一起走下云松巢散步,時已“凈園”,偌大的園子似是只有我們幾個人,說話的聲音不高,也會傳出很遠。那天真是皓月當空,碧空如洗,這皇家園林的湖光山色,都隱約在月光下,雄偉的排云殿,也掩映在明暗之間……默涵提議,今晚游園要揀一條沒有走過的路走,于是,我們從石舫沿著小路走向玉帶橋,一直向南,專找叉道走,走了兩個小時,也沒走出蘆葦和水塘,怎么也看不到十七孔橋的影子。水拍一向少言,一路上只聽到默涵和光年的朗朗笑聲。我最愛聽光年同志講文藝界的趣聞佚事。他講話拉著長聲,像個首長訓話。可是這拉長聲,卻有助于他講趣聞的“藝術表達”,增加笑料,使大家忍俊不禁。我們漫走了三個多小時,終于碰到了東院墻,這才踏上了歸途,已是深夜……

在我的印象里,在建國后的文藝戰線上,默涵是個最忙碌的人,在頤和園這段時間的“放松”,可能是他一生都沒有再得的機遇,使他到老都眷戀難忘:不過,他生性豁達,并不真正在意自己葬在哪里。但是,難道真是青山無處埋忠骨嗎?

默涵長我十五歲,當然是我的良師。他是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也是一位真正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文藝理論家,堅持真理,忠貞不渝,即使不同意他觀點的人,對他的人格、文品,也不能不豎起大拇指,說一句:“那真是一條硬漢子!”這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作者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亚洲欧洲综合|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91福利片|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AV在线天堂进入|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亚洲永久色|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少妇精品网站|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四虎AV麻豆|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亚洲无码37.|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色国产视频| 色婷婷色丁香|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91精品视频| 91精品亚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aⅴ天堂|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三级a|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日本a级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成肉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美女国产在线|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婷五月综合|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