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菁
我國優秀女子佩劍運動員張瑩,1982年出生,從2001年開始從事佩劍訓練,至今在一系列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得了5次全國比賽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佩劍個人第8名,第10屆全國運動會女子佩劍個人第2名及團體冠軍。該運動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我們認為與對她實施的專項體能訓練方法有密切的關系。
1高強度的下肢力量及體能儲備訓練方法與成效
1.1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弓步數量:15S快速完成單一弓步,或者是向前向后等移動中的一系列的弓步動作。每組間歇時間一般控制在2-3min,目的在于提高張瑩機能乳酸的耐受力,增長肌肉橫斷面。
1.2負重弓步:拉弓步時先拉一個最大負重的弓步。一般是以張瑩自身重量的10%負重弓步練習每組20次,5—10組,間隙2min,讓其得到恢復,隨后再進行下一組練習。
1.3步伐的加速位移練習:聽到信號后急速后退,再聽到信號小步伐連貫向前,前進時不要求速度,但要求步伐的步幅。做到小而連貫,后退時聽到信號反應及時,達到最快的后退速,做到步頻快并且有一定的步幅。
1.4速度練習:為了使張瑩的下肢肌肉收縮頻率有所提高,訓練方法為:10-12s完成所規定動作的最快頻率,間歇20s的短暫休息再重復進行,共4次1組,4-6組,兩組間隔休息2min。
1.5綜合性訓練:實戰姿勢下蹲跳、下蹲跳弓步、7m往返步伐移動。這些專項素質訓練能快速提高運動員的下肢力量。因為這些綜合性練習的運動部位、動作結構、用力的性質都符合比賽中專項的素質要求。
通過以上的訓練手段使張瑩體內的ATP和CP儲備最多維持高強度活動10s左右時間。因此張瑩的機能較好地具備ATP、CP的儲備和供能能力,高能磷酸物得到了良好供應。
2手上訓練內容及協調靈敏度訓練要點與成效
2.1手上訓練法:女子佩劍中的劈和直刺是比賽中唯一的得分手段。據統計,一場比賽從個人賽打到決賽,劈和刺要近200次左右(張瑩達到230次)。張瑩在比賽中動作線路多、握劍能力強、力量足、動作小、變化突然,基本上都能做到準確、快速、突然,這需要運動員具備手臂力量爆發力及手指控制劍的能力。在平時訓練中,一般采用15kg杠鈴快速挺舉,每10組為一單元,每組30次,必須在15s內完成。通過一個階段練習,張瑩手臂和手腕力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2.2協調性、柔韌和靈敏訓練要點:在對張瑩的協調性、柔韌和靈敏性訓練中,要使她把平時訓練的技戰術運用到實戰比賽中去,再根據不同對手運用不同的技戰術,做到戰術多變,這需要運動員自身的理解力。因此,在協調性、柔韌性訓練的同時,要以動腦筋、善思考、理解力強、想象力豐富、具有創造力和應變能力的動作為練習手段。
張瑩個子較高,相對來說反應值的能力低一點。然而擊劍運動員必須手腳和大腦思維結合,要求運動員在視覺接受刺激信號并及時分析判斷后,能隨意做出任何相應技戰術。張瑩在佩劍比賽中各關節活動都很大,特別是下肢髖關節和上肢肩關節活動幅度更大。為保證使其大幅度地完成動作,防止受傷,一般采用以打羽毛球、7m移動往返跑、跳繩雙飛等訓練方法。由于在專項能力訓練上抓得很緊,所以張瑩一般在世界大賽和全國比賽中都能根據賽場上的情況變化,隨機應變,迅速做出進攻、劈刺、躲閃等動作。
2.3速度訓練方法與成效,
A、快速高抬腿跑、有力后蹬跑、有節奏性的小步跑;
B、60m速度跑,注意動作輕松和技術要領;
C、沿直線快速跑50m;
D、集體聽信號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m;
E、行進間30m、60m跑;
F、放松跑、加速跑交替進行訓練;
G、50m跑與放松、加速跑完整練習;
通過以上的訓練方法,張瑩的位移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速度有很大的提高。
2.4心理承受能力訓練要點
A、認知教育:對奮斗目標的價值的認可和經歷挫折意義的認識,能明顯增加運動員的動機水平,有意識地接受鍛煉。
B、意志磨練:鍛煉意志力,經歷困難,挫折和成敗的歷程,從難從嚴從實踐出發。
C、勇于挑戰:以積極、堅定、豁達的態度迎接困難和挑戰,有助于心理承受力的培養。
D、模擬訓練:心理訓練或賽前訓練中都可以模擬各種變化的條件、困難的環境、不利的局面、裁判的誤判、對手的挑釁等情況,爭取最佳的應對策略,正常發揮技戰術水平,模擬訓練有助于提高心理準備程度,培養心理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