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發
摘要:商業賄賂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近年來,商業賄賂在我國部分行業和領域不斷蔓延,給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嚴重的危害,治理商業賄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會計作為一種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管理活動,對治理商業賄賂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優勢,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會計這一有效的治理手段,在治理商業賄賂中發揮作用。
關鍵詞:商業賄賂 治理 會計對策
商業賄賂作為一種為謀取商業利益而發生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社會經濟現象,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商業賄賂在我國部分行業和領域不斷蔓延,給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在我國,自從2006年溫家寶總理強調反腐敗的重點是治理商業賄賂以來,全國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治理商業賄賂的風暴。在理論界,諸多學者和專家對商業賄賂治理問題做了許多有益的探討,但大多是從法律角度進行研究的。筆者擬從會計角度提出商業賄賂治理的基本對策。
目前關于商業賄賂的界定,理論界存在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理解。
狹義的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銷售或者購買商品而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對方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廣義的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為達到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目的,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在賬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構成商業行賄;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賬外暗中收受回扣的,構成商業受賄。
筆者認為,以上兩種定義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中:狹義的定義實際上僅指商業行賄,讓人誤解商業賄賂的主體僅為經營者,商業賄賂的行為僅是商業行賄行為,而不包含商業受賄行為;廣義的定義雖然用行賄、受賄來表述給予回扣或收受回扣的性質,但是它把商業賄賂的表現形式僅限于回扣上,實質上也縮小了商業賄賂的外延。
本文嘗試對商業賄賂進行重新界定,提出以下定義:商業賄賂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經營者違反法律規定,為獲取經濟利益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及對方單位或者個人收受賄賂的行為。這一定義是對廣義商業賄賂外延的進一步擴展,它表明了商業賄賂不僅是發生在商業活動中,而是發生在包括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采購以及資源開發和經銷等領域在內的范圍更為廣闊的經濟活動之中。從商業賄賂的表現形式上看不僅僅是回扣,還包括收付好處費、辛苦費、介紹費、酬勞費、活動費、信息費等手續費;在節假日以禮品和禮金的名義行賄的禮品和禮金;高價購買受賄人或其親屬出售的物品、字畫等以購代賄;以賭博輸錢代賄;以提供免費旅游、宴請等滿足受賄人吃喝玩樂欲望的活動等消費項目代賄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一、會計是治理商業賄賂的一種重要手段
關于商業賄賂的治理問題,世界各國一般是以法律手段對商業賄賂進行治理的。諸如德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商業賄賂法,該法對商業賄賂行為作出了懲罰性的規定;而美國的《海外反腐敗法》則是世界上最嚴厲的法律之一;我國1993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96年11月發布的《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也對商業賄賂及其處罰做出了規定。
實際上,商業賄賂的治理除了采用法律手段進行之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治理手段就是會計手段。由于會計是一種對各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管理活動,它對各單位每一項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合理性和有效性等3方面都要進行審核和控制的,以保證會計信息客觀反映各單位財務上的問題。因此,會計人員若能真正負起責任,完全可以通過對這3方面的審核與控制,有效地從源頭上防止商業賄賂行為的發生,這必將在治理商業賄賂方面發揮很大的監督作用。
(一)從商業賄賂的特征看,商業賄賂的發生與會計密不可分
商業賄賂一般是發生在經濟活動中,它的產生與經濟活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商業賄賂是經濟活動中的一種不正當交易行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非法性,商業賄賂行為一般是在“賬外暗中”或“賬內暗中”進行的,“賬內”是指不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如實入賬,“賬外”是指不入正規的財務賬,“暗中”是指在合同、發票中不明確表示,或者是以其他名目掩蓋其真實名目,資金最后進入個人腰包或者單位小金庫,它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財務會計等方面的法規;二是隱蔽性,商業賄賂是一種不正當交易行為,其目的在于爭奪商業機會,掠奪商業資源,搶占市場份額,從而獲得高額利潤,因此商業賄賂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出自故意,以排擠競爭對手,客觀上是通過秘密的方式向個人或單位支付或收取財物的行為,這一行為往往是以偽造財務會計賬冊等非法形式進行掩蓋的,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我國的《會計法》中明確規定,對不真實、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憑證和經濟業務,不予受理。從業務性質上看,商業賄賂是商業經濟活動中發生的一項資金支付業務,但這種業務是違法的,不能納入單位的會計核算體系,否則就違背了《會計法》的規定。正是商業賄賂的非法性,造成了商業賄賂的隱蔽性,兩者相輔相成。由于會計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因此,商業賄賂的發生與會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從會計的基本職能看,會計具有發現商業賄賂的可能性
會計具有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兩大基本職能,盡管商業賄賂具有隱蔽性,但只要資金是從單位流出的,會計就基本上能客觀反映或發現財務會計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商業賄賂是一個行賄與受賄的雙方面經濟行為,這就決定了商業賄賂行為發生之后,就一定會有一方需要對商業賄賂資金進行登記,根據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即使受賄方不進行入賬登記,那么行賄方一般是要對這一非法性的資金支付行為進行記賬的。當商業賄賂的資金在單位發生流入或流出時,如果會計人員能依據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商業賄賂資金收付的業務根據真實性、合法合理性和有效性原則進行審核與控制,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因此,只要會計人員能嚴格按照會計法規的規定進行經濟業務的審核與控制,必將會遏制或減少商業賄賂行為的發生。
綜上所述,會計是一種能從源頭上遏制或減少商業賄賂行為發生的有效管理工具,是治理商業賄賂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治理商業賄賂的會計對策
(一)在會計行業樹立誠信觀念
商業賄賂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復雜性,要遏制商業賄賂,首先必須樹立會計誠信的觀念。誠信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也是人們在長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種外在表現,通過誠信觀念的樹立,使會計人員能自覺抵制會計造假。其次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運用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使會計人員增強誠信觀念,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另外,還要建立會計信用評價系統,通過建立會計信用檔案加強信用軌跡跟蹤,通過報刊、電視、公共網站等媒體定期對會計的信用進行公示,實施會計人員誠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
(二)強化會計的反商業賄賂意識
通過反商業賄賂意識的樹立,使會計人員認識到自己在反商業賄賂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增強責任感。會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商業賄賂給政治、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危害,牢固樹立反商業賄賂意識,堅決不為商業賄賂的發生提供方便。同時,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一定要加強學習,不僅要學好會計專業知識,貫徹落實好《會計法》,還要學習其他的相關法律,牢固樹立法制觀念,以法律為武器,增強預防商業賄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