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通過電子商務融入現代服務業經營,與瑞典政府及相應機構在過去20年中大力推進該產業的發展不無關系
世界知名企業如愛立信、ABB、宜家、沃爾沃、伊萊克斯等,背后都有一個顯眼的商標“Made in Sweden”。然而據統計數據顯示,支撐瑞典經濟近年一直保持上升態勢的卻是大量的中小企業。在瑞典,中小企業劃分采用定量界定標準,即雇員數少于250人的企業為中小企業。目前這樣的企業已有516584家,占瑞典企業總數的99%,吸納就業數占企業總雇員的60%以上,銷售額占全社會銷售總額57%。
瑞典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和世界上最重要的新技術研發的國家之一,在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汽車、清潔能源等領域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瑞典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程度頗高。以電器設備制造商ABB公司為例,已經有30%的標準件實現網上采購,僅此一項可以為公司減少采購費用20%。通過互聯網,許多傳統企業實現了由大型制造業向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市場和科研為導向的轉變。大型企業著力打造新經濟,集中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非核心業務的外包為瑞典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大企業通過與中小企業訂立長期的合同,可以保證其商品以高品質、低價格和低成本的供應;中小企業作為大企業的供應商、分銷商和分包商,通過執行分銷、供應和服務等職能,與大企業形成了“合作伙伴”和“戰略性聯合”的合作關系。中小企業通過電子商務融入現代服務業經營,與瑞典政府及相應機構在過去20年中大力推進該產業的發展不無關系。
來自政府的政策支持
1990至1993年之間,瑞典經濟出現負增長,GDP年均增長率為負0.8%,2.1萬家企業破產。為了繁榮經濟,政府在90年代中期及時調整了產業政策。產業政策的調整為瑞典制定中小企業政策提供了較大的調控空間。為了減輕中小企業執行各項政策和規章制度的行政負擔,瑞典工業部成立了一個特別職能小組——簡化工作組(Simplex Group)。該小組成員由來自不同部門的代表組成,主要協調政府部門間的政策和法規簡化工作。Simplex Group 在所有企業政策、法規頒布前進行評估,分析其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關注他們是否為企業造成額外支出和負擔,政策的執行是否會干擾企業間的正當競爭等。也就是說,在沒有考慮對中小企業成本影響的前提下,任何政府部門不能出臺新規定。
瑞典電子政務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了政府職能的運行效率。由于實行統一式管理和協議式信息共享,打破了部門間的界限,使政府各部門從分離服務走向業務協同和功能整合,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中小企業只需登錄政府門戶網站,就可以方便地訪問政府部門,市政機構和地區政府網站,實現在線服務、信息查詢、網上電子交易、繳稅、退稅等信息和服務共享。
在電子商務推進過程中,由于大企業資金雄厚、創新能力強,在運用電子商務促進企業發展方面積極性較強,而中小企業則相對較弱。為此,瑞典政府委托瑞典商務發展署(NUTEK)完善中小企業技術支持網絡、投資網絡、信息及資訊網絡,改進中小企業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應用能力。同時,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國際合作能力,瑞典建立并完善了TIPPS中心網絡。TIPPS中心網絡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盈利組織,由分布全國各地的17個TIPPS中心組成,每個中心都建立在地方性大學,特別是新成立的地方性大學中,是由大學、咨詢公司和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組成的一個聯合體,其活動由網絡統一協調和管理。該網絡的目的是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和人力資源,采用商業化運作的方式,建立一個主要針對中小企業技術轉移的全國性網絡。
該網絡與瑞典駐外使領館聯絡局(STATT)、瑞典科技園協會、瑞典國家測試研究所(SP)、國家遠程教育網(NITUS)等機構和一些地方性支持中小企業技術轉讓的基金和技術轉化中心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未來將建成一個國際性網絡。通過該網絡,能夠及時將世界各地的新技術和知識轉移給瑞典的企業和社區。
多樣化的融資渠道
瑞典多樣化的投資渠道也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目前瑞典政府下屬機構的種子基金包括瑞典創新中心(SIC),瑞典工業設計基金(SVID),瑞典工業發展基金,ALMI的風險基金和NUTEK的創業基金等,主要為剛起步的公司提供從產品研發、工業設計到企業發展全方位的服務與支持。各基金的職能分工比較明確,SIC主要對創新發明予以資金支持;SVID為企業提供有關工業設計發面的支持; ALMI和NUTEC主要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業務咨詢、業務拓展等綜合服務。接受貸款的企業可以在生產運營并實現營利后,再逐步歸還貸款。對雇員人數不超過50人、營業額不超過4000萬瑞典克朗(1克朗約兌換1元人民幣)、資產不超過1500萬瑞典克朗的中小企業,政府實行對建筑和機械設備投資額15%的補貼。
風險投資業的資金注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另一個經濟支持。投資者包括商業化投資者、私營風險投資者、風險投資管理基金、政府風險投資機構、外國投資者以及隸屬于大型企業集團、為其核心業務技術提供風險投資的公司等。對國外資本的注入,瑞典政府采取開放的態度。據瑞典風險資本協會(SVCA)統計,70%風險資本來自境外投資者。2000年,瑞典政府頒布了《全民信息社會》法案,確定了瑞典IT政策的新目標,即瑞典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所有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術的國家。該法案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瑞典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的發展。瑞典全國90%以上的企業員工在工作中使用計算機,80%以上的企業在訂單管理、生產計劃、生產管理、庫存等方面廣泛應用IT技術。這些措施使得瑞典的中小企業在投資者所關注的產品和企業管理科技性方面具有相應的優勢。
目前,瑞典已經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荷蘭和以色列等眾多國家的風險投資公司。外國資本的注入為企業帶來了新技術和新的就業機會,也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科研轉化提供了資金支持。
將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轉化為生產力
近年來,瑞典實施了“創新瑞典”戰略,鼓勵企業和個人加強與教育系統的互動與合作,促進全社會創新氛圍的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數量也明顯增加。目前,瑞典在創新經濟方面的表現列全球第一,是世界上人均擁有發明專利和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之一。瑞典重視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投入,科研投入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4.3%,其中企業占75%,高教部門占22%。
瑞典在基礎性研究、企業研發、科研轉化和技術轉讓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在充分發揮科研院校的潛力和優勢的同時,注重加強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在提倡全民受教育的前提下,加強對實用性人才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瑞典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大學和企業合作密切。能力中心是瑞典采用的一種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結合,發揮大學、企業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目前,瑞典全國共有28個能力中心,分別設立在8所重點大學和科技學院,主要研究領域涉及能源交通和環境、生產和生產工藝、生物和生物醫學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等。中心由大學(或學院)、企業和NUTEK三方組成。每個中心都依托于一所大學的多個系和多個系統,以獨立實體或系內一個專門單位的形式存在,但財務由董事會獨立管理。中心董事會由政府機構、企業和大學的代表組成,董事會主席必須由企業人員擔任。從資金配置上看,能力中心由政府、大學和企業共同投入,并且企業投入不低于政府投人。能力中心計劃投入150億瑞典克朗,平均每年投入約5億瑞典克朗,約占瑞典科研總投入的1%。中心研究活動分階段進行,資助也按三三制分階段進行。如果階段評估不合格,中心將終止資助下一階段的科研活動。從人力資源配置上看,中心人員實行雙向流動機制。對企業而言,企業人員不僅可以參與中心的研究工作,還可以在中心的科研項目中攻讀學位。此外,大學中的研究人員也可以到企業去工作,借助企業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完成科研任務。目前,瑞典全國共有250家企業參與了中心的合作,其中20%為中小型企業。能力中心是瑞典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一種全新的科技中介組織,他促進了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緊密結合,實現了企業技術創新,提高了科研人員實施科研項目的綜合能力,強化了大學和企業的協作關系,加速了科技創新資源的優化流動。
瑞典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還專門成立了工業發展中心(UC)。該中心致力于為企業發展、產品研發以及RD等方面提供資助,并通過技能培訓、業務拓展等形式為中小企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