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艷
【設(shè)計思想】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情詞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使人讀后確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只覺得景美,情美,詞美。但傳統(tǒng)中我們常把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定位在“字字落實、句句翻譯”上,將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懂”的層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學便成了字句翻譯課、古漢語知識課。結(jié)果,即使像《與朱元思書》這樣富有情趣和靈性的文章也被肢解為零碎的文字,美感全無,雅致全無,原本“文、情、意、理”一體化的學習過程也被嚴重削弱,只剩下“文”中較低層次的部分。
《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基于以上要求,我將文言文的教學重心由字詞句法轉(zhuǎn)向?qū)ξ谋镜那楦畜w驗,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讀出韻味,讀中品味,讀后回味,充分感受文言文閱讀的情趣、意趣、理趣,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目標】
1.指導(dǎo)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重視朗讀訓(xùn)練,增強文言語感。
2.體悟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主旨,感受文章意趣。
3.了解古人模山范水的寫景藝術(shù),體會語言妙處,提高欣賞品位。
4.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運用聯(lián)想想象,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分層朗讀,合作探究,美點尋蹤,比較閱讀。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質(zhì)疑、討論為主。
【教課時數(shù)】
一課時
方案A
一、讀出韻味,感受文言文“入乎其內(nèi)”的“情趣”
1.讀,要讀出有我,讀出問題思考。
一程山水一程歌。由同學們爭相吟誦山水田園詩文導(dǎo)入新課,解題,簡介作者。
參閱注釋,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地方勾畫下來。倡導(dǎo)同學們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鼓勵大膽提問:可明知故問,為的是提醒別人注意;也可有疑而問,為的是自己正確理解。通過自讀,就字面理解你產(chǎn)生了哪些問題?就文言詞語理解方面你總結(jié)出了哪些規(guī)律與方法?就文章內(nèi)容你能生發(fā)哪些思考?(如:此“書”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提出討論,以助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讀,要讀得忘我,讀出頓挫有致。
思考:富春江的水“異”在何處?山又“奇”在何處?吳均用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水異山奇”,請你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來分別傳達富春江水與山的特點。
此環(huán)節(jié)每遍讀要有目的,有效果,有層次,即體現(xiàn)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二、讀中品味,感受文言文“沉乎其中”的“意趣”
1.讀,要驅(qū)遣想象,品出意象合一。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行。”如果你是導(dǎo)游,請發(fā)揮想象,選擇描寫“異水”或“奇山”中的一兩句,用生動的語言加以解說。
2.讀,要含英咀華,品出意外之意。
作者看到富春江兩岸高山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請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情感和意趣的語句,加以品析。
三、讀后回味,感受文言文“出乎其外”的“理趣”
1.讀,要讀出思考,悟出人生理趣。
情景相生。如果是你登臨此山,你又會作何感想?仿照下面句式試著補寫一句。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
2.讀,要讀出回味,讀出余音繞梁。
這篇山水小品文,僅用114字便生動真實地描繪出了富春江的旖旎風光,似一幅山水寫意畫。你認為這篇文章美,美在何處?感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根據(jù)課文意境,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導(dǎo)游詞。
山水怡人,讀書養(yǎng)氣。下面看看在你的腦海里留下了哪些“奇山異水”的雄姿倩影?看誰在課堂上背得多?
方案B
一、調(diào)動積累,導(dǎo)入激趣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由競背以前學過的山水小品文中的名句導(dǎo)入,提出學習內(nèi)容:《與朱元思書》與《三峽》比較閱讀,看看兩篇美文在“文、情、意、理”等方面有哪些異同。
二、方法點擊,疏通文意
1.回顧閱讀《三峽》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思考可借鑒哪些方法品悟到富春江“奇山異水”的美,交流《與朱元思書》的閱讀方法及建議。
2.注重朗讀方法指導(dǎo),讓朗讀貫串課堂教學的始終。在誦讀中教師既是參與者,也是參悟者,更是促進者。教師在學生難讀處加以示范,在學生朗讀不到位之處加以引導(dǎo),作為隱形的有力穿“珠”者,恰當?shù)匕才艑W生各種形式的誦讀。教師可靈活運用錄音范讀、領(lǐng)讀、跟讀、輪讀、齊讀、自由讀、小組讀、表演讀、評價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生疑,讀中答疑,讀中感悟。
三、誦讀想象,再現(xiàn)畫面
誦讀時將《與朱元思書》所描繪的畫面盡可能地在腦海中再現(xiàn),看誰背得又快又多。
四、比較閱讀,品讀賞美
1.這兩篇文章為我們描繪了兩幅至美的山水畫卷,你覺得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哪些異同?你更喜歡哪一篇?或談?wù)勀愀矚g哪里的美景?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但教師要適時點撥,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
2.誦讀歷代文人墨客贊美富春江美景的詩文;或把《與朱元思書》與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進行比較,思考同寫富春江景,二者有何不同?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和品評鑒賞能力。
當然,學習有法,教無定法。同樣面對文言文,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教出不同的情味和效果來。但無論怎樣的教學模式,只要能讓學生們“學”得其法,“讀”出其味,“悟“出其神,能讓課堂成為師生智慧飛揚、情感碰撞的舞臺,成為師生共創(chuàng)的富有生命氣息、鮮活靈氣的課堂,那課堂便是不再尷尬的理想課堂。而這一切永遠值得我們探索和追求!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學 4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