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鏈戰略聯盟的演變和其他任何自然系統一樣,有著其發生、發展乃至終結的生命周期。文章從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定義出發,分析了供應鏈戰略聯盟不同生命階段的特點,實際闡述了供應鏈戰略聯盟在企業中的運用情況。借助傳統生命周期的理論方法,以聯盟利益最大化為判別標準,理性企業為研究前提,對供應鏈戰略聯盟的生命周期進行界定,在一定程度上輔助了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轉換時的決策工作。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27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9-0092-04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has nothing different with the natural system whose life cycle is consisted of change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the paper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 in every life phase and argues about the real application in companies. Refer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the paper defines the life cycle of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on the guideline of the maximum benefits which does something good to the company decision in different life phase.
Key words: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strategic alliance; life cycle
0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整個市場競爭呈現出明顯的國際化和一體化,從而導致了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企業面臨著不斷壓縮成本、縮短交貨期、提高質量、改進服務等壓力。任何一家企業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具備相應的競爭能力,單個企業通過自身的資源很難應付所有需求,只有優勢互補,才能共同增強競爭力,于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組織形式——供應鏈戰略聯盟應運而生。
供應鏈作為一種價值的增值鏈,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客戶等。雖然他們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這個目標走到一起,然而各自都還是獨立的經濟核算體,都還是將自身利益最大化放在企業戰略首位。一旦某個企業發掘戰略聯盟并沒有給自己帶來比以前未確定聯盟關系時帶來更大的利益,或者和其它企業結成聯盟關系會帶來更多的收益,那么現有的聯盟關系就會發生動態變化,要么永久瓦解,要么更換合作伙伴,重新構建。這就使得供應鏈戰略聯盟關系呈現周期變化,即本文的研究重點——供應鏈戰略聯盟的生命周期。
1生命周期理論概述
1.1傳統的生命周期理論
自20世紀50年代起,以生物進化論為基礎的生命周期理論,被眾多國內外學者視為一種極為有效的理論研究工具,并被廣泛應用于傳統管理的多個領域,形成了諸多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主要代表有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和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1.1.1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最初得以運用是在營銷管理領域。Dean(1950)在《Pricing policies for new products》[3]一文中首次提及產品生命周期概念。隨后,Rink與Swan(1979)在《Product life cycle research》[4]一文中全面探究了產品生命周期的發展規律,文章指出:如果以時間為橫坐標,以銷售額和利潤額為縱坐標,則產品的生命曲線表示為一條近似為S形的曲線,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產品在每一周期表現出的特征和企業所使用的營銷策略各不相同(如圖1所示)。
1.1.2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最早提出“企業生命周期”概念的是馬森·海爾瑞(Mason Haire,1959)[5]。美國的愛迪思博士(Adizes,1989)提出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最具有代表性。他在《企業生命周期》一書中,把企業成長過程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10個階段,并認為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可以通過靈活性和可控性兩個指標來體現。當企業處于成長階段時,充滿靈活性,做出變革相對容易,但可控性較差,行為難以預測;當企業進入老化期,企業對行為的控制力較強,但缺乏靈活性,直至最終走向死亡[6]。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產生,使得人們對于企業管理的思考換了另外一種角度,即從生物體生命變化規律的角度去探尋企業成長問題。本文以企業生命周期作為參考,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論的一種新的應用領域——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
1.2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的提出
由于戰略聯盟的形成、存在、瓦解、重建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的,在供應鏈戰略聯盟關系維持的過程中,其內部、外部環境都會有變化,為了適應新環境或獲取更多的增值利益,聯盟中節點企業也要隨之調整更新。這樣,供應鏈戰略聯盟會打破現有的平衡,建立一種新的均衡結構,再次達到新的穩定狀態。即任何供應鏈戰略聯盟都會經歷一個由簡單合作關系到構建聯盟、聯盟關系波動、聯盟解體(或調整)、重新構建、恢復穩定的一系列變化過程。
在各種相關理論的支撐下,本文提出了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供應鏈上相關節點企業從簡單合作為基礎,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空間而結成供應鏈戰略聯盟關系。這種聯盟關系在不同因素的影響下,以供應鏈戰略聯盟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導向,會打破現有的平衡狀態,聯盟關系出現部分或全部調整。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是指上述聯盟關系從出現、成長、成熟穩定到振蕩變化、調整重建,聯盟重新達到穩定狀態的整個生命循環發展階段[7]。
2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中的應用
本文將生命周期模型引入供應鏈戰略聯盟動態關系的研究中,將供應鏈戰略聯盟的發展分為聯盟構建期、聯盟穩定期、關系振蕩期、瓦解重建期等過程(如圖2所示)。
本文研究供應鏈戰略聯盟生命周期理論在企業中的應用是基于這樣一種大前提:供應鏈上所有企業,不論是核心企業還是其它節點企業,企業做出的決策都是理性的,他們追求的是供應鏈戰略聯盟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企業不會為了個體利益而做出損害聯盟的行為。在進行生命周期過渡的決策時,企業是以供應鏈聯盟整體利益最大化作為決策的主要依據。這樣一種假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理由如下:
一般認為,供應鏈戰略聯盟一系列生命周期的過渡決策由核心企業做出,由于企業的逐利性,核心企業必然能夠獲得比建立聯盟之前更多的個體利益。同時與核心企業達成聯盟合作關系的其它節點在聯盟中必然也是有利可圖的。否則,聯盟關系不會誕生,核心企業會繼續尋找適合的合作伙伴,直到合作各方對于在聯盟中取得的利益水平都表示滿意。這樣,聯盟中所有企業都至少維持了聯盟構建之前的利益水平,并且在長期合作中,必然能夠得到增值利益。
聯盟的其它生命周期的決策過程也可以按照上訴分析得到相同結論,因此,我們可以將聯盟中的節點企業看作理性企業,用供應鏈戰略聯盟的整體利益作為聯盟生命周期過渡的主要決策。
2.1聯盟構建期
在構建前期,許多具有產品供需關系的企業構成一條行業供應鏈,他們之間形成一種網狀結構。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根據各自的需求尋找合作伙伴,彼此之間保持著簡單的合作關系,即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不穩定,合作對象更換頻率較快,此時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整體利益水平為A。
隨著企業之間的合作次數增加,個別企業之間合作關系逐漸緊密,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信息共享程度逐步提高,企業看到了相互合作帶來的利益增值,供應鏈戰略聯盟關系開始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