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信息系統是物流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對該系統進行效益的分析,可評價企業物流信息系統的運行和投資效果,為物流企業管理部門的計劃和決策提供依據。對物流信息系統進行效益分析,可從信息技術的項目投資回報和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益兩個方面進行。從投資角度看,其評價方法包括投資回收期法、投資報酬率法、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綜合評價法等;從物流系統的整體角度看,信息系統的效益有時不一定是經濟上收益的增加,而是作業系統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整個物流系統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可用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訂單處理速度、客戶滿意度等相關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來表示。
關鍵詞:物流信息系統;效益分析;投資報酬率;凈現值;內含報酬率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9-0109-03
Abstract: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logistics system. Carring on thebenefit analysis to this system can appraise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nvestment results, offer the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making policy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benefit analysi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can carry on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the investment-retur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item and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system. See from the investment angle, its evaluation method includes investment recovery period method, investment-return ratio method, net present value method,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metho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etc; See from the whole angle of logistics system, the performa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 sometimes not necessarily is the increase of the income of economy, but the increase of work efficiency of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 increase of management level and service quality of the whole logistics system,finance index and non-finance index such as inventory turnover, accounts receivable rate of turnover, order processing speed, customer satisfaction etc. are available.
Key words: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benefit analysis; investment-return ratio; net present value;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1物流信息系統效益分析概述
要進行效益分析,首先應了解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是一個多層次的、受多種因素制約的經濟范疇。它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投入(物化勞動的耗費和勞動占用之和)與產出(有效的勞動成果)的比較,是質與量的統一,只有當經濟成果大于勞動耗費時,才有經濟效益。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指在信息活動中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它包括信息系統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由于該系統的使用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效益分析來比較信息系統的投入與產出,從而評價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
所謂效益分析是將對某一項目的投資與該項目未來產生的收益進行對比、分析,以評價該項目未來收益的大小及該項目投資的可行性,為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的計劃和決策提供依據。而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分析是指通過對物流信息系統中各項信息技術的投資及其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進行對比、分析,評價某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的效益及該項信息技術的可行性,為物流企業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的計劃和決策提供依據。這一效益可能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如收入的增加,物流成本的降低,也可能是一些非財務性的指標上,如工作效率、服務水平的提高和客戶滿意度的增加等。

2物流信息系統效益分析的特點
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決定了物流信息成本效益分析的特殊性。物流信息效益分析的特點如下:
(1)物流信息系統是一個貫穿整個物流活動過程的系統。其綜合性強、涉及部門多、信息種類復雜,因此不能以單個的子系統作為成本對象來分析和研究,而只能從物流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益來評價。
(2)物流信息系統成本高、投資大,因此不能只看投資后短期內的效益,而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分析和評價未來若干年內的效益和發展趨勢。
(3)物流信息系統涉及的信息技術較多,應按具體的信息技術項目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4)由于物流信息系統是為物流作業系統服務的,因此在評價某一信息技術的效益時,應結合作業系統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
3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分析方法
物流的“第三利潤源”是通過物流現代化創造出來的。而物流現代化離不開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信息化不僅僅是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物流服務的可靠性、精確性及高效率。因此,在對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進行分析時,應從信息技術的項目投資回報分析和物流系統的整體效益分析兩個方面進行。
3.1從投資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統的成本效益
3.1.1投資回收期法
投資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資所需的時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對投資方案總額和預計現金流量之間相互關系的計算,確定需多長時間可以將原投入的資金全部收回。其計算方法由靜態法(不考慮貨幣資金的時間價值)和動態法(考慮貨幣資金的時間價值)兩種,靜態法的計算公式如下: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額÷每年營業現金凈流量。
例如:某物流企業欲投資購買條形碼識讀及打印等一系列設備,總價值為21萬元,該企業以后每年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10萬元,則投資回收期為21÷10=2.1年。可將該回收期與標準投資回收期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進行該投資及該投資在經營期內的效益。
投資回收期的計算比較簡便,易于理解,可促使企業盡最大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縮短投資回收期,減少投資風險。但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也沒有考慮在項目周期內回收期滿的現金流量狀況。
3.1.2投資報酬率法
投資報酬率是投資方案的平均投資額同該投資項目未來期間的平均凈收益之間的比率。其基本原理是:按有關投資方案的有效期限,分別計算其平均投資額和平均凈收益及二者的比率,確定該投資方案在未來投資期限內的平均投資報酬水平。投資報酬率越高,說明投資效益越好。其公式如下:投資報酬率=年平均凈收益÷年平均投資額×100%;
年平均凈收益=有效期間內各年凈收益總額÷有效期間×100%;
年平均投資額=有效期間內各年平均投資余額之和÷有效期間×100%。
例如:某生產企業為進行生產流程再造和現有資源的整合,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提高,要投資購買ERP軟件。預計投資額為100萬元,該軟件投入運營后,由于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預計每年可為企業帶來凈收益如表1所示:(軟件的使用期限為8年)。單位為萬元。
則該項目的投資報酬率計算如下:年平均投資額=100÷8=12.5(萬元);
年平均凈收益=(3+3.5+4+4.5+4.5+4.5+4+4)÷8=4;
投資報酬率=4÷12.5×100%=32%。
通過計算可知,該項目的投資報酬率為32.5%。與該項目的平均報酬率或企業的預計投資報酬率進行對比以確定該項目是否可行。
對于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物流企業來說,該方法可用以評價投資方案的經濟效益,是一種較理想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但該方法同樣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3.1.3凈現值法
凈現值法是指某一投資方案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與現金流出量的現值之差。其原理是:將某投資項目投產后的現金流量按照預定的投資報酬率折算到該項目開始建設的當年,以確定折現后的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及其差額。若差額為正數,表明不僅能獲得符合預期報酬的利益,還能得到正值差額表示的現值利益。反之,則表明投資收益低于預定報酬率,投資者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凈現值的公式如下:
凈現值(NPV)=各年現金流入量的現值之和-原始投資額
該方法由于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因素,能夠反映投資方案的凈收益,是一種較好的分析方法。
3.1.4內含報酬率法
內含報酬率法是指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它是指一項長期投資方案在其壽命周期內按現值計算的實際可能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其基本原理是:在任何一個投資方案中,客觀存在著一個報酬率,它能使投資方案各年的現金凈流量折現后的未來報酬總現值等于該投資方案的原始投資額。內含報酬率實際上是投資項目的真實報酬率。
該方法主要是確定一個合適的資金成本率,若內含報酬率大于資金成本率,則方案可行。內含報酬率法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反映了投資項目的真實報酬率。但計算過程比較復雜。
3.1.5綜合評價法
由于上述方法各具特點,評價的客觀要求與經濟目的也不盡相同,同時由于信息活動的特殊性,單一評價方法的可靠性、科學性有一定局限,可同時使用多種評價方法,全面、完善地對物流信息系統進行評價。
3.2從物流系統的整體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
信息系統的效益有時不一定是經濟上收益的增加,而是作業系統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整個物流系統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可用相關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來表示。這些相關指標有:
(1)訂單處理速度。訂單處理速度=處理的單據數÷處理單據的時間(票/小時)。完善的信息系統會使訂單處理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
(2)物流信息處理率。物流信息處理率=物流信息處理數量(傳票張數等)÷標準物流信息處理數(傳票張數等)。完善的信息系統會使物流信息處理率提高。
(3)存貨周轉率(次數)。存貨周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額。良好的信息系統和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企業的存貨周轉率增加,存貨周期縮短,從而使存貨的儲存成本降低。
(4)應收賬款周轉率。準確、及時的物流及財務信息可能會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增加,應收賬款的回收期縮短,從而減少資金成本。
(5)客戶滿意度。一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能提供準確、及時和豐富的物流信息,能滿足客戶的實時信息查詢,提供及時、完善的售后服務,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
(6)信息準確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和EDI、條形碼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使信息的準確率大大提高。
(7)員工素質(包括計算機操作技能、工作流程的標準化及工作效率)。現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統和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促使員工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同時也會使其工作更符合信息化和標準化的要求。
(8)準時裝運率。物流信息系統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會使準時裝運率有較大提高。
(9)滿足程度指標。滿足程度指標指滿足要求數量與總服務數量的比率(%),一般用揀選準確率、存貨準確率、品類完成率等指標反映。一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會使滿足程度提高。
(10)信息查詢速度。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和先進信息技術會使信息查詢速度大大提高。
(11)缺貨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會使商品的缺貨率大大降低。
(12)業務出錯率。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及EDI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使業務出錯率大大降低。
(13)貨運空載率。GIS和GPS技術的運用會使貨運空載率大大降低。
以上僅列舉了物流系統的部分指標,還有很多指標反映信息系統運行后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利用上述效益分析法對物流信息系統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評價,在確定方案的可行性及在實際運作中各種方案選擇的經濟可行性方面提供參考和依據,為各種經營決策提供信息保障。然而,實踐中信息系統的成本效益分析仍存在著一些難度:
(1)收益確定不夠準確。信息的共享性使其所提供的收益具有多面性,同時收益的獲得具有延遲性,很難一次性確定。也不能全部在賬面上體現出來。因此經濟學意義上的收益只是所有收益的一小部分,無法用統一標準去融合各方面收益,這就造成收益評價結果偏高或偏低,難以準確確定。
(2)效益指標不夠完善。效益是一動態因子,不能十分精確地簡括成一定數量的指標或數學公式,它是多重指標體系構成的,是由組織目標的多重性所決定的。因此雖然可以用多個指標來表示物流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益,但既然收益難以準確確定,那么我們是在使用一套不夠完善的指標來表達總的效益。應在系統的運行過程中不斷用一些新的指標來補充和完善現有的指標體系。
以上問題,使我們難以用傳統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完全分析出物流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但在一定條件下,信息系統的效益分析仍能較好地評價系統管理水平、經營水平以及經濟效益。結合具體實踐,不斷檢驗才能找到合適的評價方法。也只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完善物流信息系統的效益分析方法,使其發揮應有的評價作用。
參考文獻:
[1] 袁建國. 財務管理教程[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2] 李建麗. 物流成本管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