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概述
(一)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情況
1.總量增長迅速且周期性波動大。
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在近28年里呈快速增長趨勢,且上世紀90年代以后尤為明顯。截至2007年末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4294.5億元,比1980年增加132倍,年均增長速度19.9%。尤其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呈快速增長趨勢,平均增速達23.2%。
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年增長率在近28年里波動較大,但在2000年以后逐漸平穩。將“每年實際增長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19.9%)之差的絕對值”作為衡量波動程度的指標(定義為波動值),那么在這28年間,只有3年的波動值控制在5%的范圍內,平均波動值達到10.7%。進入21世紀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波動值開始逐步穩定,2001年到2007年的平均波動值為7.8%。
2.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分析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基本趨勢的基礎上,還有必要進一步分析省內投資規模是否過大。具體指標,一是固定資產投資率,二是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在全國的占比。
(1)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率低于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率。從1981年到2007年,湖南省的平均固定資產投資率為26.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而且這種差距在1992年以后尤為突出,1992年至今湖南省平均固定資產投資率為30.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9個百分點。因此,湖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率與全國相比還不是很高。
(2)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在全國的占比逐漸下降,并于現階段趨于穩定。上世紀80年代十年間,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占全國總量的平均比重為3.3%。但在上世紀90年代的十年里,該平均比重下降到2.8%,說明在這段時期里湖南省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完全跟不上全國的增長速度。進入21世紀以后,該占比指標穩步回升,并維持在3%的平均水平。
(二)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的產業投向結構穩定。從2004年至今,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在第一、二、三產業中的投向比重穩定,但也出現了微小的變化。第三產業的投入最多,平均維持在總投入量的62.6%;第二產業的投入量次之,平均維持在總投入量的36.3%;第一產業的投入量最少,平均不到總量的1%。在投資結構相對穩定的同時,現階段也出現了一些微小的變動。一方面,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在近期內達到了75%以上,但是由于存量規模太小,不會大幅度改變第一產業占總投入量的比重。另一方面,投向第三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在輕微下降,逐步轉移到第二產業中。根據2008年9月末的情況,第三產業的投資量占總投資的比重60%,下降了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量的占比38.9%,上升了2.6個百分點。
綜上所述,從總量看,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特別在近期內尤為突出,但與全國相比,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還不是很大,只占全國總量的3%左右,而且固定資產投資率也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與全國相比,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量和增速較為合理。從結構看,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的產業投向結構出現了一些微小的變動趨勢,但是總體上比較穩定,基本上投向于二、三產業。
二、固定資產投資在三次產業中的效益分析
為獲得固定資產投資在第一、二、三產業中的資本產出彈性,本文運用建模實證。在建模之前,有以下假設前提:一是在樣本期內,固定資產投資的產業投向結構沒有發生巨大變動。二是在樣本期內,勞動力要素在產業間的投放結構沒有發生巨大的變動。三是第一、二、三產業在短期內不存在互動效應。為此,選取樣本點的時間段較小,為2001年到2007年間湖南省的季度數據。
(一)模型構建及數據采集
引入了五個變量,四組方程。五個變量分別為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I),湖南省內國民生產總值(GDP)和省內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GDP1、GDP2、GDP3)。對五個變量取對數后,分別為LI、LGDP、LGDP1、LGDP2和LGDP3,構建下列四組方程:
LGDP=α+β×LI+E(1)
LGDP1=α+β1×LI+E1(2)
LGDP2=α2+β2×LI+E2(3)
LGDP3=α3+β3×LI+E3(4)
其中:β、β1、β2和β3分別為投資在國民生產總值和一、二、三產業中的資本產出彈性;α、α1、α2和α3分別為所在方程中的截距;E為對應方程的誤差項。樣本空間為2001年4季度到2007年4季度。
(二)實證分析
由于使用時間序列進行實證分析,為防止謬回歸,本文使用兩變量的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測算資本產出彈性,使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兩步法檢驗(EG檢驗)。采用的統計軟件為Eviews3.1。
1.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采用增強的Dickey-Fuller方法(ADF檢驗)來檢驗方程中五個變量是否平穩。檢驗結果見表1。

注:以上結果來源于Eviews 3.1。“檢驗形式”中“截距”項C代表有截距,“趨勢”項T代表有趨勢。
從表3可以看出,在最小的AIC值的條件下,五個變量的ADF值都小于1%的臨界水平,通過了平穩性檢驗。
2.協整分析
在五變量都平穩的條件下,分析LI與LGDP、LGDP1、LGDP2、LGDP3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首先,用最小二乘法對方程(1)、(2)、(3)和(4)回歸,結果如下:
LGDP=4.436+0.451×LI+E(5)
(0.0000)(0.0000)
LGDP1=0.882×LI+E1(6)
(0.0000)
LGDP2=3.555+0.445×LI+E2(7)
(0.0000)(0.0000)
LGDP3=4.277+0.329×LI+E3(8)
(0.0000)(0.0028)
其次,檢驗方程中的誤差修正項是否平穩。如果平穩,說明該方程中兩變量的協整關系存在。檢驗結果見表2。

注:以上結果來源于Eviews 3.1。“檢驗形式”中“截距”項C代表有截距,“檢驗形式”中“趨勢”項T代表有趨勢。
從表4可以看出,在最小的AIC值的條件下,四組誤差項的ADF值都小于1%的臨界水平,誤差修正項都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同為平穩序列。因此,LI與LGDP、LGDP1、LGDP2、LGDP3存在著長期協整關系。
3.誤差修正模型
協整分析表明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產業總量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關系,為了進一步分析他們之間的短期波動關系,還需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根據Eviews 3.1的統計結果,誤差修正模型的基本形式為:
D(LGDP)=0.388×D(LI)-0.754×E(-1)(9)
(0.0000) (0.0030)
D(LGDP1)=0.599×D(LI)-1.191×E1(-1)(10)
(0.0005) (0.0001)
D(LGDP2)=0.431D(LI)-0.844×E2(-1)(11)
(0.0000) (0.0040)
D(LGDP3)=0.277×D(LI)-0.971×E3(-1)(12)
(0.0007) (0.0010)
其中:D(LI)、D(LGDP)、D(LGDP1)、D(LGDP2)和D(LGDP3)分別為對應變量的差分項;E(-1)、E1(-1)、E2(-1)和E3(-1)分別為協整方程(5)、(6)、(7)和(8)誤差修正項的滯后一階。
(三)結論
根據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從四個協整關系來看,即方程(5)到(8),在長期內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增加1%,會導致全省經濟總量增加0.4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0.882%、第二產業增加0.445%、第三產業增加0.329%。從長期看,資本在湖南省第一產業中的效益最大,在第三產業中的效益最低。
2.從四個誤差修正模型來看,即方程(9)到(12),在短期內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立即可以使全省經濟增長0.388%,其中第一產業增長0.599%、第二產業增長0.431%、第三產業增長0.277%。從短期看,資本在湖南省第一產業中的效益仍然最大,在第三產業中的效益仍然最低。
3.四個誤差修正模型中誤差修正項的系數都比較大,說明在短期內,反向修正機制作用很強,湖南省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能夠在短期內消除。
(四)對結論的解釋
無論在長期還是短期內,資本投資于湖南省第一產業的效益都遠高于二、三產業,主要原因是在湖南省現有的經濟結構特點下,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相比,吸納資本要素的能力較弱、吸納勞動力要素的能力較強,在生產要素邊際生產效率遞減的情況下,第一產業中資本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高、勞動力要素的邊際生產效率低。如2007年,湖南省第一產業中固定資產投資占投資總量的比重僅為1%左右,但卻吸納了全省50.3%的勞動力人口。
三、政策建議
以上實證結果表明,必須通過生產要素在產業間的轉移,優化湖南省投資結構。基本途徑為:一是充分利用第一產業的高資本產出彈性優勢,在控制部分過熱行業資本投入的同時,加大對農業生產的固定資產投資;二是加大對二、三產業勞動力要素的投入,優化要素結構、提高二、三產業的資本產出彈性。
1.以信貸支持“公司+農戶”模式為切入點,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村地區資本吸納能力。2.以加快小城鎮建設為著力點,擴大縣域經濟的非農人口吸納能力,充分利用生產要素資源。3.以完善生產要素轉移的外部條件為立足點,提高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的轉移效率。
(作者單位:湖南益陽職業技術學院、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