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諧金融生態環境對銀川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金融生態是多元化金融主體為謀求生存和發展,在特定生存環境中共同構建的復雜聯系、有序競爭、良性協作的動態平衡系統(徐諾金,2005)。銀川市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需要優化本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使得它成為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的一個資金洼地,吸引更多的有效投資進來。
(一)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利于提高銀川市金融企業競爭力。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銀川市金融機構不斷增加,有力地促進了資金的供給,給銀川市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目前有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城市信用聯社以及在銀川市商業銀行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寧夏銀行,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態勢,提高了銀川市在西北周邊地區的金融實力,同時也促進了金融業之間的良性競爭態勢。
(二)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利于提高銀川市區域經濟競爭實力。目前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在全國統一政策指導和調控下,不同地區經濟增長水平和經濟運行質量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除了自然稟賦因素外,與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差異也有很大關系。根據李揚等調查顯示,我國各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差異很大,最差地區和最好地區不良資產比率相差10倍。造成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一個地區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信用環境和金融服務水平,因此,作為西北落后地區的銀川市的發展,就應該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才能提高寧夏在西北地區的整體競爭實力,真正實現寧夏的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三)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運行機制,是推動銀川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當前銀川市正在大力發展寧東煤化工基地建設的關鍵時期,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資金支持是重中之重,因為它關系著銀川市乃至寧夏整個經濟發展的全局,關乎到能否實現寧夏財政收入翻一番的目標的實現,因此,優化銀川市金融生態環境的運行機制,就是要使銀川市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金融運行機制能夠得到持續優化,金融運行效率不斷得到改進,金融體系活力不斷增強,金融風險得到有效化解,高素質金融人才儲備豐富,金融部門內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協調發展的有機整體。
二、銀川市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及問題
(一)銀川市金融生態現狀
第一,金融資產質量逐步提高。近年來,銀川市各金融機構認真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誠信為本,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2007年前,銀川市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79.71億元,創歷史同期最高增量,超過去年全年增加額29億元,較好地支持了銀川市經濟健康持續增長。2008年一季度,銀川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53.78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848.45億元,同比增長16.39%,比上年末高3.66個百分點。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44.65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34.35億元,同比增長18.17%,增幅比上年末低2.22個百分點。從投向看,短期工業貸款、基本建設貸款、票據融資保持增加。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貸款的增幅高于短期貸款。
第二,金融機構效益穩步趨好。2007年,銀川市金融機構實現利息收入億元,比上年增加近億元。
第三,金融業務創新層出不窮。代客理財、保管箱、代理保險、代發工資、代收水、電、電訊等公共事業費等中間業務不斷開展,已逐步成為銀川市金融機構新的效益增長點。
第四,金融行業地位日益突出。商業銀行經營決策自主性、獨立性的不斷提高,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必須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以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來吸引資金的投入。為銀川市金融與經濟的和諧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銀川市社會政治環境穩步改善。社會政治環境保持穩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誠信銀川扎實推進,企業誠信平臺正在建立,平安銀川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社會治安保持穩定,銀川市各級政府服務快捷高效,并逐步形成了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政府工作模式。銀川市率先在全自治區推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減行政審批核準事項,組建了市行政服務中心,各個部門建起“便民服務大廳”,各個部門和單位向社會作出優化服務公開承諾。
(二)銀川市金融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
1.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
近年來,銀川市經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國民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大幅攀升,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衡量,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增長質量還不高,高科技產業份額小,高附加值產品少,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多。二是資源環境代價太大,銀川市單位GDP能耗超出全國平均水平1.6倍,單一的產業結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對銀川市乃至寧夏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壓力。銀川市在經濟結構層面上,形成了對和諧金融生態環境的制約,基礎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待改善。
2.銀川市經濟基礎薄弱,信貸結構不合理,間接融資的比重相對較高
銀川市的金融生態環境的形成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對外開放程度、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習俗乃至地理環境等密切相關。據寧夏銀監局對客戶大額授信監測顯示,寧夏銀行業機構60%的貸款集中投向了電力、交通、煤炭、有色金屬、城建、房地產等壟斷行業和支柱行業。目前銀川市各銀行最大單戶和最大十戶貸款余額都不同程度地超出監管指標規定,個別機構甚至超出規定比例上百個百分點。上述行業和產業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變化影響較大,容易對銀行的貸款形成較大風險。從經濟運行情況看,也表現出“集中”態勢,我市整體盈利主要得益于大中型企業的支撐,從而形成經濟增長對大行業、大企業過度依賴的格局。
3.金融資金來源單一
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活躍和投資渠道多元化,銀川市居民儲蓄資金持續從銀行體系流向資本市場,同時,在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以及我市城鄉居民收入偏低、民間資本實力較弱的客觀現實下,銀行資金來源問題將逐漸突出。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壓力更加顯著;另一方面,銀川市的企業融資渠道和方式單一,融資過度依賴銀行貸款。2007年雖然比往年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債券融資也只有16億元,僅占全年新增貸款的8%,遠低于全國水平。
4.征信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深化
地處內陸的銀川在征信系統建設中存在著一些困難:一是非銀行信息采集工作進展緩慢。非銀行信息的納入對保證中國人民銀行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這“兩大數據庫”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擴展數據庫功能,服務社會經濟活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目前銀川市在這方面開展的工作還很不到位。二是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難度大。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為那些與商業銀行沒有建立信貸關系的中小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并將其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供商業銀行查詢使用。據統計,銀川市大約有這類企業1.5萬戶左右。由于此類企業與商業銀行沒有建立信貸關系,人民銀行很難采集到企業登記注冊信息、企業經營和財務報表信息,還有資本構成、出資人、高管人員信息以及企業遵紀守法、資質認定、表彰獎勵等信息也難以采集。
三、建立良好的銀川市金融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一)依托區位優勢,優化銀川市產業結構,改善金融生態運行質量
目前銀川市在產業結構優化上,應著重抓好投資寧東煤化工基地重點項目建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銀川市當前應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以提升銀川市的產業結構和整體經濟競爭力。同時,銀川市更應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興工業化體系。
(二)以健全金融生態鏈為核心,提高金融生態自我調節能力,積極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體系的完善,為防范金融風險,保持金融穩定,應逐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和規模。積極增加金融服務主體,在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適當向中小企業傾斜的同時,應大力引進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股份制銀行,增加服務主體,促進公平競爭,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促進經濟良性發展。發展成本低、效率高、種類齊全的中介服務體系,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在對待外來企業、本地企業尤其是全國性金融企業方面,做到公開、公正、公平。
(三)以健全社會信用制度為核心,積極倡導誠信立市理念,夯實金融生態的信用基礎
加大社會信用環境的整治力度,為金融業支持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氛圍。改善地區的社會信用狀況,提高當地企業信用等級和信息透明度,促使企業依照國家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規范財務制度,按照真實、合規、透明的要求,及時與銀行溝通,接受銀行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形成融洽的銀企關系。
(四)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逐步健全,服務手段不斷更新,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完善的金融組織架構和金融服務手段是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寧夏金融業發展迅速,金融機構不斷擴大,服務手段日益多元化。銀川市各級金融機構組織體系健全,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分行、寧夏銀監局、證監局和保監局按照各自監管范圍,主動發揮監督作用,確保防范和化解風險;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兩大政策銀行寧夏分支機構嚴格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意圖運行,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對銀川市經濟的支持作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寧夏分支機構在深化體制改革的同時,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各地方性金融機構穩步發展,做強做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它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也履行各自職能,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五)金融秩序良好,資產質量有了新的提高
近年來,通過開展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在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以及各金融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轄內金融秩序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基本做到了無重大違法違規經營、無重大金融犯罪案件、無重大支付風險、無金融“三亂”“兩非”活動。各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在增強,信貸資產質量出現了好轉,經營管理水平穩步提高,中小金融機構實現了整體扭虧為盈,個體盈利在增加,高風險的農村信用社大幅減少。雖然2004年受“德隆風波”影響,給部分金融機構和金融穩定帶來了一定沖擊,但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周密部署、沉著應對,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力協作、緊密配合,及時有效地控制和化解了當時的緊急局面,維護了地方的金融穩定與發展。
對于銀川地區而言,只有有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和高效率的金融支持,才能把本地的資源和外地的資源更好地調動起來、整合起來、利用起來,使其成為發展的動力來源。因此,改善銀川市不利于金融發展的內在與外在因素,完善金融法律環境,改善銀、政、企關系,健全信用管理體系,做好市場主體的各項服務工作,確保穩定高效的經濟運行環境,使金融機構與企業在市場資源配置下實現“雙贏”。
本論文是北方民族大學課題(2005y007)《銀川市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調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