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9月開始,中央銀行會計憑證影像事后監督系統(IAS系統)在贛州中支轄內全面推廣運行。作為規范會計核算,防范資金風險的重要手段,該系統幫助事后監督部門建立了一套與前臺相關系統業務內容相對應的獨立賬務系統,為事后監督部門提供了方便、有效的電子化工作手段,對支付結算過程中高風險業務實行了有針對性地、有效的監督,進一步提升了對支付結算系統的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保證了各項業務活動的規范和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準確、合法。
一、運行現狀
幾個月來,贛州市轄內縣支行都能較好地運用IAS進行會計憑證的影像掃描、傳送,中心支行也能通過IAS系統對各縣支行業務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IAS系統在贛州中支轄內運行情況良好。
1.實現憑證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監督效能。IAS上線,基本解決了路程遠的縣級支行會計憑證不能按時報送的問題。每個工作日,各縣支行網點通過掃描技術將原始憑證掃描成影像存至計算機后,通過IAS系統中憑證影像子系統傳遞至事后監督中心,保證了監督的及時性,發現差錯能即時通知,及時整改,提高了監督效能,有力抑制風險,避免資金損失。
2.完善了支付業務辦理流程。IAS上線,解決了通過傳真等方式傳遞支付業務憑證信息時,傳真效果差的問題。現在,如發生大額支付業務,均可通過IAS系統迅速將支付業務憑證影像信息清晰地傳遞至聯行柜,如果存在差錯,聯行在第一時間內便可發現,通知整改,避免了業務發出后造成的損失,充分發揮了聯行作為支付業務最后屏障的效能。
3.方便了會計檔案的保存和調閱。對會計核算業務實行集中事后監督后,網點會計檔案全部由中支事后監督中心保管,查詢業務的詳細信息,只有到事后監督中心翻閱會計檔案找到原始憑證,這就使得會計會計憑證的查詢變得異常繁瑣。IAS上線后,只要通過系統操作就可調閱出任何一天的會計憑證影像的詳細信息,方便了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存在的問題
隨著影像系統的推廣運行,由于受管理體制、運行模式、監督手段等方面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
(一)IAS系統操作人員對該系統上線的意義認識不夠,素質參差不齊,工作質量不高。一是工作量增加與人員少的矛盾加劇。由于基層縣支行普遍人員緊張,會計部門人員少,而對口的會計、國庫、發行工作任務繁重,導致一人多崗的現像普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增加一個操作系統,網點操作人員操作時仍只能采用兼崗方式,無疑又要增加工作量,操作人員對推廣該系統的目的和意義不明確,只看到這一點,因此對系統的上線普遍有反感情緒。同時事后監督人員在對憑證影像進行審核后第二天仍要對原始記賬憑證進行配對審核,這又使工作量增加。二是培訓力度和培訓面不夠,該系統只在上線時對縣級支行一兩名操作人員進行過一次培訓,因此大部分縣級支行只有一兩個人對該系統的操作較為熟練,一旦操作人員崗位變動,根本沒有人能熟練操作該系統,影響了工作質量,同時受兼職工作多的牽制,每天忙于日常事務,操作人員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和時間去研究和發掘系統的各項功能,部分操作員除了只會掃描和上傳會計憑證信息,對該系統的其他功能一無所知,因此對系統的利用率較低。三是由于責、權、利不相等,操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對風險控制的足夠認識,認為當日的會計傳票、帳表、交接清單等只是簡單地由計算機上傳,風險已轉移,工作質量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整個操作流程過于繁鎖,影響工作質量。利用憑證影像及時開展事后監督是憑證影像系統的主要功能,但憑證影像程序十分精細,每筆業務資料都要經過逐張掃描、上傳影像文件、錄入流水號、逐筆關聯、會計主管審核、上級行事后督部門審查等流程,才能完成全部正常工作任務。如果上級行事后督部門發現了問題或是影像資料受掃描儀質量的影響,不夠清晰,事后監督人員還要打電話到支行網點進行核實,確認有問題后,發出“事后監督通知書”、被監督部門反饋提交等,這一系列復雜程序既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也制約了監督有效性的發揮。
(三)管理體制及制度不完善,缺乏統一的監督標準。一是隨著會計核算改革的不斷深化,會計業務也不斷更新,而相關的IAS系統監督操作制度卻沒有出臺,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對發現的差錯應如何立即在IAS系統進行更正,往往要請示上級行會計、營業部、事后監督中心等各個有關部門,有時各部門提出的解決方法又不一致,解決問題缺乏統一性,不利于業務的規范和監督質量的提高。二是由于對業務的辦理和影像資料的質量要求、差錯的定性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所辦業務只能憑事后監督人員的經驗來判定是否為差錯,而每個監督人員都自有一套經驗和標準。換一個監督員就換一套標準,致使基層網點操作人員無所適從,不利于差錯級別的劃分和基層網點工作的開展。
(四)IAS在一小時經濟圈內效果難以顯現。IAS系統上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解決一些縣級支行網點與中心支行之間的路途較遠,原始憑證不能按時傳遞影響事后監督的及時性的問題,但通過目前運行的情況看,該系統對于一小時經濟圈內,憑證可在規定的時間內送達中支的縣市支行意義不大,反而額外增加了這些縣市支行的工作量。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要擴大培訓面,有計劃地組織會計人員學習金融政策、法規、財經紀律及相關的業務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對推廣該程序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盡可能使全體會計人員都能熟練操作該系統,避免工作脫節。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使操作人員有充足的時間、精力投入工作,認真研究、發掘和利用該系統的各項功能,切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改善系統,提高效率。系統的開發運用首先是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力求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無效的勞動。建議科研人員盡快完善程序,壓縮工作量,達到合理運用人工與憑證影像系統相結合的效果。
(三)完善制度,加強協調。在業務統一監督標準和流程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和細化現有的事后監督辦法,增強可操作性,同時加強協調,相關部門要協作配合,避免因制度、規定理解上的偏差和認識上的盲區而人為地造成程序上的繁瑣。
(四)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建立一套完善的憑證傳遞、管理制度,如采取影像系統對會計憑證實施監督,則可取消和原始憑證的配對審核,在允許的范圍內,對原始會計憑證實行一星期或一個月集中送至中支統一歸檔,這樣既可以降低監督成本又可以提高監督效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贛州市中心支行會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