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的經營行為也越來越復雜,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大量的商業信用關系,企業之間款項相互拖欠現象越來越嚴重,信用管理也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性。為此,本文分析了應收賬款發生信用風險的原因及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以期有助于加強企業的風險防范機制,降低可能因客戶失信帶來的信用風險。
關鍵詞:應收賬款;信用危機;風險管理
一、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的產生有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原因:從企業外部看來,主要是因為宏觀信用環境的缺失,缺乏健全規范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且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買方市場上,企業為了最大限度的擴大銷售,占有市場份額,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往往傾向于采取賒銷手段,但信用缺失的存在,造成買賣雙方的信用信息不對稱,極易帶來惡意欠款、欺詐現象;從企業內部看來,主要是因為企業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未能對應收賬款發生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導致壞賬居高不下。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的經營理念存在誤區、忽視對企業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管理
許多企業僅僅將應收賬款作為擴大市場銷售額、提高銷售業績的收款方式,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即使建立了也是附屬于其他部門,沒有獨立的權限,因此缺乏對應收賬款審批、發生、催收等相關工作的全程關注,相關的銷售人員僅將把貨銷售出去作為最終目標,根本不會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導致對賒銷政策的盲目使用。
(二)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的組織機構不合理
現在許多在董事會下設立了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部門的企業,并未使其真正參與到企業的戰略管理工作中。由于對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部門與營銷部門實行分段式管理,沒有與市場營銷部門建立起協調一致的工作平臺,割裂了應收賬款管理的系統性,同時帶來了各部門間隸屬關系不明確、權責不清等問題,限制了信用風險管理部門進行風險管理的范圍,也不利于調動各相關部門積極主動配合其工作。由于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必須通過營銷部門等直接與客戶進行接觸的業務部門獲得相關信息和數據,如果部門間權責不清,極易導致營銷部門為了該部門的局部利益上報虛假信息,從而造成信息交流和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失真和滯后,不利于對賒銷業務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如在對應收賬款的催收工作上,多數公司將該職責指派給營銷部門,且多數就是聯系客戶、辦理該項賒銷業務的銷售人員,銷售人員很有可能會為了不得罪客戶,以獲得下次合作機會,擅自給予客戶延期付款的優惠條件,導致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政策無法落到實處。
(三)對客戶的資信評價及管理不到位
企業大多在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內部專門設立科室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統一評價和管理,對于無法獲得信息的客戶,則將其信用委托給外部社會專業信用中介機構。雖然看似對客戶的資信情況進行了較為科學的管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許多客戶不愿主動配合其工作,不愿為其提供真實的財務數據信息,使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部門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對許多客戶的了解不全面,獲取信息的渠道單一,僅僅通過相關人員的一面之詞對其資信狀況做出評價。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績效評價制度
要對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離不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評價制度,但我國多數企業并未將應收賬款的實際回收情況與營銷部門的業績考核直接掛鉤,往往僅將銷售額作為確定相關人員薪酬的依據,從而無法保證企業業績增長與信用風險控制之間的協調,不利于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實現。同時許多企業將權力下放給信用風險管理部門之后,缺乏對其工作效果的再監督,不利于調動相關人員積極開展工作、實現業務創新。
二、加強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的相關措施
我國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的現狀必然會給企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弊端,如由于賒銷并未帶來真正的現金流入,但會計上卻要求確認收入,因此會虛夸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容易誤導企業管理層和投資者;企業雖未獲得真正的現金流入,卻付出了商品,如果長期對應收賬款回收不利,容易帶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大大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目前的發展,且不利于企業未來進行規模擴張和創新活動。可見應收賬款作為信用銷售的產物,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對企業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勢在必行,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改進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防范機制
企業必須改變原有的經營理念,樹立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意識,認識到對應收賬款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企業必須使各部門認識到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不僅僅局限于收賬,更重要的是要實現對其由發生到收回全過程的管理,企業必須認識到該機制的建立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僅是某幾個部門的責任。
(二)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
一套科學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我國企業現階段應成立由董事會或總經理直接領導的獨立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在其中單設科室對企業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管理工作進行負責。通過將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從財務部門中剝離出來,將其并入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在保證其獨立性的同時,賦予其相應權限,可以提高其在企業中的地位、使其獨立行使其職能,可以對應收賬款進行更好的管理,便于其及時、順利地從相關部門獲得需要的信息,便于有效協調企業的銷售目標和財務目標。企業內部應形成科學的信用風險制約機制,將信用風險管理工作落實到采購、銷售、財務等各業務部門,使其承擔相應的信用風險管理責任,防止個別部門或人員為了實現其自身利益,置企業整體利益于不顧,盲目進行賒銷等現象的發生,可大大降低企業風險、使企業的債權得到更高的保障。
(三)重新設計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
通過重新設計信用風險管理工作流程,使其自客戶開發階段便介入對其資信狀況的管理,可以使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全面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中,通過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對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進行全程管理,可以防止出現企業的交易僅由業務員或經理人員憑人際關系或個人經驗進行決策及應收賬款發生后無人管理的現狀。具體工作流程可從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個方面展開:
1.事前控制
對應收賬款的信用風險進行事前控制主要是通過建立科學的客戶資信管理制度來降低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在買方市場上,企業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客戶群,但是在賒銷方式下,企業還必須要考慮客戶的資信狀況,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與其進行交易,因此企業首先應做好客戶的資信管理工作,在交易前指派銷售人員、合同訂立人員以外的獨立第三人對客戶的信用信息進行搜集調查和風險評估。管理部門應對長期顧客的信用狀況進行持續跟蹤調查、及時更新其信用狀況資料,通過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及時了解客戶方的重大經濟決策或變動,分析可能對其資信狀況帶來的影響;同時應重點關注新客戶的信用狀況,通過多渠道獲取其信用信息,對擬賒銷客戶的資產狀況、財務狀況、經營能力、償債能力、以往業務記錄、企業信譽等進行深入地實地調查,根據結果評定其信用等級,并建立等級檔案。
2.事中控制
企業對賒銷業務必須進行嚴格的授權審批制度,對信用政策的制定、信用額的確定進行嚴格的制度化管理,在交易中按照客戶的資信等級,謹慎選用結算方式、確定賒銷規模,不能為了單純提高銷售量,遷就客戶的不合理要求。企業通過改進銷售業務流程、加強銷售過程中的審批授權制度,可以有效防止“一枝筆”現象的發生,對賒銷業務進行多方監督,從而有效地將企業銷售業務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跨越職能部門實現銷售業績增長和降低收賬風險這兩個最基本的目標。
3.事后控制
交易后,企業應密切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建立健全應收賬款賬齡監控制度與應收賬款回收管理制度,增強其科學性和系統性。當貨物銷售出去后,信用風險管理部門應與營銷部門一起加強對客戶進行時時監督,在日常管理中對大額應收賬款和核心客戶進行跟蹤調查,一旦賬款逾期應立刻派經銷人員分階段進行追收,如果發現客戶的產權或經營、獲利情況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應在加緊催收步伐的同時,要求客戶制定相應的還款計劃、提供擔保,或通過與債務人協商債務重組方案,實行風險轉移,盡量減少企業的損失。
(四)完善企業應收賬款信用管理績效評價制度
企業應將對應收賬款管理的成果納入到對銷售、財務、信用等部門和人員的考核項目中,使部門或個人利益不僅與銷售額掛鉤,還要與應收賬款的管理密切聯系在一起。企業應制定與其自身狀況相符合的應收賬款信用管理績效評價制度,經常性地對銷售、財務、信用部門進行考核,通過對應收賬款實行終身負責制,制定合理的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獎懲條例,并規定專門人員進行定期、不定期考核,可以加強各部門人員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的責任感;通過對大額應收賬款指定專人負責,對責任人制定回收率,并定期考核其收回賬款的情況,落實經辦人員的獎懲制度,一旦應收賬款出現問題,應追究其相應責任。
三、結束語
防范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是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轉的保證,也是保證社會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前提條件。在逐步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提供良好的宏觀環境的同時,企業必須樹立信用風險管理意識,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尋找應收賬款管理中的規律和問題,將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的諸要素與企業戰略管理過程相融合,通過逐步完善應收賬款信用管理組織機構、應收賬款全程控制和績效評價制度,加強信用風險防范、逐步提高其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容少華.基于風險管理的應收賬款管理策略[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12).
[2]邊喜春.淺談信用風險防范的措施[J].價格月刊.2006,(11).
[3]王鳳妓.淺析應收賬款信用風險控制和管理[J].管理探索,2006,(6).
[4]王志東.健全信用管理體系,防范應收賬款風險[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6,(5).
[5]袁祥勇,李春森.論企業應收賬款信用風險管理[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1).
(作者單位:泉州市地方發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