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都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
——梅因
“爾等的部下若將黃袍加在爾等身上,就像當年爾等把黃袍加在朕身上一樣,到那時又該怎么辦?”就像一聲炸雷在集英殿上空隆隆滾過,殿前都檢點慕容延釗、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等人頓時渾身顫震、冷汗如雨,難道這位英睿神俊、超拔豪邁的大宋皇帝、義社大哥這么快就祭起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帝王之術,要對良將功臣施以辣手了嗎?難道歃血為盟、相期不負的諄諄誓言,竟是一個翻云覆雨的政治圈套?望著目光犀利、面沉似水的趙匡胤,心中委屈憤懣卻又驚懼交加的將軍們一時呆立當場,五代以來的狼煙四起、天下板蕩,皇權和方鎮之間的糾葛是非清晰地浮現在眾人的腦海中。
唐朝末年的中國處于封建社會從巔峰撲落谷底的歷史大周期中,安史之亂不但葬送了一代盛唐花團錦簇的江山社稷,而且制造了威脅中國百余年的政治毒瘤:強枝弱干。節度使的擁兵自重和武力風潮的崛起,使得中國的社會范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處于塔尖的不再是遵禮守教的謙謙士子而是披堅執銳的赳赳武夫,蟄伏在社會邊緣的各路豪杰都妄圖登上權力的頂端,“皇帝輪流做”的古老讖語激勵著超級賭徒們的萬丈雄心。只有暴力主導的世界呈現出一派末世的亂象:在走馬燈般變幻的大王旗后,殺戮和背叛成為政治的主旋律。短命的王朝和短命的帝王給天下蒼生帶來了波浪般的浩劫,人們在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渴盼著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橫空出世。
出生于軍官世家的趙匡胤雀洛陽夾馬營度過了幸福的童年。父親趙弘殷的智勇深沉、正直善良和母親杜夫人的眼界高遠、篤定沉穩給了趙匡胤深遠的影響。在他和弟弟趙匡義被母親一路逃難挑至汴京的途中,白骨撐天、哀鴻遍野的凄慘景象激發了他的悲憫情懷和對現實的深深思索。當意識到武力是亂世的護身符和晉身的敲門磚后,志大心雄的趙匡胤開始聞雞起舞、遍訪師友,他在心日中朦朦朧朧地打造著一個波瀾壯闊的未來!
后漢隱帝的驕奢淫逸和契丹鐵騎的虎視眈眈讓身處帝都的趙匡胤憂慮萬分,鎣戰沙場拯救蒼生的強大意念驅使他奔波在投軍的征途上,四處碰壁的嚴酷現實并沒有熄滅他胸中的熊熊烈火,輾轉于江湖的特殊閱歷不僅給了他理解這片苦難熱土一個最好的觀察視角,也讓他與柴榮、趙普、王審琦、石守信、張令鐸、張永德、鄭恩等英雄豪杰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他們最終憑借這種情誼改寫了中國歷史!
歷經挫折的趙匡胤在跟隨柴榮投奔郭威之后踏上了人生的快車道。在未來的后周皇帝郭威和柴榮的言傳身教之下,趙匡胤在盡情揮灑勇武之力的同時開始悄悄地關注文化和書籍。受盡奸相蘇逢吉迫害的郭威終于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展開了針對后漢的雷霆一擊,在造就五代最后一個顯赫王朝的同時也使趙匡胤認識到了權力巔峰的波譎云詭。而在這次兵變中的察言觀色和率先擁立,不僅使得趙匡胤的政治地位迅速竄升,也用實戰告訴了他今后和平崛起的戲劇化之路。
在跟隨柴榮南征北戰的歷程當中,趙匡胤憑借著英勇絕倫和宏大氣魄征服了三軍將士。盡管郭威和柴榮都雄心勃勃且英才天縱,但他們短命的帝王之旅給后周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其時已是殿前都檢點的趙匡胤被柴榮驟然崩逝這樣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推到了漩渦的中心:是在主少國疑的逆境中做后周的擎天玉柱,還是移鼎換祚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大智大勇的宋太祖以其一貫的挑戰意識和霹靂手段踏著郭威的節拍完成了對后周的顛覆。
青年時代的流離生活給了趙匡胤對民生多艱的深刻理解,以大海般胸懷完成“一朝天子兩朝臣”的新舊融合之后,打天下和坐天下的不同邏輯迫使他開始思考國家長治久安的方略,驕兵悍將高居廟堂是一個權力社會蛻變為暴力社會的隱憂,而如何削權將影響到整個大宋的“國際”威望和管理模式。對結義兄弟和天下蒼生的關愛之情使他摒棄了漢高祖劉邦的恐怖殺戮政策,“茍富貴、勿相忘”的純樸誓言被太祖視為建立誠信社會的天條。在太祖循循善謗的開導之后,這些擁立其稱帝的首義功臣以降職削權換來了終身富貴——杯酒釋兵權使得太祖溫暖的人性主義光輝投映到大宋遼闊疆土的每一寸土地,在白色恐怖的高壓下顫栗了多年的人民開始感受到了盛世的光芒。
深諳民心即天心的宋太祖在東征西甘的統一戰爭中始終恪守著愛民惜兵的政治信念,對違反軍紀縱兵害民的王全斌(滅后蜀)和李處耘(滅荊南、武平)等人都不以大功而姑息,對每一個亡國之主的盡心撫慰和亡國之民的全力保護,都說明他純凈的心中具有最質樸但卻最溫暖的信條:每一條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個契約都必須遵守,只有一個充滿著寬恕、平等、誠信和關愛的國家和組織才能弘揚生命的價值,只有一個敬畏規則的社會才能成為全體成員的天堂。
一生都在最純樸的契約觀念下奮斗的趙匡胤至死都在考慮暴力、權力和威力的關系。他真誠地相信:被文明約束的暴力才是真正的權力,被道德制約的權力才具有真正的威力。如果我們不理解為何宋一代能以比漢唐少得多的國土創造出絲毫不遜色于前代的燦爛文化,我們可以想想太祖這份讓人掉淚的誓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無必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