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30年來,一個又一個“張家嶺”倒下了。若想把探究的目光投向引起這些卓犖人物折戟的主觀原因之外的更深層的原因,溯源中國式商業文明的前世今生,也許能讓我們從根源觸及其本質——
中國商業文明的文化根源
與西方相比,華夏文明是一個“早熟型”的文明形態,沉重的歷史積淀使得中國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心理置換、社會轉型不可避免地顯得相對緩慢。
首先,從文明類型來看,中國傳統社會是純粹的農耕文明,除了哺育出中國人對自然、人際的親情,還伴生了中國人對土地的依附,性格上內守、謙和、不喜歡冒險等特征,同時,也造就了中國文化中倫理本位、家族本位,乃至于家天下的社會結構。
其次,華夏文明是一種“內生文明”,具有深厚的根,堅硬的殼。這使中國人伴生有過分內守,缺乏開放性的性格特征,也使中國企業及員工“寧穩勿變”,風險意識不強;對物質財富的摒棄態度,使中國企業偏重于精神激勵,并長期壓抑物質欲望。
再次,從社會結構上看,中國是典型的宗法家族社會。受縱式社會影響,中國企業有“論資排輩”的弊端,滲透著傳統社會家族親情認同的思想。
中國商業文明的特征
受中國歷史文化影響,中國商業文明也呈現出獨特的東方特色,在控制手段上重感性輕理性,在管理目標上重整體輕個體,在價值判斷上重人輕物、重義輕利。
一、重義輕利的價值體系。在傳統的價值觀念中,基本上采取的是以“道”統“覺”,以“理”制“欲”的態度,要實現人生,便必須“修、齊、治、平”?!爸亓x輕利”有使企業忽視員工欲望、感情的一面。同時,受傳統的道德價值取向的主流影響,我國企業向來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功能,在員工的評價方面,也把“德”置于首位。與古代以“禮”治天下有關,我國企業也存在著“重人治、輕法制”的弊端。
二、重關系,重面子,重和諧的心理特征?;趥鹘y的社會結構的制約作用,傳統國人的心理特征表現為集體或集團心理非常發達,而個體心理尤其是人格相對萎縮。與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很少將人看成獨立的存在,而是將個人看成一種關系的存在物,是由周圍的社會環境(主要是人際關系)所決定的,這就是中國式的“關系心理”?!瓣P系心理”主要表現為“他人取向”,抑制個性化發展,以維護人際和諧為本。這容易伴生“關系網”、“錯綜裙帶”。關系心理又派生出中國人特有的“面子心理”。面子心理,是傳統的“身份社會”的伴生物,實際上是利用“道德恥感”來規范人們的行為。
三、求善求美求樂但不求真的思維模式。與西方的解剖、分析之路不同,傳統思維注重對事物整體的綜合把握,這就使思維方式呈現出“籠統、模糊”的特征。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的整體特征,使得在傳統社會中沒有產生理論科學,而以發達的實用技術見長。這對我國商業影響也很大,如企業中多注重技術的引進,技術革新方面也多鼓勵實用性較強的項目,相對地忽視基礎理論研究,忽視未來型的技術開發。受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制約,企業決策、目標設置、任務下達,也多從整體、全面考慮,而相對忽視部門、個人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企業用人、晉升看重經驗,忽視潛力;整個管理過程也并不特別強調定量化、標準化,控制過程帶有較強的主觀化色彩:管理者和員工危機意識弱,反而具有濃厚的樂觀主義精神。
四、內圣外王、追求中庸的行為模式。傳統的行為模式,一般都強調“內圣”與“外王”相統一的“知行合一”觀?!皟取笔潜?,“外”是末。由“內”向“外”,方能實現自我價值?!爸杏埂钡膬r值觀也直接投射于傳統的行為模式中,成為其標準模式。中國入很少走極端,絕對棄絕嘗試、新奇、冒險,強調以“允執厥中”為本,欣賞蕭規曹隨、無為而治。傳統的行為模式對我國商業文明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爸杏鼓J健笔蛊髽I與外部環境、企業內人際環境之間的矛盾強度減弱,但對企業的優化發展,職工的能力培養,競爭機制的確立又是一種阻礙。
中西商業文明的差異
美國管理學家巴特利特和英國管理學家戈歇爾曾對40種文化單元中的公司職員進行了價值觀的比較,他采用了四個文化維度來確定一個文化單位的位置。下面就借用這個理論框架,來分析中國商業文明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的差異。
第一個維度: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國商業文明顯然是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商業社會結構緊密,同質化程度高,在社會歷程中注重一致性培養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強調秩序、抑制、服從,個體與公司之間互有長期承諾,員工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強,企業強調集體而非個人的首創性,對公司企業的歷史、傳統非常注重。
而美國商業社會結構松散,異質化程度高,注重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自我獨立性的培養,強調自由、表達、進攻、冒險,美國企業因以個人主義為價值取向,所以個體與公司間僅有短期承諾,員工之間的獨立意識強,強調個體首創性、個人利益,講究功利主義。
第二個維度:權力距離的大與小。中國企業內上司與下級之間的權力距離非常大,員工對領導的依賴心理強,習慣干一種權威型的領導方式,企業領導由于不信任“親信”之外的人,所以一般不愿將管理大權輕易委任外人。作為企業決策者,他更喜歡獨自享受信息并根據自我的知識、靈感、經驗去做決定。這就使傳統的中國企業表現出如下特征:從等級結構看,注重關系,權力集中,沒有長期正式的計劃,組織結構不正式,不強調對人的績效管理。
美國企業相對來講上下級間權力距離偏小。美國是所謂“橫式社會”,價值觀的主流傾向是獨立、平等、自由,企業人際整合是通過“契約”來完成的。員工的任務獨立、清晰,相互之間的連帶關系少,分權是傳統。員工對上司的依賴心理弱,但由于美國是異質社會,結構松散,員工的價值取向多元化,這又迫使企業領導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個人決策。管理權力從整體上獨立、分散,從局部、階段看又相對集中。由于棄絕親情體認,美國企業上下級關系多局限于工作領域。
第三個維度:不確定性避免的強與弱。這是指為避免不肯定和模糊現象的存在,是否會通過提供更穩定的職業,確立更正式的規范,禁止越軌思想等來規范員工行為。
從管理模態的特征來看。中國企業受傳統的籠統、模糊的思維模式影響,企業內缺乏長期、正式的計劃,員工的角色未被清楚限定,個人權責、職務規范均不明確。企業活動的標準化、程序化也很少實施,企業的“關系效應”也影響著規章、制度的正規執行,企業決策也有待科學化,整個管理過程也強調在一種不清楚、不明確、不完善的狀態下進行。這方面又表現出不確定性避免心理弱的表征。
美式思維強調清晰、明確、解剖式的分析。這表現在企業中即是強調“看得見”的管理,計劃不僅是正式的,而且分解為明確的財務指標、部門指數。企業員工實行高度的專業化分工,角色認知、個人權責、職務規范清晰,范圍區劃得相當獨立。企業活動一律數據化、程序化、標準化。強調工作關系,排斥人情效應,企業規章,制度的執行也近乎“鐵”一般冰冷無情。企業決策也多注重建立在數字統計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所以就管理過程來看,美國企業則表現出不確定性避免意識強的特征。
第四個維度:男性度、女性度。男性度表示文化中男性優勢的價值程度,自信、自主、獨立、支配欲強,強調成就動機,自我表現欲、意志力等。女性度則多表現力依賴心理強,家庭本位,強調忍耐、秩序、遵從、內守、意志力弱等。
美國企業,由于社會文化維度中的男性價值優勢,則顯現出競爭、冒險、偏重成就評價、個性特色,物質占有欲強,注重首創精神,人際關系淡漠等特征。
中國企業受社會文化維度中女性度優勢的影響,表現出競爭意識弱,平均值式的取向程度高,偏重道德評價,注重人際調節,強調以從眾、服從、忍耐為美德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