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性草甸草原是中國北方草原的優質草地類型。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草甸草原總面積縮減了約17%,科學合理利用草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溫性草甸草原的評價,充分考慮資源優勢和生產上的可行性,遵循市場前景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兼顧保護草原生態的原則,提出了草甸草原區畜牧業發展方向和主導生產項目。
一、溫性草甸草原分布及評價
我國的溫性草甸草原帶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包括呼倫貝爾高原東部、錫林郭勒高平原東部、松嫩平原東南部地區,面積達900多萬公頃,占全國溫性草甸草原面積的90%。其中,以分布于大興安嶺嶺西呼倫貝爾高平原東部和錫林郭勒高平原東端的面積最大,約占溫性草甸草原總面積80%。草甸草原處于森林向草原的過渡地帶,呈現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共存的景觀。自然條件優越,河流密布,地下水位較高,年均降雨量在350毫米以上,濕潤系數處在0.6—1.0之間,是溫性草原帶中濕潤程度最高的地區。
草甸草原的生境條件比較優越,植物種類成分豐富,草群繁茂,一平方米內一般有20種以上植物,蓋度50%以上,高者達70%—80%,草層高度30—50厘米。草甸草原主要以叢生禾草、根莖禾草、多年生雜類草、多年生豆科草和闊葉灌木為主,占該草地植被帶飼用植物的83.5%。叢生禾草、根莖禾草是該草地帶的基本成分,面積最大,主要分布于錫林郭勒草原、呼倫貝爾草原和大興安嶺南部地區,占草甸草原總面積的38%,貝加爾針茅草地、羊草草地是主導群系。由羊草建群組成的根莖禾草草地,是構成草甸草原一個最重要的類群,分布較為廣泛,面積也比較大,大部分出現在土層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平坦開闊的地形部位上,是草甸草原中經濟利用價值最高、產草量穩定的草地,大部分為優質高產的打草地和放牧地如在呼倫貝爾盟的額爾古納右旗,羊草草地畝產干草可達250千克。闊葉喬木、闊葉灌木組成的丘陵、山地草地,占該草地植被的30%,主要分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闊葉半灌木、高類半灌木在草甸草原帶分布不多,僅占4%。雜類草成分出現于各草地類型,只有線葉菊、地榆等是組成雜類草草地類型的建群種,占草甸草原的23%。多年生豆科草多以伴生種出現于各草地類型。
草甸草原類產草量增加速度快,相對生長速率高。而典型草原類、荒漠草原類及草原化荒漠類產草量增長較慢,相對生長速率低。產草量達到高峰后,由于植物本身生物學特性及氣溫的降低,植物生長發育停止,開始枯黃。地上部分營養物質向地下轉移,因而產草量逐漸下降,到次年春季產量達最低。
根莖禾草、叢生禾草組成的平原丘陵草地適合于羊的飼養,其次是馬和牛。其喬木、灌木草地飼養羊和牛,不適宜養馬,以雜類草組成的草地類型,草質高大、多汁,無氮浸出物含量較高,屬于碳氮型草地,養牛最為適宜。
二、畜牧業發展方向
(一)畜種發展方向
由溫性草甸草原的生物特性和不同畜種的采食習性決定,本區適合發展綿羊、山羊飼養業和養牛、養馬業。市場需求是決定畜種發展方向的重要因子,依據畜產品市場前景可知,牛羊肉市場前景廣闊,牛奶亦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而馬的役用功能正在萎縮,只有少部分牧民用馬作為放牧和交通的騎乘工具,養馬業沒有市場前景;加之馬的奔馳能力強,蹄踏力重,對草原的破壞比較嚴重,尤其是在退化的草原上,為覓食而長途跋涉,對草原的破壞力更強,因此,大畜的發展方向是養牛業。目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山羊絨的市場走勢,東北草甸草原出現了盲目發展山羊的勢頭。根據羊絨市場分析,應該采取控制、壓縮山羊發展的戰略,避免產生惡性過度競爭。因而,本區應重點發展綿羊飼養業和養牛業。
(二)產品發展方向
溫性草甸草原區綿羊和牛的飼養業歷史悠久,專用肉羊品種的數量大,加之內蒙古草原興發股份有限公司在該區的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烏蘭浩特市、科右前旗、扎賚特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旗、扎魯特旗設有肉羊屠宰加工廠,年屠宰加工能力100萬只以上,對肉羊生產的帶動作用強。因此,養羊業的發展方向是肉羊業。羊毛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很大,但該區域生產的羊毛質量差,缺乏競爭力,沒有市場開發前景。
呼倫貝爾市奶牛飼養業發展迅猛,近年牛奶產量達到100多萬噸,奶源豐富。該區的乳品加工業具有相當規模,除伊利、蒙牛在這里設有牛奶加工分廠外,還有“蒙興”、“長富”、“光明”等乳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推動著奶產業發展。可見,養牛業的產品發展方向是牛奶和牛肉。
在全國的農產品優勢區布局中,該區域是牛奶和羊肉的優勢區。結合上述分析,畜產品的主攻方向是羊肉、牛奶和牛肉。
(三)品種發展方向
該區域是全國知名的肉用羊專用品種——烏珠穆沁羊的原產地,同時,育成的品種還有呼倫貝爾羊。所以,在錫林郭勒高平原東部和科爾沁草原北部,應大力發展肉羊業。在對烏珠穆沁羊復壯的同時,可以通過薩福克、多賽特羊和德國美利奴,與當地的毛肉兼用和肉毛兼用羊進行經濟雜交,提高其肉質和產肉量。在呼倫貝爾高原中、東部,重點發展養牛業。這里是三河牛的原產地,該品種屬于乳肉兼用品種,產奶量和肉的品質都比較好,要對該品種進行選育、復壯。同時,購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奶牛品種或胚胎,通過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發展適合草原牧區半舍飼的草原奶業。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適應牧民的飼養習慣,又可以提高牛奶的品質。
三、畜牧業主導項目的選擇
項目按照在牧區產業結構和畜牧業生產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為主導項目、補充項目和輔助項目,以利于確定專業化方向與組合經營項目。不同的產業層次,都有對應的主導項目、補充項目和輔助項目。
畜牧業經營主導項目,是指在畜牧業生產結構中,占用勞動力、草原和其他生產資料較多,總產值和銷售收入中占主要地位并體現專業化方向的經營項目。畜牧業補充項目是為促進主導項目的發展,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或主導項目的副產品而經營的項目。輔助項目是指不直接提供畜產品,為主導項目和補充項目提供服務的項目。
(一)主導項目選擇的依據
畜牧業主導項目的選擇,首先要充分考慮生產上的可行性,同時,必須遵循經濟上的合理性和保護草原生態的原則。因此,按照比較優勢,確定畜牧業布局和畜牧業生產結構,進而確定畜牧業的主導生產項目。主要依據:1.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要與畜牧業優勢區域布局相一致,體現各地區畜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方向;2.畜產品市場供求與價格的變化趨勢;3.草甸草原區自然、資源狀況、條件及其優勢;4.草甸草原區的畜產品加工、運銷條件及其它經濟、社會、科技環境和條件。
概言之,選擇主導項目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畜產品的社會需求與草甸草原區資源優勢之間的關系,以提高畜牧業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使草原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改善。
(二)畜牧業主導項目的選擇
資源優勢是選擇主導項目的內在依據,只有最有效地利用草甸草原牧區的資源優勢,才能產出質量優、成本低的畜產品。市場需求是選擇主導項目最主要的外在依據,通過市場調查和預測市場變化,找出草甸草原區暢銷的畜產品;依據比較優勢,選擇主導項目。據此,草甸草原區的畜牧業主導項目為:肉羊業、肉牛業和奶牛業。
錫林郭勒草原東部的草甸草原區,以烏珠穆沁羊為主,重點發展肉羊業。呼倫貝爾草原東部的草甸草原區,以三河牛為主,通過西門塔爾牛對現有品種進一步提純、復壯,引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奶牛,利用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擴大放牧型奶牛品種規模,重點發展肉牛業和奶牛業。科爾沁草原北部和呼倫貝爾草原東部的草甸草原區,以呼倫貝爾羊和興安毛肉兼用細毛羊為母本,以多賽特、德國美利奴為父本,通過經濟雜交,發展肉羊業。
(作者系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