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和商品經濟浪潮的沖擊,廣大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紛紛涌向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尋找致富門路。他們相當一部分沒有能力和條件將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將其留在家中,托付給老人或者親人朋友照顧。由此,社會上便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現狀
外出務工的家庭多半是因為家庭經濟貧困、生活困難迫于無奈才背井離鄉。外出者中也僅有一小部分明顯改善了家庭生活狀況,而更多的農民仍然掙扎在溫飽線上。留守兒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貧困的困擾,另一方面還要承擔大量的家務和農活,這使他們原本惡劣的學習環境雪上加霜。另外,由于留守兒童與代養人的特殊關系,使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嬌寵溺愛兩個極端,加之部分家長不重視子女的教育,從而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出現了種種問題。
二、問題與成因
1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困難。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選擇與子女分離外出務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貧困村,缺乏生產資源,生產生活無一技之長,只有靠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活。加之外出后也很難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這些留守兒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據。
2 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于管教。即使打電話,他們關注的焦點也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兒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的環節,容易產生心理障礙。他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能獲得感情支持,出現一些差錯時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
3 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缺陷。賀街鎮95%的留守兒童是由祖輩撫養,由于隔代的長輩往往對其過分溺愛放縱,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學習無人督促,部分留守兒童出現行為偏差,如好吃懶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兒童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軌行為的影響。如抽煙喝酒、拉幫結派、沉迷網絡,被不良青年利用參加一些盜竊、斗毆、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活動。
4 學校教育措施不到位。農村基礎教育比較薄弱,教育資源匱乏,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學校教育,而學校有的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有的學校在教育管理無效時,干脆放任不管,聽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問題,就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鼓勵“問題兒童”結束學校生活,眼不見心不煩,致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脫節。
三、解決對策
1 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子女生活在完整的家庭結構中是其教育和發展最為有利的環境。家長應努力創造條件,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子女造成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父母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子女進行情感交流和親子互動,傾聽子女的心聲,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真正關心子女的成長,使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另一方面,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證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克服自私的實惠觀,將子女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并對其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極的思想傾向。
2 加強學校教育。農村教育仍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廣大邊遠地區依然面臨重重困境,其既嚴重制約了其發展的步伐,也成為激發留守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障礙。為此,學校和教師應更多地關心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變化,增加情感投入,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還要與家長及代養人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發揮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時,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注意發揮留守兒童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加快課程建設,充分激發其學習的愿望和動機,增強教育固有的“魅力”。再者,學校應優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切實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
3 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這一突出的社會現象首先是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政府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從政策上、經濟上給予支持和引導,加強政策的導向作用,充分保證留守兒童在不受任何偏見和歧視下接受義務教育。其次,應加強農村文化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優化社會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4 建設寄宿制學校,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建立寄宿制學校,以達到優化教育資源的目的。建立寄宿制學校,可以使留守兒童更充分地得到老師的關懷,使他們在愛的陽光沐浴下健康地成長。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如何在保證農民增加收入、生活富裕的同時,把留守兒童的相關問題解決好,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一個挑戰。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