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來了》是人教社語文實驗課本第四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用生動語言描繪了北京絢麗多姿的夜景,如數家珍似地描述北京的燈光,感嘆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文中充滿好詞佳句。
這篇課文與第三冊第10課《北京》相對應,學生們在《北京》一文讀到了北京的紅墻綠瓦,綠樹成蔭,高樓林立,立交橋縱橫,對北京美麗景色已有初步的感受;教學《北京亮起來了》,引導學生體會那些描寫北京燈光的生動優美的詞句,并鼓勵學生理解和運用詞句。
教學目標可以確定為:1 知識目標:認識“幕”、“臨”等15個生字,學習生動、優美的詞句。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感受和運用能力。3 情感目標:通過賞讀課文,激發學生對北京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的難點是通過賞讀課文,使學生產生對北京熱愛和向往之情。
運用語言文字所描述的美麗景色,需要經過頭腦轉換為有關形象,才能體味其意蘊。二年級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有限,直接感情朗讀課文難以產生語感,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生動的畫面、鮮明的色彩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閱讀課文,體會作者所描述的美麗景色,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本課教學設計主要思路是:圍繞教學目標,以讀為主線,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賞讀優美詞句,做到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全面發展。可以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讀通課文,在閱讀中識字寫字;第二課時感悟賞讀課文,進行說句練習。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重視指導學生朗讀,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充分閱讀,賞讀入境,美讀生情,誦讀感悟,讀出感情,讀出語感,并想象、欣賞課文所描繪的美麗夜景,體會作者對北京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法:
一、創設情境,以境誘讀
教師運用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輔助以多媒體課件,創設有關教學情景,誘發學生讀書欲望,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
一創情境,導入新課教學。教師播放CAI課件“美麗的北京”,引導學生回顧第三冊《北京》一課所描寫的北京美麗景物,如“天安門”“立交橋”等,教師引讀所學過的重點句子,引發學生互動。導入新課教學。
二創情境,誘發學生讀書。學生初步讀通課文后,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教師播放CAI課件“不夜城——北京”,為學生提供生動的情境,誘發學生閱讀課文,體驗所描述的美麗夜景。
三創情境,感受美麗夜景。賞讀課文的好詞佳句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分別播放長安街新夜景,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的天安門城樓,猶如道道彩虹的立交橋,燈光絢麗多彩的街道,璀璨奪目的故宮等,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用生動語言描繪北京絢麗多姿夜景的,并在賞讀中領悟詞句的意思。
四創情境,引導學生人情入境。教師引導學生賞讀生動、優美的詞句后,再次播放CAI課件“不夜城——北京”,引導學生進行表情朗讀,要求學生讀出文章的感情基調,讀出文章所描述的壯觀場景,令人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產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二、示范領讀,以讀引讀
教師示范領讀比較長的句子,如“煥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單商業街上,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把繁華的大街裝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一束束燈光照著她,長長的城墻和美麗的角樓倒映在河面上,銀光閃閃,十分動人。”引導學生在傾聽中感受北京的美,更好地進行表情朗讀,領悟文中詞句的意思。
三、互讀互評,以評促讀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閱讀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分享合作學習的成果,提高賞讀、美讀課文的教學效果,充分表達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
本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優美詞句,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有關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采取以下學法:
1 伙伴合作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結成合作學習的伙伴,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諸如:1 認讀生字時,學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一張一張地擺在桌面上,讀給旁邊的小伙伴聽,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和小伙伴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2 當課件出示“我會認”不帶拼音的生字時,不會讀的學生可以小聲地跟著旁邊的小伙伴讀。3 在賞讀好詞佳句時,教師與學生接讀、比讀,可以提高閱讀效果。
2 賞讀學習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兩次欣賞多媒體課件“不夜城—北京”,并且欣賞老師的范讀、同學的美讀,由閱讀而欣賞課文描述的美麗夜景,對北京熱愛之情油然而生。通過充分閱讀,不斷感悟,產生語感,美讀課文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模仿課文進行說句練習,學生欣賞所收集的南寧圖片,描述“美麗的綠城”,表達對家鄉贊美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描寫景物的課文,賞讀學習法應是基本的學習方法。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