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訓練于課堂,實踐于課外,從而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有兩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端正學生口語交際的態度;二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包括傾聽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
一、培養傾聽能力的教學方法:聆聽訓練、聽記訓練法、聽寫訓練法、聽說訓練法、聽辨訓練法等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采用聆聽訓練法來培養學生注意力和傾聽能力;可以采取提問方式,啟發學生進行思維;可以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講課過程中,可以采用提高聲音、中斷講課或言語提示的方法,喚醒學生的注意力。聽說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聽辨能力的,所提的問題可以設計得比較復雜些,包括幾層意思,層次相接,環環相扣。其中有的意思沒聽清,其他的意思就很難回答。
特別是聽寫訓練法,有些老師覺得它是用來檢測學生識字能力的,其實它也可以用來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常用的聽寫方式:第一是記錄性聽寫。學生邊聽邊寫,用“寫”來檢驗聽的效果。第二是記憶性聽寫。先讓學生認真反復地聽幾遍,再要求學生把所聽到的內容寫出來,交流自己是怎么記的。第三是辨析性聽寫。教師在聽寫內容里有意識地設置一些錯誤,訓練學生聽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第四是選擇性聽寫。第五是聯想性聽寫。這些聽寫訓練,都應注意培養學生聽寫習慣,循序漸進,切實提高學生傾聽能力。
二、培養表達和交流能力的教學方法:講故事、辨論、演課本劇、談話、電話交談等
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說話訓練方式。故事的內容可以來自學生所見所聞或影視戲劇、報刊雜志等。學生能講清事情來龍去脈、情節連貫、人物生動,教師就予以表揚。學生喜歡這種訓練方式,他們總是躍躍欲試。他們起初講述得比較簡單,我鼓勵他們,并指導他們掌握講故事的要領:情節連貫,線索分明,注意細節,人物鮮明,逐漸地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他們講述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演課本劇,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學生個性化語言表達能力。選取一些課文,讓學生分角色朗誦,體會人物個性和情節沖突,再配以動作、表情以及適當的化裝,進行表演。如在五年級下冊《西門豹治鄴》的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嘗試表演西門豹整治巫婆的精彩場面。我先讓學生們推選小“導演”和扮演西門豹、巫婆、官紳頭子、老大爺等角色的“演員”;接著小導演講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節的矛盾沖突;繼而扮演者分角色朗誦,深入體會西門豹在整治巫婆時的機智、從容不迫,以及官紳們由驚到怕的心理;然后配以動作、表情和適當的化裝,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談話是人們最常用的交際方式之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掌握談話的要領:一是與人談話應態度誠懇,講究禮貌,精神專注。二是選擇合適的話題,有價值的話題,雙方感興趣的話題,適合當時情境的話題等。三是轉換話題要自然,用過渡性語句轉到新話題,或者說“我們轉個話題吧”。四是談話結束時表達自己的愉快心情,或向對方表示感謝。五是談話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運用恰當語句表情達意。
電話交談是當前運用得很廣泛的交際方式之一。談話雙方在不見面的情況下,通過電話進行交談,這種交談方式可以鍛煉機敏的思維能力、清晰的表達能力。教師應讓學生掌握電話交談的要領:一是要使用文明禮貌語言;二語言要簡明,聲音要清晰;三要注意對方的反饋信息等。可以讓學生模擬電話交談的形式,進行相互交談能力訓練。
三、口語交際教學穿插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可以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起到促進作用,訓練說話者表情達意的能力。復述訓練是把課文內容轉化為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復述比朗讀更講究口頭語言的表達,有助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討論訓練,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出有爭議的問題,要求學生發表個人意見,展開討論,相互切磋,相互砥礪,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口頭作文訓練,要求學生經過短時間的構思,用口頭語言表述作文內容。可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組織語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訓練。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