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縱觀當前眾多閱讀教學流派,諸多名師多姿多彩的教學風格,不難發現其共同特點都是強調“讀”?!白x”是架設在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讀”體會文章詞句,與讀者產生共鳴,獲得情感升華。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引導學生品詞、品句、品讀,讓語文課堂充滿靈氣!
一、品詞激情
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缺少品詞讀句的能力,閱讀文本時對某些詞句不能正確理解而影響對篇章的閱讀,無法體驗文本所蘊含的情感。因此,閱讀教學應抓好詞句教學,用“讀”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例如:《槐鄉五月》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洋槐開花的季節,只要哪位小朋友走進了槐鄉,他呀,準會被香氣熏醉了,傻乎乎地在槐樹下不想回家?!苯虒W中,我采用換詞品讀的方法,引領學生通過朗讀來品味“槐鄉”的“香”,體會字里行間蘊藏的濃濃之情。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
生:熏醉。
師:可以換個詞嗎?
生:陶醉、沉醉。
師:換詞后讀一讀,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嗎?
生:“熏醉”更可以讓我感受到槐鄉的香氣撲鼻。
生:“熏”字與前面的“浸”字相呼應,花香馥郁,使人不舍。
生:“熏”寫出了氣味的彌香、悠香,還有一種熱情地感覺。
師:你們真會讀書!是呀,槐鄉的香沁人心脾,是那么熟悉親切,純樸無華,真是香中有情啊!難怪——
生:孩子們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樂在其中,十分可愛。
學生在換詞品讀中,由詞人情,如聞其香,漸入佳境。教師引發學生與文本之間蕩漾情感的漣漪,其方法是多種多樣,有時是美讀體察,有時是思辨比較。
二、品句悟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苯處煈湟晫W生的獨特體驗,指導學生通過品讀句子感悟語言蘊含。2007年11月余鋒老師在南寧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緊緊抓住(父親說的話)“無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迸c(兒子說的話)“無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边@兩句話進行品句悟語,以突破文章的重難點。
師:自由讀速兩句話。想想這兩句話包含什么意思?
生:父親的話讓我看到了父子間的信任。
生:我從父親的話體會到父親對兒子堅定的愛。
生:兒子的話包舍了兒子對父親的信任。
生:我從父親的話看到了父親對兒子的鼓勵和支持。
生:兒子的話包含了一種信念和力量。
師: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兩句話,老師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讀兒子的話。讓我們讀出他們彼此閫的信任,讀出愛的力量。
(師生讀句子。)
這一教學片斷中,教師引導學生品句悟語。雖然每個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感受不一樣,但他們從品句中悟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與責任感。這種愛和責任感支撐著父親挖了三十六小時……使整個營救工作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兒子的話中悟出了兒子對父親的信任,這一堅定信念使兒子戰勝了面臨生命危險的恐懼,為最終獲救贏得了有利的時間。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父子間的愛和信任,水到渠成。
三、品讀悟情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品味式地閱讀,讀出情昧,讀出意境,即品讀悟情。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教學《第一場雪》“雪大”一段時,要求學生們用“讀”來體現雪大的情境。第一個學生讀得語氣比較平直輕短,教師風趣地問學生們:“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著說:“這是小雪?!庇谑窃僬堃晃粚W生讀,讀得稍好些,大家笑道:“這是中雪。”又請第三位學生讀,終于讀出了“大雪”。教師又激勵性地說:“還有誰讀得比他下的雪還要大的嗎?”有比較,有參照,學生越讀越好,“雪”越下越大。
又如,第五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比賽中,王自文老師執教《秋夜將曉籬門迎涼有感》的一個教學片段,教師以飽滿激情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悟情。
師:“那些遺民百姓的悲慘生活是多么令人同情!他們的生活是何等的凄涼啊!(板書:凄涼)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蹦阒馈坝忠荒辍笔嵌嗌倌炅藛?詩人陸游寫這首詩時,中原已經淪陷整整六十五年了。六十五年——七百八十個月,六十五年——兩萬三千七百三十九天啊!同學們,一年過去了(指示詩句)——
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六十五年過去了——
生:(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是近乎“詩化”的教學。由“又一年”推算出了“六十五年”,再由“六十五年”換算出“七百八十個月”,進而換算出“兩萬三千七百三十九天?!睌的恐饾u步放大,深深地刺激著學生們的腦神經。這樣的情勢下,教師滿懷激情地采用“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六十五年過去了——”遞進式引讀,引導學生們一遍又一遍地復讀詩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逐步深入地體會詩人內心蘊藏的悲傷、凄涼和無奈,學生們情感的潮水也隨之澎湃奔騰。此時,任何的分析、講解都是多余的,惟有這聲聲朗讀最能表情達意,蘊含著學生各自體驗到的深情。這種品讀可以使師生人情入境感悟語言,培養語感,升華心靈。
教師通過品詞、品句、品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瑯瑯的“場”,一個細細品味的“場”,一個靜靜思索的“場”,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悟語,在品讀中悟情,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可以使語文課堂充滿了靈氣。
(作者為廣西園丁工程二期語文骨干教師班學員)
(責編 李景和)